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黃蛋白(vitellin,Vn)是一種高密度糖脂蛋白,是所有卵生的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雌性卵黃的主要成分,在卵黃髮生期迅速積累,儲存在卵中,是胚胎和幼體早期發育主要的營養來源。卵黃蛋白原(vitellogenin,vg)是卵黃蛋白的前體。
卵黃蛋白1954年由美國生物學家Telfer發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卵黃蛋白
- 外文名:vitellin,Vn
- 屬性:高密度糖脂蛋白
- 分子量:200—700Ku
- 合成前體:卵黃蛋白原(Vitellogenin,Vg)
- 發現者:美國生物學家Telfer
- 發現時間:1954年
定義,發現史,營養意義,合成部位,營養套用,
定義
卵黃蛋白(Vitellin,Vn)是一種高密度糖脂蛋白,分子量在200—700Ku,是所有卵生動物卵黃的主要成分,約占卵黃蛋白總量的60—90%,卵黃蛋白是卵生動物胚胎及幼體發育的主要營養源,廣泛分布於鳥類、魚類、甲殼類等卵生動物中,其合成前體為卵黃蛋白原(Vitellogenin,Vg)。
發現史
卵黃蛋白由美國生物學家Telfer與1954年在惜古比天蠶蛾(Hyalophora cecropia)中首次發現。 1969年,Kerr等人證實雌性藍蟹(Callinectes sapidus)體內也存在這種雌性特異蛋白。在卵黃髮生期,卵巢外組織分泌卵黃蛋白原(Vg)並運輸到卵母細胞,以卵黃蛋白的形式積累和儲存。
營養意義
卵黃蛋白對胚胎和幼體至關重要,除提供蛋白及必需胺基酸外,還提供糖類、維生素、磷等多種營養物質,同時還有轉運脂肪的功能。研究表明,魚苗在孵化後96小時內依靠卵黃蛋白來維持發育,而蝦類在孵化後48小時左右完全依賴卵黃蛋白的營養來維持生存和發育。卵黃蛋白的營養轉化效率高,為幼體發育提供了關鍵的營養基礎,卵黃蛋白還具備結合類胡蘿蔔素、核黃素以及鈣、鋅、鎂等金屬離子的能力,尤其是結合鈣的能力與胚胎的發育有密切關係。
卵黃蛋白除了具有營養和運輸的功能外,一部分還具備免疫功能,這部分卵黃蛋白的構型具有特殊亞基構造,被稱為卵黃球蛋白(Livetin)。一些卵黃蛋白還具備酶的功能,果蠅卵黃蛋白被證明有類似脂肪酶的功能,而有些蝦類的卵黃蛋白具備蛋白酶的部分功能。
合成部位
近年來,在大量卵生動物中都提取出了卵黃蛋白,尤其是對甲殼類、魚類和鳥類的研究最為深入。不同物種的卵黃蛋白,其結構和功能具有一定的類似性,但是合成部位是有明顯差異的,脊椎動物的合成部位多為肝臟,而甲殼類等無脊椎動物的合成部位多為脂肪體或肝胰腺,然而它們都是利用同一種機制把卵黃蛋白前體運送到卵巢,然後通過微胞飲作用進入到卵母細胞。
營養套用
研究證明,卵黃蛋白的攝入能促進雌性的性腺發育及提高孵化率,並能明顯促進幼體的生長發育。在海洋甲殼類的幼體培養實驗中,豐年蟲(Eubranchipus vernalis)無節幼體因為含有卵黃蛋白而成為優良的餌料,使得難以培養成活的甲殼類幼體得以培育成功。
在人類食品中,各種魚籽因其高含量的卵黃蛋白而被稱為“軟黃金“,以魚籽為原料加工而成的魚籽醬被視為世界頂級美食。在健康領域,卵黃球蛋白近年來越來越受到醫學界的重視,在多種疾病治療領域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流水水族箱中對瓦氏黃顙魚(Pelteobagrus vachelli)仔魚的內源營養進行了研究,對其體長、頭長、體重及卵黃囊容積、油球容積和卵黃球容積進行了分析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