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狗鮫

印度狗鮫

印度狗鮫屬竹鮫科,最大體長65厘米,俗名狗鯊、鯊條。分布於印度至西太平洋,一般被利用加工為鯊魚醃或製成魚槳、魚丸等,大型水族館偶有展示。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印度狗鮫
  • 拉丁學名:Chiloscyllium indicum
  • :動物界
  • :竹鮫科
簡介,英文簡介,形態特徵,

簡介

命名者:(Gmelin, 1789)
印度狗鮫
科號科名:F012 Hemiscylliidae
模式種產地:Indian Ocean
世界分布:印度至西太平洋
最大體長:65 cm
棲息深度:1 - 30 公尺
經濟性:是
食用魚類:是
觀賞魚類:是
棲息環境:礁區、砂泥底、近海沿岸
俗名:狗鯊、鯊條

英文簡介

同種異名:Chiloscyllium colax, Chiloscyllium indicum var. phymatodes, Chiloscyllium phymatodes, Chiloscyllium plagiosum, Chiloscyllium tuberculatus, Chilosycylum indicum, Hemiscyllium colax, Scyliorhinus dentatus, Scyliorhinus lambarda, Scyliorhinus tuberculatus, Scyliorhinus variegatus, Squalus caudatus, Squalus colax, Squalus dentatus, Squalus gronovianus, Squalus indicus, Squalus tuberculatus
英文俗名:Slender bamboo shark, Slender bambooshark, Ridge-back cat shark, Indian cat shark

形態特徵

體呈圓柱形或稍平扁;體側具一隆脊;頭側不具皮瓣。吻窄圓。眼橢圓形,上側位,無瞬膜。鼻孔下側位,鼻孔緣具短而尖凸之須;具鼻褶;具口鼻溝。噴水孔中大,約等於眼徑。鰓裂小,第四及第五鰓裂重疊,內鰓不具濾器。口裂小,腹位,近於平直。齒具中央齒尖,側邊小齒尖或有或無。背鰭2個,小而上角鈍圓,後端平直,下角不尖突,第一背鰭起點在腹鰭基底之後;第二背鰭起點在腹鰭與臀鰭間;胸鰭與腹鰭略小,兩鰭同大或胸鰭略大;臀鰭小,起點遠於第二背鰭后角之後,基底長約與尾鰭下葉等長,而與尾鰭下葉之起點僅以一窄凹窪分隔,其間距遠短於臀鰭基底長;尾鰭上葉略往上揚,上葉略發達,腹緣明顯;尾鰭下葉低平而延長,但前部不突出,後部具缺刻。體呈灰褐色,體表及各鰭具許多黑褐色之斑點和條紋。
棲所生態:主要棲息於沿海砂泥底底棲中小型鯊魚。行動緩慢。生態習性不甚清楚,可能以底棲無脊椎動物及小魚為食。卵生。
地理分布: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自阿拉伯海到印度、斯里蘭卡、新加坡、泰國、越南、印尼、台灣、菲律賓以及索羅門群島;日本及韓國可能也有分布。
漁業利用:主要以底拖網或沈底刺網捕獲,一般被利用加工為鯊魚醃或製成魚槳、魚丸等,大型水族館偶有展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