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亞燕魚的前鰓蓋邊緣光滑。鰓孔狹長。鰓蓋膜連於峽部。鰓耙短而尖。背鰭和臀鰭寬大,呈鐮狀。腹鰭長而大。尾鰭雙凹形。體褐色,頭部和體前部各有1條暗褐色橫帶。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印度尼西亞燕魚
- 拉丁學名:P.batavianus
- 界:動物界
- 分布區域:南海
基本資料,特徵,分布,深度,生態,經濟利用,
基本資料
中文名稱:印度尼西亞燕魚
學名:P.batavianus
命名者:CuvieretValenciennes
拉丁文名稱:Humpheadedbatfisb
特徵
背鰭Ⅶ-31;臀鰭Ⅲ-22;胸鰭18;腹鰭Ⅰ-5;尾鰭17。側線鱗6225/50。鰓耙1+9。體長為體高1.2倍,為頭長3.2倍。頭長為吻長2.5倍,為眼徑3.2倍。體側扁而高,略呈菱形,被小櫛鱗,頭部除額部和吻部外亦被細鱗,奇鰭基部有寬的被鱗帶。口小,端位。牙細長而側扁,有3個尖頭,中央尖較長,兩頜均有多行牙。犁骨和齶骨無牙。
分布
我國產於南海。分布於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中國和馬爾加什。
深度
水深4-25米。
生態
本魚幼魚棲息於較淺的沿岸海域,成魚則生活於較深的珊瑚礁或岩礁區,多獨行,偶爾成雙或小群出現,屬雜食性,以藻類及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
經濟利用
幼魚體態優美,可做為觀賞魚,成魚則可食用,肉質鮮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