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不慌:在混沌中探索商業新優勢》內容簡介:何謂“變態”管理能力?如何找出危機中隱藏的訴求?管理層如何“小題大做”,將危機控制在萌芽狀態?如何通過制度建設,從根本上解決危機?危機廣泛存在於生活的各個方面。遇到危機,無需恐慌!危機讓所有的元點迸發,釋放原本潛伏的機會。機智的人假手危機,取最可能發揮自己優勢的一點,演繹一出新秩序,這就是對危機和混沌應該持有的“潛優勢”世界觀!《危機不慌:在混沌中探索商業新優勢》是對危機的一次新探索,闡述危機發生的基本環境,分析何為變態管理能力,幫助讀者找到危機下潛伏的優勢,並在混沌的環境中釐清新思路,指出新出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危機不慌:在混沌中探索商業新優勢
- 作者:鮑勇劍
- 出版日期:2014年9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308138093
- 外文名:The Crisis Advantage
- 出版社:浙江大學出版社
- 頁數:288頁
- 開本:16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專業推薦,媒體推薦,名人推薦,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危機不慌:在混沌中探索商業新優勢》編輯推薦:危機是什麼?危機之下,離死亡有多遠,又潛藏著多少生機?什麼方法可以起死回生?危機打破秩序,創造混沌,讓一切皆有可能!
作者簡介
作者:(加拿大)鮑勇劍
鮑勇劍,加拿大萊橋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復旦大學管理學院EMBA特聘教授,以其危機管理課程連續三年獲得“優秀教師”榮譽;研究領域包括企業競爭戰略、變革管理、產業創新、危機決策;學術研究文章發表於《管理季刊》、《國際管理評論》等國際一流雜誌;作為管理學專欄作者,他先後在《第一財經日報》、《新聞晨報》、《21世紀經濟報導》、《上海觀察》等媒體上發表數百篇文章。
鮑勇劍,加拿大萊橋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復旦大學管理學院EMBA特聘教授,以其危機管理課程連續三年獲得“優秀教師”榮譽;研究領域包括企業競爭戰略、變革管理、產業創新、危機決策;學術研究文章發表於《管理季刊》、《國際管理評論》等國際一流雜誌;作為管理學專欄作者,他先後在《第一財經日報》、《新聞晨報》、《21世紀經濟報導》、《上海觀察》等媒體上發表數百篇文章。
專業推薦
媒體推薦
我們處在一個變化成為常態的時代,商業領域充滿前所未有的奇蹟、動盪和覆滅。然而商業管理思想依然停滯在N年以前。鮑勇劍教授的著作展示了鮮活、敏銳、新穎的觀察與洞見,有助於我們應對變動的環境。
——第一財經日報總編輯 秦朔
在論述危機管理之外,鮑勇劍教授的這本書還為讀者揭示了一條新思路:危機中其實潛伏著生機,看似步步驚心的危機,正是掙脫舊模式、尋找新秩序的好機會。
——著名財經作家、“藍獅子”出版人 吳曉波
把複雜的危機講明白,不容易;簡潔表達更難。勇劍的書做到這兩點。這是抽象學術問題通俗化,工具化解釋的樣本。值得大力推廣!
美國南加州大學馬歇爾商學院教授,上海交大-美國南加大全球EMBA主任 陳百助
有趣、有用、有現實意義。特別是其中潛含的要點,讀後回味,欣賞每篇文章的多層意思。事例生動、新鮮,分析層層遞進。每個短篇都飽含知識營養,即可快讀,也適合慢慢看。
——英國劍橋大學商學院 教授 尹一丁
選擇獨特的視角,善於抽絲剝繭的分析,落點在意想不到的結論上。這是本書的特點。三言兩語把複雜的問題刻畫出來,一字一句將有價值的見解呈現在讀者面前,鮑博士是作家中的米開朗基羅。
——上海來伊份公司總裁、 創始人 郁瑞芬
聽勇劍講授“危機管理”,讓我耳目一新,心靈得到極大的震撼。勇劍教授的新作面世,應是我國管理領域,特別是危機管理這個"顯學"領域帶一件大事。勇劍教授確實是作家中的米開朗基羅,現代危機管理大家。
2010年全國勞動模範,中國通用技術(集團)通用技術諮詢顧問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劉德冰
從“害怕危機,迴避危機”到建立“變態是常態,危機是良機;直面危機、冷靜分析、積極解決,可將壞事變好事”的觀點,是我從鮑博士課程和書籍中得到的最大收穫!
——財新傳媒首席技術官、數據新聞與可視化實驗室創始人、亞洲“出版業協會”2014年度卓越新聞獎活動者 黃志敏
“形、事、情、理、典”,勇劍把毛澤東主席的政論文章寫作方法運用到管理問題的分析和解釋中來了!危機管理已經超越簡單的工具解釋,已經成為管理的顯學。這本書是這個新學科的重要導讀本。
——上海隆安律師事務所 高級合伙人/律師 楊坤
不可預測的事件是世界的組成部分,危機給人類帶來困惑和傷害,這本書試圖探索解答疑惑的途徑,使我們開卷有益,危機也可以演變成機會。
——上海市海華永泰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律師 嚴潔紅
既然不確定性已經成為我們生存環境的新常態,那就讓我們勇敢面對。這本書告訴我們如何冷靜分析問題,積極投入行動,創造合作多贏的結局。
——中慮律師事務所 高級合伙人/律師、江蘇省青年聯合會副秘書長 韓旗
變態是常態,常態為例外,梳理微意願,秩序新打開,危機常常在,勇劍時關懷,遇危莫慌張,錦書快打開。
——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副院長 李勁松
——第一財經日報總編輯 秦朔
在論述危機管理之外,鮑勇劍教授的這本書還為讀者揭示了一條新思路:危機中其實潛伏著生機,看似步步驚心的危機,正是掙脫舊模式、尋找新秩序的好機會。
——著名財經作家、“藍獅子”出版人 吳曉波
把複雜的危機講明白,不容易;簡潔表達更難。勇劍的書做到這兩點。這是抽象學術問題通俗化,工具化解釋的樣本。值得大力推廣!
美國南加州大學馬歇爾商學院教授,上海交大-美國南加大全球EMBA主任 陳百助
有趣、有用、有現實意義。特別是其中潛含的要點,讀後回味,欣賞每篇文章的多層意思。事例生動、新鮮,分析層層遞進。每個短篇都飽含知識營養,即可快讀,也適合慢慢看。
——英國劍橋大學商學院 教授 尹一丁
選擇獨特的視角,善於抽絲剝繭的分析,落點在意想不到的結論上。這是本書的特點。三言兩語把複雜的問題刻畫出來,一字一句將有價值的見解呈現在讀者面前,鮑博士是作家中的米開朗基羅。
——上海來伊份公司總裁、 創始人 郁瑞芬
聽勇劍講授“危機管理”,讓我耳目一新,心靈得到極大的震撼。勇劍教授的新作面世,應是我國管理領域,特別是危機管理這個"顯學"領域帶一件大事。勇劍教授確實是作家中的米開朗基羅,現代危機管理大家。
2010年全國勞動模範,中國通用技術(集團)通用技術諮詢顧問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劉德冰
從“害怕危機,迴避危機”到建立“變態是常態,危機是良機;直面危機、冷靜分析、積極解決,可將壞事變好事”的觀點,是我從鮑博士課程和書籍中得到的最大收穫!
——財新傳媒首席技術官、數據新聞與可視化實驗室創始人、亞洲“出版業協會”2014年度卓越新聞獎活動者 黃志敏
“形、事、情、理、典”,勇劍把毛澤東主席的政論文章寫作方法運用到管理問題的分析和解釋中來了!危機管理已經超越簡單的工具解釋,已經成為管理的顯學。這本書是這個新學科的重要導讀本。
——上海隆安律師事務所 高級合伙人/律師 楊坤
不可預測的事件是世界的組成部分,危機給人類帶來困惑和傷害,這本書試圖探索解答疑惑的途徑,使我們開卷有益,危機也可以演變成機會。
——上海市海華永泰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律師 嚴潔紅
既然不確定性已經成為我們生存環境的新常態,那就讓我們勇敢面對。這本書告訴我們如何冷靜分析問題,積極投入行動,創造合作多贏的結局。
——中慮律師事務所 高級合伙人/律師、江蘇省青年聯合會副秘書長 韓旗
變態是常態,常態為例外,梳理微意願,秩序新打開,危機常常在,勇劍時關懷,遇危莫慌張,錦書快打開。
——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副院長 李勁松
名人推薦
我們處在一個變化成為常態的時代,商業領域充滿前所未有的奇蹟、動盪和覆滅。然而商業管理思想依然停滯在N年以前。鮑勇劍教授的著作展示了鮮活、敏銳、新穎的觀察與洞見,有助於我們應對變動的環境。
——第一財經日報總編輯 秦朔
在論述危機管理之外,鮑勇劍教授的這本書還為讀者揭示了一條新思路:危機中其實潛伏著生機,看似步步驚心的危機,正是掙脫舊模式、尋找新秩序的好機會。
——著名財經作家、“藍獅子”出版人 吳曉波
把複雜的危機講明白,不容易;簡潔表達更難。勇劍的書做到這兩點。這是抽象學術問題通俗化,工具化解釋的樣本。值得大力推廣!
——美國南加州大學馬歇爾商學院教授、上海交大-美國南加大全球EMBA主任 陳百助
有趣、有用、有現實意義。特別是其中潛含的要點,值得讀後回味,欣賞每篇文章的多層意思。事例生動、新鮮,分析層層遞進。每個短篇都飽含知識營養,即可快讀,也適合慢慢看。
——英國劍橋大學商學院教授 尹一丁
選擇獨特的視角,善於抽絲剝繭的分析,落點在意想不到的結論上。這是本書的特點。三言兩語把複雜的問題刻畫出來,一字一句將有價值的見解呈現在讀者面前,鮑博士是作家中的米開朗基羅。
——上海來伊份公司總裁、創始人 郁瑞芬
聽勇劍講授“危機管理”,讓我耳目一新,心靈得到極大的震撼。勇劍教授的新作面世,應是我國管理領域,特別是危機管理這個"顯學"領域帶一件大事。勇劍教授確實是作家中的米開朗基羅,現代危機管理大家。
——2010年全國勞動模範、中國通用技術(集團)通用技術諮詢顧問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劉德冰
——第一財經日報總編輯 秦朔
在論述危機管理之外,鮑勇劍教授的這本書還為讀者揭示了一條新思路:危機中其實潛伏著生機,看似步步驚心的危機,正是掙脫舊模式、尋找新秩序的好機會。
——著名財經作家、“藍獅子”出版人 吳曉波
把複雜的危機講明白,不容易;簡潔表達更難。勇劍的書做到這兩點。這是抽象學術問題通俗化,工具化解釋的樣本。值得大力推廣!
——美國南加州大學馬歇爾商學院教授、上海交大-美國南加大全球EMBA主任 陳百助
有趣、有用、有現實意義。特別是其中潛含的要點,值得讀後回味,欣賞每篇文章的多層意思。事例生動、新鮮,分析層層遞進。每個短篇都飽含知識營養,即可快讀,也適合慢慢看。
——英國劍橋大學商學院教授 尹一丁
選擇獨特的視角,善於抽絲剝繭的分析,落點在意想不到的結論上。這是本書的特點。三言兩語把複雜的問題刻畫出來,一字一句將有價值的見解呈現在讀者面前,鮑博士是作家中的米開朗基羅。
——上海來伊份公司總裁、創始人 郁瑞芬
聽勇劍講授“危機管理”,讓我耳目一新,心靈得到極大的震撼。勇劍教授的新作面世,應是我國管理領域,特別是危機管理這個"顯學"領域帶一件大事。勇劍教授確實是作家中的米開朗基羅,現代危機管理大家。
——2010年全國勞動模範、中國通用技術(集團)通用技術諮詢顧問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劉德冰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危機不慌
時代企業需要“變態競爭能力”
關注外在性
從“美國指數”到“中國指數”
怎樣練就商業洞察力
千禧M世代與“部落圈組織”
為什麼小數據更重要?
知識工作者的冬天來了
預判決定勝敗
NBA保持動態競爭的招數
別把社會問題政治化
大有可為的社區中國夢
應對顛覆模式的危機決策
第二章 危機潛優勢
危機潛優勢
微衝突:危機管理的玄元
學校的危機
從無到有的策略
用信息歷史觀看不確定環境
反動的危機管理
策略在背面
危機的後傳更耐看
《矛盾論》新解
管理的兩副面孔
成功企業轉型失敗的十項緣由
混沌中孕育創新的起勢
危機管理的危機
第三章 常態與變態
達文西變臉
危機四解
謠言有道理!
小機率事件中的暗知識
向反恐組織學管理
誰能讓大吊車跳舞?
歐巴馬的危機決策陷阱
甘迺迪的危機決策
把大數據裝到籠子裡
危機管理就是要小題大做
總裁的終極角色
檢討網際網路經濟
沒有故事,何談策略
柔韌時間,片段未來
危機不能常態管理的理由
無邊界管理的辯證法
第四章 超越的意願
感同身受的時代
一大二公富士康
怎樣做生死抉擇
經濟學家怎樣跳“廣場舞”
預想中國未來:新桃花源記
大道理,小聲講
從此買賣不砍價
榮格的解脫
悲憫中的願能
迫降哈德遜河
“意義社會”和“嬗變經濟”
真話只能講一半
警惕“商業排華”的海嘯
因緣與因果
第五章 行動創未來
假如明天開戰……
核心在中層
設計不再擁堵的社會
你就是制度,你創造傳奇
一個第三世界的夢幻城市
黑色金融危機的“留白”
危機二號工程
“學錯”才會贏
“非中國製造”的幽靈
抗流感中體現的行為藝術
等待下一次的事故
變形金剛組織
在蘋果,管理就是表演
我們急需驟集能力
商業意識形態的競爭
激盪時代,與誰合作?
時代企業需要“變態競爭能力”
關注外在性
從“美國指數”到“中國指數”
怎樣練就商業洞察力
千禧M世代與“部落圈組織”
為什麼小數據更重要?
知識工作者的冬天來了
預判決定勝敗
NBA保持動態競爭的招數
別把社會問題政治化
大有可為的社區中國夢
應對顛覆模式的危機決策
第二章 危機潛優勢
危機潛優勢
微衝突:危機管理的玄元
學校的危機
從無到有的策略
用信息歷史觀看不確定環境
反動的危機管理
策略在背面
危機的後傳更耐看
《矛盾論》新解
管理的兩副面孔
成功企業轉型失敗的十項緣由
混沌中孕育創新的起勢
危機管理的危機
第三章 常態與變態
達文西變臉
危機四解
謠言有道理!
小機率事件中的暗知識
向反恐組織學管理
誰能讓大吊車跳舞?
歐巴馬的危機決策陷阱
甘迺迪的危機決策
把大數據裝到籠子裡
危機管理就是要小題大做
總裁的終極角色
檢討網際網路經濟
沒有故事,何談策略
柔韌時間,片段未來
危機不能常態管理的理由
無邊界管理的辯證法
第四章 超越的意願
感同身受的時代
一大二公富士康
怎樣做生死抉擇
經濟學家怎樣跳“廣場舞”
預想中國未來:新桃花源記
大道理,小聲講
從此買賣不砍價
榮格的解脫
悲憫中的願能
迫降哈德遜河
“意義社會”和“嬗變經濟”
真話只能講一半
警惕“商業排華”的海嘯
因緣與因果
第五章 行動創未來
假如明天開戰……
核心在中層
設計不再擁堵的社會
你就是制度,你創造傳奇
一個第三世界的夢幻城市
黑色金融危機的“留白”
危機二號工程
“學錯”才會贏
“非中國製造”的幽靈
抗流感中體現的行為藝術
等待下一次的事故
變形金剛組織
在蘋果,管理就是表演
我們急需驟集能力
商業意識形態的競爭
激盪時代,與誰合作?
序言
推薦序1 千萬不要浪費一場好危機
勇劍與我是復旦同屆的校友。他曾以新加坡大學生華語辯論賽冠軍辯手的身份贏得過無數矚目,而且還以復旦學生領袖而叱吒於校園。學政治學的他,被大多數朋友認定會走上通向塔頂的仕途,然而世事難料,三十年後的他卻成為一位管理學教授,奔走於北美與中國之間。
他是復旦EMBA項目最受歡迎的教師之一。他的課好聽,不僅是因為他有紮實的研究來支撐,還因為他學識廣博,通曉政治學、社會學、心理學、歷史學、文學、哲學、傳播學,當然還有戰略、組織和領導學。常年在北美和亞洲巡迴,讓他視野開闊、思維前瞻;紮實的政治學背景又讓他眼光獨到、見解犀利;生性豪爽幽默,更讓他結交甚廣、擁躉甚眾。他把每次課的講授,都當作小劇院式的舞台表演,從編劇、導演到主演,三位一體,然後還邀請學員與他同台競技,使課堂熠熠生輝,在緊張刺激、引人入勝之時,又令人沉思和頓悟。出於其俠義本性,再加之田野研究和案例采寫的目的,他經常接受EMBA學員的邀請,為他們提供教練式的諮詢和幫助。基於他多年的積累著成此書,當然甚是好看。
《危機不慌》充滿了勇劍對管理制度和實踐的大思考和微解說。在人人討論網際網路顛覆模式的時候,他檢討電子商務新模式背後的公平和可持續性危機;當“廣場舞”為社會輿論所詬病時,他揭示“廣場舞”與公共資源的維護和利用之間的制度經濟學關係;不同於一般的GDP指數經濟反思,勇劍用歷史比較,幫助我們看到“美國指數”的由來,從而了解“中國指數”的社會與政治意義。縱觀全書,沒有一篇文章不是從最普通的事情說起,而每一篇文章又都在出其不意的地方點出機鋒。勇劍善於通過平緩的語氣闡述精微的論點。這是本書一大特色。
勇劍從來不讓理論乏味。他的文章深深根植於社會共同關心的實際案例。分析“達文西家具”的危機,他讓我們看到常態和變態管理的區別;講“三一重工”,他的公允分析幫我們看到一個明星企業策略的不確定性;對富士康員工管理的危機分析又讓讀者對錯過的機遇唏噓不止。勇劍的危機案例不僅包括中國的企業,英國石油公司、蘋果、通用汽車等大公司的新近危機也都在他關注範圍內。因為新鮮,並且深刻,勇劍對現代管理出現的一系列危機分析具有現實的價值。
隨著各類危機此起彼伏,社會上處理危機的機巧和丹方也不斷湧現。可是,在勇劍的課堂中,千方百計只歸結為一計:循大道、走正道。尚無需藉助倫理道德的高度,他完全從技術的角度來說明,大道和正道包含的方法要遠遠豐富於其它選擇。一個個案例分析後,大道的正見成為同學的定見。危機面前,不必投機取巧。這樣的教學,一方面顯現勇劍的策略功底,另一方面也體現他的社會責任。他給同學的贈言是:誠心正意,唯精唯一。在危機管理的教學和研究方面,勇劍也是這樣的人。
“危機吹響行動的號角”,勇劍一向倡導行動主義哲學。他把馬克思的“實踐理論”運用到危機管理中。他透徹地解釋PRAXIS(德語的“實踐”)為“思考的內實踐”與“行動的外實踐”合二為一,為“想中做,做中想,邊想邊做,邊做邊想”。正是基於這樣的行動主義,勇劍常常鼓勵同學從力所能及的身邊管理活動開始,為建設良性制度盡些微心力。“你就是制度,你創造傳奇”,它是勇劍每次上課時都要分發給大家的閱讀文章,也是他對每位讀者的殷切希望。
這本書雖然篇幅很長,但每節卻獨立成章,同時又構成一個完整的危機管理的知識體系。閱它品它,既可以一氣呵成,也可以“零取整存”。我相信大多數讀者掩卷沉思,一定會更好地理解勇劍所引用的馬基雅維利的諫言:千萬不要浪費一場好危機!
勇劍每次在我們學院講完課後,總習慣留一封信給同學,作為課程的結語。在信中,勇劍用自己在復旦的學習經歷說明生物生命基因和文化生命基因的區別,反思復旦對他終身的影響。那一刻,他從一名教師轉變為一位學長,帶領整個班級,化為復旦文化制度的一部分。從此,同學們都樂意稱他為“勇劍學長”。但他自謙地與同學互稱“同修”。事實上,他是在向每個人傳遞一個強烈的信息:每個人都可以創造傳奇。
復旦的“任重書院”以第一任校長陳望道先生的字,任重,命名。書院正門有一幅對聯:“力學如為山九仞,高須加一簣;行仁若法海十分,滿尚納千流。”任重書院的舊名很通俗,復旦七號樓宿舍。勇劍在那兒住過四年,度過本科時光。今天,他仍然勤勉地實踐著書院的文化:力學增一簣,行仁納千流;薪火相傳,任重道遠。這本新書就是證言!
是以為序!
陸雄文教授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院長
2014年8月18日於復旦李達三樓
推薦序2
鮑勇劍傾力打造的《危機不慌》即將付梓出版,我感到很高興!
勇劍專注於危機管理的研究和教學已有10多年,除了在常態管理、動態管理、變革管理進行研究之外,他還非常關注危機管理所包含的轉型變化的過程特徵,並從“變態”即形態變化的視角來分析和解釋危機及相關問題,這是《危機不慌》這部著作的著力之處,也是其中精彩的看點。從這第四維度研究管理,不僅因為它有趣,還因為它能夠邏輯解釋其它三個維度無法涵蓋的地方。
在西蒙(H.Simon)看來,管理不同於物理學、化學等自然科學,因為後者以較恆久的自然現象為研究領域,力求抽象出其中的客觀規律。管理則是“人造科學”(Artificial Science),它起始於人的設計,並始終處於人的設計能力支配之下。泰勒研究工人的動作和時間與效率之間的關係,設計出泰勒管理方法。但不久,隨著社會人道思想和意識的提升,基於機械動作效率的方法受到批評,以人的心理和動機為影響對象的新管理方法不斷出現。20世紀90年代,從摩托羅拉的質量控制中演化出來的六西格瑪管理方法風行一時,它給精益求精的價值觀裝備了一套強大的統計工具。但是,無論製造多么精良,打字機還是戰勝不了計算機。每當顛覆性的技術出現後,那些囿於既有模式的組織形態一定失敗。當組織的資源和決策過度集中在六西格瑪模式上的時候,工具“綁架”了組織的前瞻性和開拓、創新能力,由此,互動、變化、改造就成為管理領域新的關注點,動態管理和變革管理則成為企業高管季度和年度會議的討論主題。由此可見,做為“人造科學”,管理一直處於現實與思想的交鋒之中。
本書的“變態管理”觀,體現了勇劍的獨立思考能力和敏銳的觀察能力。傳統的管理方法,包括變革管理,大都依賴原本系統內的能力來維新求強。但危機顯示的是原本系統破裂和失序的狀態,這就要求組織有“突變”的能力,即有從破裂的秩序轉化為新秩序的變態能力。就像水的三態一樣,固體的冰態與蒸汽狀態雖有一些共同特點,但形態運動特徵差別卻很大。至於如何用“變態”的觀點看待管理現象,勇劍的這本《危機不慌》給我們打開了一個新的視窗。
我與勇劍交往近20年,我也閱讀過勇劍在變革、創新和網際網路策略方面的多篇論著。雖然所研究的課題及內容有所不同,但其研究方法和思維框架卻顯示出他獨有的一致性。在對相關問題的研究探討中,他總是能夠從現實、現象出發,在羅列和綜合現象過程中,試圖挖掘出深藏在片段現象背後的整體邏輯。例如,他把危機當作創造性活動的最佳節點,而非一個技術性的混亂現象。在感知凌亂現象背後的共性和脈搏後,去探索現象的運動規律,以期達到更深入、更細緻的理解。例如,他在研究中,對危機做了混沌秩序觀、主觀感受、場溝通效應、小機率事件的分類,後以此貫通解釋紛繁複雜的危機現象。
與一般的研究有所不同的是,勇劍在本著中更加關注如何將總結出的現象、規律指導具體的管理實踐活動。由此他嘗試提出一些對應的設計原則,例如,在危機管理的具體實踐方面,他提出了“驟聚組織能力”、“未來時態、倒序執行”、“臨場應變決策”等具體的組織設計和策略落實的原則。
作為一本專著,該書還建立起一個比較完整的思維框架,該思維框架要求執行者採取具體而有效的行動,創造出有意義的績效衡量體系,這樣才能知道系統是否為策略目標服務,策略執行本身是否有偏差。按勇劍自己的總結,他的思維框架包含“從現象中提煉元概念、運動規律、創新活動原則、績效衡量標尺”。這四個一以貫之的立體層面,始終貫穿於他在該著的研究之中。
我從1996年至2003年在美國南加州大學馬歇爾商學院擔任兼職教授,認識勇劍教授正是從在南加州大學開始的,由於有許多共同的研究興趣,我們之間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誼,這種友誼延續到我後來就職的南京大學以至今日。他嚴謹的工作作風、謙和的態度和熱情的性格,讓人感受至深。今又有幸率先閱讀勇劍的著作稿本,我一方面為其中的一些與眾不同的觀點感到欣喜,另一方面也喚起了我對我們真誠交往的美好回憶。
在《危機不慌》即將出版之際,受勇劍之邀,欣作此序。
南京大學商學院名譽院長、特聘教授、博導 趙曙明
2014年8月12日於美國南加州
自序:上路就別慌
鮑勇劍
在80年代風靡一時的喜劇科幻小說《銀河系搭便車旅行指南》(Hitchhiker’s Guide to the Galaxy)中,主人翁阿瑟被拋入茫茫的星空,看著地球家園被沃岡人(Vogons)炸成粉霽,阿瑟陷入恐慌的最完整形式:精神、心理、身體,三者徹底無所住,成為漂浮著的殭屍,仍然呼吸著。無數回,朋友們說起最恐怖的噩夢,都多少有“無所住”的陰影。現代人四處漂浮的命運注定了我們都要“無所住”的恐慌與危機感,像被突如其來的力量拋入星空的阿瑟一樣。在海外漂浮四分之一個世紀,我就是阿瑟,對他的“無所住”的危機,我有強烈的代入感。
在小說故事中,阿瑟其實是高緯度、高智慧的外星人一千萬年的實驗結晶。他濃縮了外星人對生命是什麼,為什麼,怎么辦的終極思考。故事的副標題,也是阿瑟的終極思考答案:Don’t Panic!上路就別慌!我們的命運如此,那么就盡力消費“無所住”危機中的“自由自在”吧!
這本書也代表著我對危機的終極觀點,即用“混沌蘊含最大自由度”的觀點去看待混亂、失序、破壞、和顛覆。它利用各種形式的案例來解說危機中隱含的商業優勢策略。
平面原理永遠無法解釋立體現象。高緯度的危機現象非得從“量子”的角度去理解和轉化。《危機不慌》不敢強行把尚未普及和通俗化的“量子思維”俗套到案例分析中。不過,我還是用“可能性”、“機率分布”、“形態轉換”等觀點來淺顯解釋危機現象。當寫下“沒有真相只有萬象”,我嘗試說明,所謂真相,那是我們碰撞交流過程中裁剪出來的時空定格。它極其容易被切換到下一個定格。從危機到優勢,它也是認知定格之間的切換。我力圖用不同的實例來說明切換的技藝。
許多日常生活的下意識思維暗含深奧的理論原理。例如,去超市購物時,我們的眼睛都是不停地打量收銀台前面隊伍的長短,並在走向它的過程中調整選擇。面對多個收銀台,我們經歷一個平行的可能性選擇過程。不過,最後的一大步決定你將和哪一位收銀員打交道。用“平行的可能性選擇過程”來看危機變化,我們就比較容易理解主觀能動的行為在危機轉換中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從後視鏡里看,已經發生的事件有著線性的邏輯因果關係。其實,它只是平行變化的多種可能性中具體實現的一個而已。在實現點之前,其它的選擇至少有同樣的可能性。所以,我用“歷史常用六扇門”來比喻變化中積極創造的意義,打破對危機的宿命觀。
作為變態現象的危機有諸多與常態商業活動迥異的特徵。二者之間的差別往往讓熟悉常態的管理者措手不及。
美國海軍陸戰隊的飛行教練說,當你坐進F16戰鬥機,拉動操縱桿起飛時,你的智商立即下降一半。在高速、壓縮、陌生、變態的環境條件下,人們喪失心理平衡而恐慌是必然的。危機當頭,完全不慌是不可能的,但通過培訓,降低恐慌程度則是完全可能的。在危急決策情境下,降低一點恐慌,表現差很多。有過商業磨難的人們都明白,這一高一低的恐慌感差別往往造成倖存者與犧牲者的天壤之別。
上路不慌的本錢來自對深層規律的掌握。這本書試圖用淺顯的事例來挖掘深藏的規律。我們無法面面俱到,但在盲人的世界裡,獨眼的人就是國王。閱讀它,多理解一點點,你就是國王。
如果以對環境的熟悉和駕馭程度來刻度從友好到惡劣的標尺,我從小到大都生活在惡劣環境中。小的時候,在貧窮的碼頭區域生活,出門上學常常遭遇搶劫。到而立之年,負笈留學,我一直生活在陌生的社會文化環境中。環境造就人,從出門發怵,到上路不慌,我的個人經歷表明,信心是可以後天習得的。百尺竿頭,已經沒有任何依靠,如何更進一步?自信心是唯一的依靠!不慌和信心,一對此消彼長的孿生兄弟。
上路不慌,因為有許多志同道合的兄弟姐妹。書中的文章是我寫的,思想卻來自近二千位EMBA的同修。在過去的幾年中,我們把課堂轉換為道場,相互為師友。二千位同修,二千個案例,成為我思想的充電樁。因此,這本書也可以看作“秘書文集”,是我這個思想的秘書替EMBA班級的朋友做的作業和報告。
無論從人口爆炸、能源消耗、技術進步,還是從社會聯繫、矛盾衝突、文化突變等方面來看,我們正處於一個全球性板塊斷裂、衝撞的階段。上一次類似的情形發生在1914年的歐洲。今後三十年,面對全球時局的深刻變化,沒有任何人可以逃避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的大動盪。每個人面臨的客觀環境惡劣程度都一樣,是我們堅定的信心和無畏的氣概創造出差異,創造出一個勇敢新世界。
信心之後就是行動!行動主義是21世紀跨文化的意識形態。“讓我們起身上路吧!”保羅二世沉靜地忠告那些忐忑不安的信徒。
勇劍與我是復旦同屆的校友。他曾以新加坡大學生華語辯論賽冠軍辯手的身份贏得過無數矚目,而且還以復旦學生領袖而叱吒於校園。學政治學的他,被大多數朋友認定會走上通向塔頂的仕途,然而世事難料,三十年後的他卻成為一位管理學教授,奔走於北美與中國之間。
他是復旦EMBA項目最受歡迎的教師之一。他的課好聽,不僅是因為他有紮實的研究來支撐,還因為他學識廣博,通曉政治學、社會學、心理學、歷史學、文學、哲學、傳播學,當然還有戰略、組織和領導學。常年在北美和亞洲巡迴,讓他視野開闊、思維前瞻;紮實的政治學背景又讓他眼光獨到、見解犀利;生性豪爽幽默,更讓他結交甚廣、擁躉甚眾。他把每次課的講授,都當作小劇院式的舞台表演,從編劇、導演到主演,三位一體,然後還邀請學員與他同台競技,使課堂熠熠生輝,在緊張刺激、引人入勝之時,又令人沉思和頓悟。出於其俠義本性,再加之田野研究和案例采寫的目的,他經常接受EMBA學員的邀請,為他們提供教練式的諮詢和幫助。基於他多年的積累著成此書,當然甚是好看。
《危機不慌》充滿了勇劍對管理制度和實踐的大思考和微解說。在人人討論網際網路顛覆模式的時候,他檢討電子商務新模式背後的公平和可持續性危機;當“廣場舞”為社會輿論所詬病時,他揭示“廣場舞”與公共資源的維護和利用之間的制度經濟學關係;不同於一般的GDP指數經濟反思,勇劍用歷史比較,幫助我們看到“美國指數”的由來,從而了解“中國指數”的社會與政治意義。縱觀全書,沒有一篇文章不是從最普通的事情說起,而每一篇文章又都在出其不意的地方點出機鋒。勇劍善於通過平緩的語氣闡述精微的論點。這是本書一大特色。
勇劍從來不讓理論乏味。他的文章深深根植於社會共同關心的實際案例。分析“達文西家具”的危機,他讓我們看到常態和變態管理的區別;講“三一重工”,他的公允分析幫我們看到一個明星企業策略的不確定性;對富士康員工管理的危機分析又讓讀者對錯過的機遇唏噓不止。勇劍的危機案例不僅包括中國的企業,英國石油公司、蘋果、通用汽車等大公司的新近危機也都在他關注範圍內。因為新鮮,並且深刻,勇劍對現代管理出現的一系列危機分析具有現實的價值。
隨著各類危機此起彼伏,社會上處理危機的機巧和丹方也不斷湧現。可是,在勇劍的課堂中,千方百計只歸結為一計:循大道、走正道。尚無需藉助倫理道德的高度,他完全從技術的角度來說明,大道和正道包含的方法要遠遠豐富於其它選擇。一個個案例分析後,大道的正見成為同學的定見。危機面前,不必投機取巧。這樣的教學,一方面顯現勇劍的策略功底,另一方面也體現他的社會責任。他給同學的贈言是:誠心正意,唯精唯一。在危機管理的教學和研究方面,勇劍也是這樣的人。
“危機吹響行動的號角”,勇劍一向倡導行動主義哲學。他把馬克思的“實踐理論”運用到危機管理中。他透徹地解釋PRAXIS(德語的“實踐”)為“思考的內實踐”與“行動的外實踐”合二為一,為“想中做,做中想,邊想邊做,邊做邊想”。正是基於這樣的行動主義,勇劍常常鼓勵同學從力所能及的身邊管理活動開始,為建設良性制度盡些微心力。“你就是制度,你創造傳奇”,它是勇劍每次上課時都要分發給大家的閱讀文章,也是他對每位讀者的殷切希望。
這本書雖然篇幅很長,但每節卻獨立成章,同時又構成一個完整的危機管理的知識體系。閱它品它,既可以一氣呵成,也可以“零取整存”。我相信大多數讀者掩卷沉思,一定會更好地理解勇劍所引用的馬基雅維利的諫言:千萬不要浪費一場好危機!
勇劍每次在我們學院講完課後,總習慣留一封信給同學,作為課程的結語。在信中,勇劍用自己在復旦的學習經歷說明生物生命基因和文化生命基因的區別,反思復旦對他終身的影響。那一刻,他從一名教師轉變為一位學長,帶領整個班級,化為復旦文化制度的一部分。從此,同學們都樂意稱他為“勇劍學長”。但他自謙地與同學互稱“同修”。事實上,他是在向每個人傳遞一個強烈的信息:每個人都可以創造傳奇。
復旦的“任重書院”以第一任校長陳望道先生的字,任重,命名。書院正門有一幅對聯:“力學如為山九仞,高須加一簣;行仁若法海十分,滿尚納千流。”任重書院的舊名很通俗,復旦七號樓宿舍。勇劍在那兒住過四年,度過本科時光。今天,他仍然勤勉地實踐著書院的文化:力學增一簣,行仁納千流;薪火相傳,任重道遠。這本新書就是證言!
是以為序!
陸雄文教授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院長
2014年8月18日於復旦李達三樓
推薦序2
鮑勇劍傾力打造的《危機不慌》即將付梓出版,我感到很高興!
勇劍專注於危機管理的研究和教學已有10多年,除了在常態管理、動態管理、變革管理進行研究之外,他還非常關注危機管理所包含的轉型變化的過程特徵,並從“變態”即形態變化的視角來分析和解釋危機及相關問題,這是《危機不慌》這部著作的著力之處,也是其中精彩的看點。從這第四維度研究管理,不僅因為它有趣,還因為它能夠邏輯解釋其它三個維度無法涵蓋的地方。
在西蒙(H.Simon)看來,管理不同於物理學、化學等自然科學,因為後者以較恆久的自然現象為研究領域,力求抽象出其中的客觀規律。管理則是“人造科學”(Artificial Science),它起始於人的設計,並始終處於人的設計能力支配之下。泰勒研究工人的動作和時間與效率之間的關係,設計出泰勒管理方法。但不久,隨著社會人道思想和意識的提升,基於機械動作效率的方法受到批評,以人的心理和動機為影響對象的新管理方法不斷出現。20世紀90年代,從摩托羅拉的質量控制中演化出來的六西格瑪管理方法風行一時,它給精益求精的價值觀裝備了一套強大的統計工具。但是,無論製造多么精良,打字機還是戰勝不了計算機。每當顛覆性的技術出現後,那些囿於既有模式的組織形態一定失敗。當組織的資源和決策過度集中在六西格瑪模式上的時候,工具“綁架”了組織的前瞻性和開拓、創新能力,由此,互動、變化、改造就成為管理領域新的關注點,動態管理和變革管理則成為企業高管季度和年度會議的討論主題。由此可見,做為“人造科學”,管理一直處於現實與思想的交鋒之中。
本書的“變態管理”觀,體現了勇劍的獨立思考能力和敏銳的觀察能力。傳統的管理方法,包括變革管理,大都依賴原本系統內的能力來維新求強。但危機顯示的是原本系統破裂和失序的狀態,這就要求組織有“突變”的能力,即有從破裂的秩序轉化為新秩序的變態能力。就像水的三態一樣,固體的冰態與蒸汽狀態雖有一些共同特點,但形態運動特徵差別卻很大。至於如何用“變態”的觀點看待管理現象,勇劍的這本《危機不慌》給我們打開了一個新的視窗。
我與勇劍交往近20年,我也閱讀過勇劍在變革、創新和網際網路策略方面的多篇論著。雖然所研究的課題及內容有所不同,但其研究方法和思維框架卻顯示出他獨有的一致性。在對相關問題的研究探討中,他總是能夠從現實、現象出發,在羅列和綜合現象過程中,試圖挖掘出深藏在片段現象背後的整體邏輯。例如,他把危機當作創造性活動的最佳節點,而非一個技術性的混亂現象。在感知凌亂現象背後的共性和脈搏後,去探索現象的運動規律,以期達到更深入、更細緻的理解。例如,他在研究中,對危機做了混沌秩序觀、主觀感受、場溝通效應、小機率事件的分類,後以此貫通解釋紛繁複雜的危機現象。
與一般的研究有所不同的是,勇劍在本著中更加關注如何將總結出的現象、規律指導具體的管理實踐活動。由此他嘗試提出一些對應的設計原則,例如,在危機管理的具體實踐方面,他提出了“驟聚組織能力”、“未來時態、倒序執行”、“臨場應變決策”等具體的組織設計和策略落實的原則。
作為一本專著,該書還建立起一個比較完整的思維框架,該思維框架要求執行者採取具體而有效的行動,創造出有意義的績效衡量體系,這樣才能知道系統是否為策略目標服務,策略執行本身是否有偏差。按勇劍自己的總結,他的思維框架包含“從現象中提煉元概念、運動規律、創新活動原則、績效衡量標尺”。這四個一以貫之的立體層面,始終貫穿於他在該著的研究之中。
我從1996年至2003年在美國南加州大學馬歇爾商學院擔任兼職教授,認識勇劍教授正是從在南加州大學開始的,由於有許多共同的研究興趣,我們之間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誼,這種友誼延續到我後來就職的南京大學以至今日。他嚴謹的工作作風、謙和的態度和熱情的性格,讓人感受至深。今又有幸率先閱讀勇劍的著作稿本,我一方面為其中的一些與眾不同的觀點感到欣喜,另一方面也喚起了我對我們真誠交往的美好回憶。
在《危機不慌》即將出版之際,受勇劍之邀,欣作此序。
南京大學商學院名譽院長、特聘教授、博導 趙曙明
2014年8月12日於美國南加州
自序:上路就別慌
鮑勇劍
在80年代風靡一時的喜劇科幻小說《銀河系搭便車旅行指南》(Hitchhiker’s Guide to the Galaxy)中,主人翁阿瑟被拋入茫茫的星空,看著地球家園被沃岡人(Vogons)炸成粉霽,阿瑟陷入恐慌的最完整形式:精神、心理、身體,三者徹底無所住,成為漂浮著的殭屍,仍然呼吸著。無數回,朋友們說起最恐怖的噩夢,都多少有“無所住”的陰影。現代人四處漂浮的命運注定了我們都要“無所住”的恐慌與危機感,像被突如其來的力量拋入星空的阿瑟一樣。在海外漂浮四分之一個世紀,我就是阿瑟,對他的“無所住”的危機,我有強烈的代入感。
在小說故事中,阿瑟其實是高緯度、高智慧的外星人一千萬年的實驗結晶。他濃縮了外星人對生命是什麼,為什麼,怎么辦的終極思考。故事的副標題,也是阿瑟的終極思考答案:Don’t Panic!上路就別慌!我們的命運如此,那么就盡力消費“無所住”危機中的“自由自在”吧!
這本書也代表著我對危機的終極觀點,即用“混沌蘊含最大自由度”的觀點去看待混亂、失序、破壞、和顛覆。它利用各種形式的案例來解說危機中隱含的商業優勢策略。
平面原理永遠無法解釋立體現象。高緯度的危機現象非得從“量子”的角度去理解和轉化。《危機不慌》不敢強行把尚未普及和通俗化的“量子思維”俗套到案例分析中。不過,我還是用“可能性”、“機率分布”、“形態轉換”等觀點來淺顯解釋危機現象。當寫下“沒有真相只有萬象”,我嘗試說明,所謂真相,那是我們碰撞交流過程中裁剪出來的時空定格。它極其容易被切換到下一個定格。從危機到優勢,它也是認知定格之間的切換。我力圖用不同的實例來說明切換的技藝。
許多日常生活的下意識思維暗含深奧的理論原理。例如,去超市購物時,我們的眼睛都是不停地打量收銀台前面隊伍的長短,並在走向它的過程中調整選擇。面對多個收銀台,我們經歷一個平行的可能性選擇過程。不過,最後的一大步決定你將和哪一位收銀員打交道。用“平行的可能性選擇過程”來看危機變化,我們就比較容易理解主觀能動的行為在危機轉換中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從後視鏡里看,已經發生的事件有著線性的邏輯因果關係。其實,它只是平行變化的多種可能性中具體實現的一個而已。在實現點之前,其它的選擇至少有同樣的可能性。所以,我用“歷史常用六扇門”來比喻變化中積極創造的意義,打破對危機的宿命觀。
作為變態現象的危機有諸多與常態商業活動迥異的特徵。二者之間的差別往往讓熟悉常態的管理者措手不及。
美國海軍陸戰隊的飛行教練說,當你坐進F16戰鬥機,拉動操縱桿起飛時,你的智商立即下降一半。在高速、壓縮、陌生、變態的環境條件下,人們喪失心理平衡而恐慌是必然的。危機當頭,完全不慌是不可能的,但通過培訓,降低恐慌程度則是完全可能的。在危急決策情境下,降低一點恐慌,表現差很多。有過商業磨難的人們都明白,這一高一低的恐慌感差別往往造成倖存者與犧牲者的天壤之別。
上路不慌的本錢來自對深層規律的掌握。這本書試圖用淺顯的事例來挖掘深藏的規律。我們無法面面俱到,但在盲人的世界裡,獨眼的人就是國王。閱讀它,多理解一點點,你就是國王。
如果以對環境的熟悉和駕馭程度來刻度從友好到惡劣的標尺,我從小到大都生活在惡劣環境中。小的時候,在貧窮的碼頭區域生活,出門上學常常遭遇搶劫。到而立之年,負笈留學,我一直生活在陌生的社會文化環境中。環境造就人,從出門發怵,到上路不慌,我的個人經歷表明,信心是可以後天習得的。百尺竿頭,已經沒有任何依靠,如何更進一步?自信心是唯一的依靠!不慌和信心,一對此消彼長的孿生兄弟。
上路不慌,因為有許多志同道合的兄弟姐妹。書中的文章是我寫的,思想卻來自近二千位EMBA的同修。在過去的幾年中,我們把課堂轉換為道場,相互為師友。二千位同修,二千個案例,成為我思想的充電樁。因此,這本書也可以看作“秘書文集”,是我這個思想的秘書替EMBA班級的朋友做的作業和報告。
無論從人口爆炸、能源消耗、技術進步,還是從社會聯繫、矛盾衝突、文化突變等方面來看,我們正處於一個全球性板塊斷裂、衝撞的階段。上一次類似的情形發生在1914年的歐洲。今後三十年,面對全球時局的深刻變化,沒有任何人可以逃避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的大動盪。每個人面臨的客觀環境惡劣程度都一樣,是我們堅定的信心和無畏的氣概創造出差異,創造出一個勇敢新世界。
信心之後就是行動!行動主義是21世紀跨文化的意識形態。“讓我們起身上路吧!”保羅二世沉靜地忠告那些忐忑不安的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