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綿袍,是出土於馬王堆一號漢墓的文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絲綿袍
- 出土墓地:馬王堆一號漢墓
絲綿袍,是出土於馬王堆一號漢墓的文物。
絲綿袍,是出土於馬王堆一號漢墓的文物。文物歷史出土於馬王堆一號漢墓。1製作技術製作時要先用戳印的方式印花,然後用蘸有不同顏色的畫筆描繪著色,形成有枝蔓、蓓蕾、花蕊、葉子各種形狀的花紋。1...
褐色菱紋羅地“信期繡”絲綿袍,是1972年出土於長沙馬王堆漢墓一號墓的文物,是墓地主人辛追的冬天的衣物。該袍交領,右開襟,曲裾,內絮絲綿,屬於深衣類服裝。現收藏於湖南省博物館。這件絲綿袍以褐色菱紋羅為面料,粗細線條交織成菱形花紋明暗相間,大小重疊組成對稱圖案,這種繡樣紋飾以淺棕紅、朱紅為主,採用鎖...
羅地“信期繡”絲綿袍交領,右開襟,曲裾(jū),內絮絲綿,為深衣類服裝,應為辛追寒天的服裝。此袍茶黃色菱紋羅地“信期繡”面,經緯密度約每平方米120×38根;素絹里,經緯密度約每平方米98×46根,內絮絲綿,緣、襟則用絹。其縫製方法:由上衣和下裳兩部分組成:上衣部分正裁共六片,即身部兩片、兩袖...
黃紗地印花敷彩絲綿袍,是印花與繪彩相結合製成的衣服,屬於漢代貴族婦女一種華麗的時裝。直裾,交領,右衽。印花敷彩紗袍面,素紗里,絲綿絮。現為湖南博物院館藏文物。文物歷史 據《續漢書•輿服志》記載,秦至西漢的貴族服飾沒有明確的制度,晚至東漢明帝永平二年(公元59年),方才“定南北郊冠冕車服制度...
素紗里,絹地“長壽繡”面,內絮絲綿。緣邊為迄今所見最早的起絨織物——絨圈錦。其面料“長壽繡”是在絹地上用朱紅、金黃、土黃和綠四色絲線繡成。穗狀流雲間填以土黃色的雲紋。單元的一端,有朱紅色的一個像頭狀花紋和兩個如意狀花紋,另一端有朱紅和土黃色的如意狀花紋各一個。文物鑑賞:曲裾,交領,...
印花敷彩紗絲綿袍是我國迄今所見最早的“畫衣”,其面料為印花敷彩紗,里、袖、領、緣為絹,內絮絲綿。歷史淵源 一號墓共出土3件印花敷彩紗絲綿袍,其款式基本相同,略短於另外8件綿袍。這種款式的綿袍應是漢代婦女喜歡的和深衣不同的另一種時裝。有的學者稱之為襜(chān)褕(yú)。它與深衣共同處是...
素絲綿袍 素絲綿袍是戰國時期服飾。戰國時期服飾,絲織品,身長148、袖展216厘米。湖北省荊州市荊州區馬山一號墓出土。後領下凹,兩袖向外收殺,袖筒最寬處在腋下,小袖口。素絲面料,灰白絹里,領緣和袖緣均為藕色絹。該文物現藏於湖北省荊州博物館。
戰國兩漢出土文物有鳳鳥花卉紋繡淺黃絹面綿袍、小菱形紋錦面綿袍、羅地“信期繡”絲綿袍、朱紅菱紋羅曲裾式絲綿袍、西漢印花敷彩紗絲綿袍、絹地“長壽繡”絲綿袍、素絲綿袍等等。南北朝時,揚州“有全吳之沃,魚鹽杞梓之利,充仞八方,絲綿布帛之饒,覆衣天下。”唐人冬季穿綿袍,加綿十兩。襖子是冬衣,比...
朱紅菱紋羅曲裾式絲綿袍。衣長140厘米,通袖長245厘米,袖口寬25厘米,腰寬52厘米 1972年湖南省長沙市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袍為交領,右衽,曲裾式。朱紅菱紋羅面,黃絹里、緣,內絮絲綿。朱紅顏色鮮艷奪目,其成份為硫化汞礦物顏料,俗稱硃砂。織物表面硃砂染得細緻而均勻,織物孔眼清晰,沒有堵塞現象。它反映了漢...
名稱:朱紅菱紋羅絲綿袍 類別:服飾 年代:西漢 收藏:長沙博物院 出土地址:湖南省長沙市馬王堆一號漢墓 文物鑑賞:朱紅菱紋羅面料是一種單色的暗花絞經組織絲織物,由兩根經絲相互絞轉織成,具有特別明顯的方孔。這種方孔不易發生滑移,十分牢固。有專家甚至把羅稱之為真正的紗,而平紋紗則稱之為“假紗”。從...
《詩經·鄭風·豐》:“衣錦衣,裳錦裳。”按史書記載或常識推理,素紗襌衣應該是套在色彩艷麗的絲綿袍外。後世影響 湖南博物院曾委託某研究所複製素紗襌衣,但成品出來後,重量卻超過了80克。經研究,專家們發現,超重的原因在於蠶絲的重量,如今的蠶相較於古代要肥大許多,吐出的絲也更粗、更重,自然就增加了...
在馬王堆西漢墓中出土有菱紋錦、對鳥菱紋錦、朱羅、紋羅繡花絲綿袍、繡羅香囊等綺羅製品。紗是一種平紋絲織品,由單經單緯交織,形成方孔的表面,顯得非常輕薄。在馬王堆一號漢墓中出土的一件素紗縠衣。這件長128厘米,袖長190厘米的縠衣,只重49克,不到一兩重。真可謂古人所云的 輕薄如空 、 舉之若無 ...
圖《馬山楚墓直裾袍》馬山楚墓出土的直裾袍N13,上衣6幅布,下裳5幅布。衣長175厘米,通袖長274厘米,袖寬48厘米,袖口寬40厘米。漢朝直裾袍 漢代的直裾男女均可穿著。這種服飾早在西漢時就已出現,但不能作為正式的禮服,外要配以穿著曲裾深衣或者素紗襌衣。印花敷彩絲綿袍,西漢,袖通長250厘米 身長129厘米...
此次展覽是呈獻給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的文化盛宴,也將是2010年義大利中國文化年的開幕慶典項目。來自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的將軍俑、南越王墓出土的錯金虎節、若羗樓蘭墓地出土的長壽光明錦、蘭州博物館珍藏的東漢書信紙、馬王堆一號西漢墓出土的“信期繡”絲綿袍等,與曾經裝飾於龐貝古城最精緻住宅中的亞歷山大和羅珊娜壁畫、...
2006年任職南京雲錦研究所,主要負責設計開發、文物複製、文物修復等紡織品相關工作。2013年被國家文物局選中,作為全國僅有的14人中之一參加全日制紡織品文物修復進修班,師從多位國家級文物修復大師。曾成功複製國家一級文物“直裾素紗單衣”“曲裾素紗單衣”“印花敷彩紗絲綿袍”,修復國家一級文物《萬壽無疆》等。
共有單幅的絲綢46卷,成件的衣物58件,屬於服飾類的共27件,絲綿袍11件,夾袍1件,禪衣3件,以及衣裙、手套、履、襪、香囊、絲巾、繡枕、鏡袋、瑟衣、繡花包袱等。紗 數量較多。其中一件薄如蟬翼的素紗禪衣長128厘米,袖長190厘米,重49克,其經、緯絲密度分別為58根/厘米和40根/厘米,每平方米重15.4克,...
旗袍指清代的旗人的袍子,當時有單、夾、襯絨和絲綿袍之分。清代的旗袍重於掩飾身體,所以大都腰身寬鬆、平直,袖口寬大,衣長及腳。現代意義的旗袍誕生於20世紀初,到了三四十年代頗為流行,是當時中國女性服裝的代表。30年代旗袍受西方短裙的影響,衣長縮短,袖口相應縮小,比以前更貼身了。到了30年代中期,旗袍...
2009年《絲綿袍衣》(版畫)入選“第11屆亞洲藝術節·國際美術大展” 。中國國家畫院、鄂爾多斯人民政府主辦。2011年《少年小明》(版畫)入選“第19屆全國版畫作品展”。中國美術家協會、浙江省文化廳、浙江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2011年《紅軍-1935》(版畫)入選“‘輝煌歲月-紅色經典’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九十周年...
”說完,須賈取出一件嶄新的絲綿袍子,送給范睢。范雎沒想到須賈對自己尚有故人之情,便接來穿上,表示感謝。接著,范雎明知故問,問須賈來秦國辦什麼事。須賈說了,范雎便慌稱自已能帶須賈去見張丞相。於是,范雎親自駕車,帶著須賈來到相府門口,說:“大夫在這裡等一會,我先進去給你通報,待丞相容許後,你...
遺憾的是,受陳列條件的限制,皮箱和絲綿袍暫時還不會在故居內陳列。南京故居 司徒雷登故居位於今青島路33之2號(原35號)大院內。該建築始建於1935 年,原系何輯五(化名何慎一)的私宅,是何氏在國民政府軍政部任副監委時購地所置(當時占地面積約7畝)。何輯五為貴州人,曾任國民政府軍政部副監委和貴陽巿長等...
上海紡研院投入了纖維、紡織、印染等方面的專業人員8名,花了三年多時間,對絲麻纖維的品種結構形態,測試了數據,拍攝了圖版,第一次發現了薄如蟬翼的素紗禪衣和花鳥綺、絨圈錦、型版印花絲綿袍等有重要價值的珍貴實物,寫出了全面鑑定報告,文物出版社為此出版了《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紡織品研究》 ,受到國內外...
產品信息: 羊絨紗;家紡(蠶絲毯;絲綿毯);真絲睡衣;絲綿睡袍;服飾用品的生產銷售;粗紡紗加工;半精紡紗加工;混紡紗銷售;蠶絲圍巾;蠶絲睡袍;棉睡袍;公司主要產品“曼特舒芙”牌蠶絲絨毯和睡袍,以100%天然蠶絲為原料,為21世紀新型綠色環保產品。產品不但重量輕,保暖性能好,更為重要的是本產品獨具天然的動物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