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馬戲團

印度馬戲團

印度,馬戲團在民間有其獨特的地位,給底層民眾帶來無數歡樂。馬戲團也為印度的電影事業奉獻了不少題材,馬戲和雜耍演員們的草根人設在重視歌舞和搞笑的印度傳統電影中也很討喜。印度馬戲不僅在印度受歡迎,一些馬戲明星在歐美也曾非常有名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印度馬戲團
  • 代表人物:桑卡蘭、達莫·多特爾
歷史發展,社會影響,表演特點,

歷史發展

實際上,現代馬戲是19世紀末期才從歐洲傳入印度的。但在印度,作為現代馬戲重要表演形式的雜技和雜耍等街頭表演歷史非常悠久,自古以來就是印度文化的一部分。據稱,雜耍在古印度吠陀時代的梵文文獻中就有記載。後世印度的馬戲表演涵蓋了各種技能,如走鋼絲之類的平衡術、瑜伽之類的柔術、與火焰相關的表演以及“空中飛人”等等。
上世紀90年代,印度馬戲團進入鼎盛時期,全國活躍著300多家馬戲團,給無數印度民眾帶來歡樂。後來,隨著科技發展和社會進步,人們的娛樂方式越來越豐富。特別是近些年,印度基於保護兒童權益及保護野生動物的考量,先後出台多項關於禁止雇用童工及用野生動物進行商業表演的禁令。這些都給印度馬戲帶來嚴重的影響。據報導,印度仍然活躍的馬戲團不足鼎盛期的1/10。而且,不少馬戲團步履維艱,規模和效益不斷萎縮。
隨著馬戲團的衰落,印度許多雜耍藝人也回歸了古老的表演方式。比如耍蛇人,他們吹著笛子讓眼鏡蛇隨著樂曲起舞的形象,本就是世人印象中經典的印度畫面。相對於大型的馬戲舞台,驚險刺激的耍蛇其實更適合小範圍表演。當然,隨著保護野生動物禁令的落實,耍蛇表演也逐漸絕跡了。還有進行馴猴表演的人,如今他們有些人用曾經表演的猴子幫助維持城市生活秩序。在城市街頭的紅綠燈路口,等紅燈的車輛前有時會有些小孩子表演翻跟頭、鑽圈等小節目,這時雜耍已經變為了乞討的一種手段。
有的馬戲表演則化身舞台劇的一部分,繼續輝煌。新德里附近有一處大型商演中心“夢想王國”,在這裡有一部經典寶萊塢風格的歌舞劇《吉卜賽王子贊古拉》,自2010年以來,十幾年間已經成功上演了數千場,依然很受歡迎。不僅劇中的王子是在吉卜賽人的馬戲團被撫養長大的,整個演出中也穿插了許多高難度且極具美感的雜技表演。當男女主角攀著彩綢緞帶從觀眾席上空飛馳而過的時候,無論是演員的高顏值、精美的舞台效果和服裝設計,還是驚險的雜技元素,都給觀眾帶來享受。當然,演出數千盧比的票價也同樣高昂,不是普通工薪階層輕易能夠承受的。

社會影響

印度的馬戲團為很多影視劇提供了豐富題材。一些大眾熟悉的老電影,如《流浪者》《大篷車》等,都展現了印度流動馬戲團的生活。近些年,與馬戲相關的電影也不少,如《印度馬戲》《馬戲團》等。在印度的影視作品中,馬戲團演員們的草根階層人設和善良淳樸、滑稽搞笑的形象,非常討觀眾喜歡。

表演特點

大型的馬戲團一般在人們搭建的大帳篷里表演。馬戲顧名思義,關於馬的雜耍和特技少不了。但在印度,馬戲團的明星一向是大象。當然,老虎、獅子、熊這些猛獸,加上猴子、狗、蛇等也必不可少。其他如機車、腳踏車的特技也很受歡迎。馬戲團的節目,許多都有濃郁的印度特色。而滿是印度風情的歌舞表演,更是印度馬戲團吸引觀眾的法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