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拉拉邦(印度喀拉拉邦)

喀拉拉邦

印度喀拉拉邦一般指本詞條

喀拉拉邦(印地語:केरल,拉丁字母轉譯:Kerala),喀拉拉(原音是 Kerala,譯做喀雷拉較好),印度西南部的一個邦,西臨阿拉伯海,東靠西高止山,南北狹長,中段較寬。

中部為馬拉巴爾平原,間有起伏,南部幾乎全為丘陵,北部沿海地帶多沙丘。城市多沿海分布。熱帶森林氣候,炎熱多雨,年降水量平均為2,400毫米。森林約占總面積的三分之一,面積15000平方英里,屬地有44條河流,

首府特里凡得琅市,其官方語言馬拉雅拉姆語。 全邦面積為3.8萬多平方公里。人口有2909多萬(1991年),印度人口最稠密的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喀拉拉邦
  • 外文名:Kerala
  • 所屬地區印度
  • 地理位置:印度的西南端
  • 面積:約 38000 km
  • 政府駐地特里凡得琅
  • 氣候條件:熱帶森林氣候,炎熱多雨
  • 人口數量:3338 萬(2017年)
  • gdp:580億美元(2013年)
  • 人均gdp:2269美元
名字起源,地理環境,氣候,人口民族,主要城市,文化,宗教,教育,經濟,

名字起源

“喀拉拉”一詞的來源,有幾種不同的說法:有的認為,是由“椰林”和“土地”兩個詞合成,因這裡椰子樹很多,有“椰林國”之稱。有的認為這個詞的基本意思是“傑爾德爾”,即傑爾王統治的地方。此外,喀拉拉也稱為馬拉雅蘭地區,“馬拉雅蘭”一詞是由山和海兩字複合而成,“喀拉拉”即處在山和海之間的地區。生活在這個地區的人叫做馬拉雅利人或馬拉巴人。語言為馬拉雅蘭語
喀拉拉邦
喀拉拉邦

地理環境

喀拉拉邦河流縱橫,遍布南北,江河湖泊里,商船、漁船和遊船絡繹不絕,給當地人民提供了便利的水路交通。漫長的海岸線為喀拉邦與海外各地聯繫提供了方便。

氣候

熱帶氣候,每年7月到9月是雨季,氣溫常年在23攝氏度到31度之間。該邦幾乎四季如春。溫差甚微,氣候宜人。

人口民族

兩千九百萬

主要城市

特里凡得琅市,柯欽市,卡利卡特

文化

喀拉拉邦文化發達,是個藝術聖地,也是惟一完好地保存著梵文、古代印度醫學、天文學、喻伽經等古代經典的地方。基本上喀拉拉邦的人口組成是58%印度教徒,21%穆斯林教徒,21%基督教徒。當地傳統的文化、宗教、習俗也別具一格,最著名的卡塔卡利舞熱烈奔放,舞者身著絢麗奪目的傳統舞蹈服裝,伴著印度特有的音樂風格翩翩起舞,美不勝收,當然也有人們熟悉而且期待的大象舞。

宗教

58%印度教徒,21%穆斯林,21%基督教徒。
喀拉拉邦除了自然風光,更多的還是那裡的人們安寧幸福的生活狀態。這裡的宗教氣氛非常寬鬆,多種宗教並存。清晨,可以聽到印度寺廟裡的音樂聲,穆斯林清真寺里的禱告聲,以及基督教教堂的鐘聲同時響起,而且和諧共鳴。

教育

社會改革的結果是讓喀拉拉邦擁有一連串讓人吃驚的數字。在3000萬人口、其中80%為農村人口的900多個鄉里,圖書館有5000多個,出版3000多份報紙雜誌。每個鄉還有自己的報紙,派發到每家每戶。“民眾科學運動”的科學家們自豪地說:“在喀拉拉,沒有人不讀報,沒有人不談政治,沒有人不唱歌。”
可以在喀拉拉度過悠閒美妙的一天,在水稻田邊散步,在內陸河泛舟,在棕櫚樹下乘涼,看著當地的孩子們歡快地玩耍。
喀拉拉邦
喀拉拉邦

經濟

這裡四季如春,盛產咖啡,橡膠檳榔熱帶作物椰子也是主要經濟來源。該邦是印度重要的農作物種植邦,盛產椰子、甘蔗、橡膠、咖啡、茶葉、花生、香蕉、豆蔻等。糧食作物主要是水稻。漁業發達,魚的產量居各邦首位。
多熱帶種植園,產椰子、檳榔、胡椒、小豆蔻、橡膠、咖啡、腰果、茶葉、甘蔗等,均為重要的出口品。水稻年二、三熟,還有木薯豆類芝麻等。沿海有漁業。礦產有獨居石鈦鐵礦金紅石和鋯石,尤以鈦的輸出重要。有農產品加工、食品、化工、化肥、採礦、冶煉、鋸木、造紙、磚瓦等工業。造船和石油加工業發展迅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