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七二年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
印製的顏料較為精細,據研究這種紗屬塗料印花製品。
圖案為藤本科植物的變形紋樣,由枝蔓、蓓蕾、花穗和葉組成,外廓略作菱形(花穗不計),單位面積較小,四方連續,錯綜排列。
通幅有20個圖案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印花敷彩紗
- 出土時間:一九七二年
- 出土地點:馬王堆一號漢墓
- 圖案組成:枝蔓、蓓蕾、花穗和葉
一九七二年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
印製的顏料較為精細,據研究這種紗屬塗料印花製品。
圖案為藤本科植物的變形紋樣,由枝蔓、蓓蕾、花穗和葉組成,外廓略作菱形(花穗不計),單位面積較小,四方連續,錯綜排列。
通幅有20個圖案單位。
一九七二年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印製的顏料較為精細,據研究這種紗屬塗料印花製品。圖案為藤本科植物的變形紋樣,由枝蔓、蓓蕾、花穗和葉組成,外廓略作菱形(花穗不計),單位面積較小,四方連續,錯綜排列。通幅有20個圖案單位。圖案...
西漢印花敷彩紗是中國西漢加花絲織物,在紗地上以凸版印出花紋的主體再用筆敷彩補繪而成,紋樣都由變體藤蔓、蓓蕾、花穗、葉芽穿插組合而成。西漢印花敷彩紗 Raised-and-painted Gauze of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1972年,在湖南長沙馬王堆1號西漢墓出土了6件印花敷彩紗,其中有單幅的1件,做成綿袍的3件,綿...
印花敷彩紗絲綿袍為西漢時期的文物,衣長132厘米、通袖長228厘米,出土於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現收藏於湖南省博物館。詳細信息 印花敷彩紗絲綿袍是我國迄今所見最早的“畫衣”,其面料為印花敷彩紗,里、袖、領、緣為絹,內絮絲綿。歷史淵源 一號墓共出土3件印花敷彩紗絲綿袍,其款式基本相同,略短於另外8件...
春秋戰國凸版印花用於織物得到發展。西漢有較高的水平,馬王堆出土的印花敷彩紗就是用三塊凸版套印再加彩繪製成的。發展史 中國新石器時代時期就開始使用凸版印製陶紋,至周代始用於印章、封泥,以至春秋戰國,凸版印花已用於織物,到西漢時期已有相當高的水平,湖南馬王堆出土的印花敷彩紗就是用三塊凸版套印再彩繪結合...
印花是局部染色,要求有一定的染色牢度。織物花紋裝飾的重要方式之一。我國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採用凸版印製陶紋,至周代始用於印章、封泥,以至春秋戰國,凸版印花已用於織物,到西漢時期已有相當高的水平,湖南馬王堆出土的印花敷彩紗就是用三塊凸版套印再彩繪結合的產物。隋唐時期已有大量的印花織物通過“絲綢之路”傳輸到...
經押印方式施壓於織物,就能印得型版所雕之紋樣。或將棉織物蒙於版面,就其凸紋處砑光,然後在砑光處塗刷五彩色漿,可以印出各種色彩的印花織物。凸版淵源於新石器時代,當時用來印製陶紋。春秋戰國凸版印花用於織物得到發展。西漢有較高的水平,馬王堆出土的印花敷彩紗就是用三塊凸版套印再加彩繪製成的。
日本的和服面料多用此種印花方法。(三)鏤空型版色漿直接印花 鏤空型版色漿直接印花是用防水的皮質版材或防水油紙版材鏤刻成花版.使用色漿直接在鏤空部位進行印花的一種方法。這種印花方法早在我國戰國時期就有套用。如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的“印花敷彩紗”和“金銀色印花紗”等就是用這種印花方法製作的。
1972年,湖南長沙馬王堆一號墓出土的西漢泥金銀印花紗和印花敷彩紗,圖案均為多單位的連續紋樣。其中泥金銀印花紗採用木刻凸版捺印工藝,三色套印,約捺印1290次,工藝精細;而印花敷彩紗則採用鏤版漏印工藝,線條宛轉流暢。由此可見,漢代印染手工藝已臻成熟。唐代,以染纈(即絲綢印染)為服飾成為社會時尚。唐代,染纈...
漢代的印花技術,已用鏤空版和手工彩繪相結合的工藝。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印花敷彩紗就是物證。另一塊泥金銀印花紗,是所知最早的三版套色印花品。甘肅磨嘴子漢墓中3件草篋裱糊的印花絹,是用3塊鏤空版套印成絳、綠、白色的雲草紋,藝術效果很好。新疆民豐出土的藍白蠟染印花棉布是最早採用蠟防印染法的印染品。
二十五(戰國)藍地彩織動物紋毛革織帶 二十六(戰國)棕地彩織羚羊駝紋毛布 二十七(戰國)絛地墨條條毛布 二十八(戰國)彩織毛毯斷片 二十九(西漢)朱紅菱紋羅 三十(西漢)煙色菱紋羅 三十一(西漢)纖色鞭紋綺 三十二(西漢)淺棕色對烏菱紋綺 三十三(西漢)藕色紗 三十四(西漢)印花敷彩紗 三十五(西漢...
1號墓中出土的泥金銀印花紗和印花敷彩紗也都是第一次發現,表明當時在印染工藝方面達到了精湛的技術水平,極大地豐富了中國古代紡織印染技術史料。漢代帛畫作品頗多,但大多失傳,馬王堆漢墓出土彩繪帛畫共有10餘幅,占全國帛畫出土量的近一半。帛畫所描繪的騰龍、仙鳥、怪獸、雙蛇、巨魚、神龜等圖案栩栩如生,充滿了...
印花敷彩絲綿袍,西漢,袖通長250厘米 身長129厘米,1972年湖南省長沙市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 印花敷彩絲綿袍用印花敷彩紗做袍面,素紗做襯裡,內填充絲綿絮。衣形為交領、右衽、直裾式。漢墓文物 西漢直裾素紗襌衣 、印花敷彩絲綿袍、絳紅紗印彩續衽直裾綿袍從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中出土。直裾綿袍衣長130厘米,通...
2006年任職南京雲錦研究所,主要負責設計開發、文物複製、文物修復等紡織品相關工作。2013年被國家文物局選中,作為全國僅有的14人中之一參加全日制紡織品文物修復進修班,師從多位國家級文物修復大師。曾成功複製國家一級文物“直裾素紗單衣”“曲裾素紗單衣”“印花敷彩紗絲綿袍”,修復國家一級文物《萬壽無疆》等。
如漆幾、莞席、雲鳥紋漆鍅、龍紋漆竹勺、雲紋漆案、漆盤、彩繪漆卮(無蓋)、耳杯等文物道具參考馬王堆出土文物材質,按照1:1的比例復原製作;服裝與宴飲、戰爭等場景也力求還原,如主角辛追的服裝參考了馬王堆漢墓出土文物印花敷彩紗絲棉袍,管家的服飾造型參考了冠人俑的文物造型等,讓觀眾如同在由文物鋪設的...
五子彩繪漆妝奩內梳妝用具 /223金銀色火焰紋印花紗 /224 印花敷彩紗 /225 朱紅菱形紋羅 /226 第三單元 簡帛典藏 漆書奩 /243 壹 天文地理 帛書《天文氣象雜占》(局部)/244帛書《五星占》/246 《駐軍圖》/248 《長沙國南部地形圖》/249 貳 醫學養生 帛書《足臂十一脈灸經》(局部)/250帛書《脈法》/...
唐代用多種彩色顏料繪製的墓室壁畫 西漢印花敷彩紗(長沙馬王堆一號墓出土) 湖南博物館藏 合成染料時期 19世紀西歐有機化學的研究工作得到發展,以及從煤焦油分離和製取有機芳香族化合物,開創了合成染料時期。 初期 1856年,英國化學家W.H.珀金用重鉻酸鉀氧化苯胺硫酸鹽,得到一種黑色沉澱物,發現它能把絲染成紫...
能夠充分反映秦漢時期印染技藝水平的是當時占主導地位的凸版印花技術,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絲綢印花敷彩紗和金銀泥印花紗充分顯示了當時凸版印花的高度成就。凸版印花雖然大大提高了傳統絲綢印花的生產效率,但由於色牢度的技術局限以及成品質量問題,逐漸被漢以後的“三纈”(絞纈、蠟纈和夾纈)所取代。南北朝時期染纈已...
戰國兩漢出土文物有鳳鳥花卉紋繡淺黃絹面綿袍、小菱形紋錦面綿袍、羅地“信期繡”絲綿袍、朱紅菱紋羅曲裾式絲綿袍、西漢印花敷彩紗絲綿袍、絹地“長壽繡”絲綿袍、素絲綿袍等等。南北朝時,揚州“有全吳之沃,魚鹽杞梓之利,充仞八方,絲綿布帛之饒,覆衣天下。”唐人冬季穿綿袍,加綿十兩。襖子是冬衣,比...
圖4-1 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印花敷彩紗殘片/184 圖4-2 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泥金銀印花紗/185 圖4-3 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泥金銀印花紗紋樣/185 圖4-4 敦煌寫本《雜阿毗曇心論》背面之捺印佛像/194 圖4-5 唐代刻印漢文《陀羅尼經咒》/198 圖4-6 唐鹹通九年刻《金剛般若波羅蜜經》/200 圖4-7 ...
印花敷彩紗... 56 四 器物常用圖案... 57 寶相花紋... 57 牡丹紋... 59 皮球花紋...61 螭紋... 63 第三章 傳統服裝 一 周朝時期的服裝...
絲綿袍 絲綿袍,是出土於馬王堆一號漢墓的文物。文物歷史 出土於馬王堆一號漢墓。製作技術 製作時要先用戳印的方式印花,然後用蘸有不同顏色的畫筆描繪著色,形成有枝蔓、蓓蕾、花蕊、葉子各種形狀的花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