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河印章

印度河印章

印度河印章,又叫印度文明印章。印度河文明時代的小型雕刻。出土於哈拉帕摩亨佐達羅兩處遺址,總計2500餘枚,印章的材料為凍石、粘土、象牙和銅等,以凍石數量最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印度河印章
  • 出土地點:巴基斯坦遮普省的哈拉帕
  • 館藏地點:大英博物館等
  • 所屬年代:公元前2500—前2000年
  • 英文:Indus seals
文物特徵,考古發現,

文物特徵

印度河印章主要形狀為方形,亦有少量圓形、橢圓形、矩形,背後有穿孔凸紐。印章以浮雕的形式 ,描繪了當時印度習見的動物形象,如瘤牛、犀牛、虎、象 、羚羊、鱷魚與一些幻想中的複合動物,如牛角虎、三頭獸等,以及一些印度教中的神的形象和現實生活中的某些場面,其中以動物刻劃最為成功,如牛的造型準確,渾厚有力,成功地表現出了牛的筋骨和肌肉,形象生動傳神。印章的功能 ,因銘文未被破譯而不得確知,但據推測,所雕形象可能系某種崇拜物,用於封泥及表現身份的印信,或具有護身符的作用。
印度河印章

考古發現

印度河文明與印度印章在討論中數次被提及。1856年,當時的東印度公司在印度河谷鋪設軌道時,在屬於現在巴基斯坦的哈拉帕村附近,發現了一些燒制精良的古代磚塊,並且發現了一枚凍石刻制的印章。這枚印章現收藏在大英博物館。它近似方形,如同現代郵票的大小,上面雕刻著類似獨角獸的母牛形象。它似乎用來表明財產的所有權,或者簽署檔案時用。此後五十年,先後又有多枚印章被送到了大英博物館。直到1906年,當時印度考古所的所長馬歇爾終於注意到了這些印章,下令對印章的出土地哈拉帕進行發掘。1922年,考古隊在印度河谷下游,一個名叫摩亨佐·達羅的土丘挖掘出一座佛塔的廢墟,並發現了大量印章。後面的情況,大家都知道了。這兩座古代城址的橫空出世,讓世界認識到了幾乎像蘇美爾文明和埃及文明一樣古老的古印度文明。
哈拉帕文明的總面積近130萬平方公里,比兩河流域古文明和早期埃及文明遺址的面積都要大。當時,人們已經會製造銅與青銅的工具和武器,如斧、鐮、鋸、小刀、釣魚勾、匕首、箭頭和矛頭等。居民的主要生產生活是農業。當時種植的作物有大麥、小麥、稻、胡麻、瓜、棗和棉花等。居民也從事牲畜業,已馴養的牲畜有水牛、山羊、綿羊、豬、狗、象、駱駝和驢等。當時的手工業也很發達,匠人們的金屬熱加工和冷加工工藝都已有了較高水平,並能用焊接法製造金屬器,制陶業和紡織業也有了較高的水平。
在哈拉帕文化印章中,有的刻有船的圖形,這種船大概就是當時海路交通運輸的工具。事實上,美索不達米亞的內陸水網和波斯灣的水路運輸與貿易網路,早在公元前六千年時就已經完整地建立起來了。公元前三千年至兩千年時,海洋貿易空前繁榮,持續的商業聯繫連線了美索不達米亞阿拉伯伊朗和印度。在哈拉帕的大量古蹟遺存中,都發現了其與伊朗、中亞、兩河流域、阿富汗,甚至緬甸和中國存在貿易往來的證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