卿新林,1967年3月出生,中組部“千人計畫”國家特聘專家,清華大學工程力學系博士,美國史丹福大學航空航天系博士後,現任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中國商飛)特聘研究員, 中國商飛北京民用飛機技術研究中心(北京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航空航天結構健康監測與健康安全管理技術、結構狀態探測與控制技術、複合材料與結構技術、細微觀實驗力學技術疲勞與斷裂力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卿新林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67年3月
- 畢業院校:清華大學
教育經歷,工作履歷,主要獎勵與榮譽,研究方向與興趣,主要學術兼職,主要學術貢獻,
教育經歷
1998.03-2000.03 美國史丹福大學航空航天系博士後
1993.10-1995.08 天津大學力學系博士後
1991.02-1993.10 清華大學工程力學系固體力學博士研究生
1988.09-1991.01 天津大學力學系實驗力學碩士生
1983.09-1986.07 湖南人文科技學院物理系學習
工作履歷
2010.10- 中國商飛公司海外高層次人才,公司副總設計師助理,博士後導師,中國商飛公司北京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
2000.02-2010.10, 美國Acellent Technologies, Inc. 高級研發科學家,感測器技術主管,首席營運官
1998.03-2000.02, 美國史丹福大學航空航天系博士後
1997.03-1998.02, 美國伊里諾大學厄巴那香檳校區機械與工業工程系訪問教授
1995.08-1997.02, 清華大學工程力學系副教授
1993.10-1995.08 天津大學力學系博士後, 副教授
1991.02-1993.10 清華大學本科生政治輔導員/助教博士生
1986.08-1988.08 冶金部冷水江冶金機械廠人事教育科幹部
主要獎勵與榮譽
2011 年美國NASA 空間活動獎
研究團隊在2009 年結構健康監測國際會議上獲 Airbus 頒發的Most Practical SHM Technology 獎
2009 年美國NASA 空間活動獎
2007 年美國NASA 空間活動獎
2006 年結構健康監測國際會議上獲 Boeing 頒發的最佳論文獎
2003 國際光學工程學會智慧型材料與結構產品研發獎團隊主要成員
1997 年中國國家發明三等獎
1996 年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
研究方向與興趣
航空航天結構健康安全管理信息系統
感測器網路技術
結構健康監測技術
結構狀態探測技術
複合材料與結構設計
金屬材料的熱力學疲勞與斷裂
實驗固體力學
主要學術兼職
民用飛機結構與複合材料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
中航工業航材中心檢測與評價專業委員會委員;
大連理工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客座/兼職教授;
美國航空航天學會(AIAA)高級會員;。
2012年SPIE智慧型材料與結構健康監測國際會議分會場主席;
2011年史丹福大學結構健康監測國際會議分會場主席;
2010年SPIE智慧型材料與結構健康監測國際會議分會場主席;
2006年歐洲結構健康監測國際會議分會場主席;
Smart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Journal of Intelligent Material Systems and Structures、AIAA Journal、Journal of Physics、Optics and Lasers in Engineering、IEEE等國際期刊特邀評審。
主要學術貢獻
作為項目負責人和主要承擔者完成了由美國NASA與國防部等政府機構以及國際著名企業 (包括Boeing, EADS/Airbus, Bombardier, Lockheed Martin)的數千萬美元的研究基金, 在航空航天結構健康監測的基礎理論研究與套用技術研究方面取得多項國際領先的創造性研究成果,研究成果曾先後四次在美國NASA的技術簡報上報導,發表論文及美國NASA與國防部研究報告100多篇,申請美國發明專利18項,已授權8項。2010年10起在中國商飛北京研究中心負責有關民機結構健康監測與管理技術及智慧型材料與結構技術方面的基礎性、前瞻性研究。部分研究成果如下:
發展了感測器網路智慧型層的概念,首次提出了多線智慧型層、三維智慧型層以及電磁禁止智慧型層的概念,發明了多種感測器網路智慧型層的製作技術;
首次提出了混雜壓電感測/光纖感測主動結構健康監測系統,建立了以壓電感測器原件作驅動器、光纖光柵作感測器的主動結構健康監測理論方法;
首次提出了基於分散式感測器網路的具有自治和自動化診斷功能的火箭發動機的結構健康監測與管理系統;
首次提出了低成本和高可靠的自治結構健康監測系統,以評估複合材料風扇包容機匣的完整性;
首次提出並建立了分散式多功能感測器網路的概念以實現複合材料結構多模式感知探測能力;
作為項目負責人,領導研究團隊在國際上率先開展結構健康監測在航空航天工程中套用基礎研究,解決了保障結構健康監測技術在航空航天領域中得以成功套用的多項關鍵技術;
揭示了複合材料螺栓連線結構的損傷破壞機理,發展了包括損傷漸進分析與有限元應力分析相結合的複合材料螺栓連線結構損傷分析技術;
發明了基於智慧型層的行人撞擊保護系統,使汽車撞到行人時能自動提供給行人保護,以減少行人的傷害;
發展了用於描述金屬材料在熱力學載荷下力學行為的統一本構模型,以及預測金屬材料疲勞壽命的本構模型;
首次提出了雲紋干涉條紋倍增方法、發展了高靈敏度、高溫全息雲紋光柵的製作技術研究;
將高靈敏度雲紋干涉法套用於增韌結構陶瓷和形狀記憶合金等新材料的細觀力學研究中,發現了相變塑性局部化等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