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修尾蚜,拉丁學名 Indomegoura indica (Van et Goot, 1916),主要異名 Rhopalosiphum indicum Van et Goot,同翅目細頸網管蚜屬的一種昆蟲。
基本介紹
基本信息,形態特徵,生物學特性,防治方法,
基本信息
拉丁目名 Homoptera
科名 蚜科
拉丁科名 Aphididae
寄生範圍 在萱草花序上危害。
地理分布 朝鮮、印度、日本;北京、河南、台灣、甘肅。
印度修尾蚜Indomegoura indica(van der Goot, 1916)隸屬於半翅目Hemiptera蚜科Aphididae蚜亞科Aphidinae長管蚜族Macrosiphini。以成蟲、若蟲刺吸金針菜、萱草等萱草屬植物。
形態特徵
無翅孤雌蚜:活體金黃色,有白色蠟粉。體長3.90mm,寬1.60mm。觸角與體同長或稍長。喙粗大,達中足基節。有原生剛毛2對,次生剛毛2對。腹管為體長0.17,為尾片的1.40倍;基、中部圓筒狀,端部1/4收縮,有明顯網紋,有緣突和切跡。尾片長圓錐形,長為基寬1.90倍,有毛11-14根。尾板末端圓形,有毛27-29根。
有翅孤雌蚜:體長3.40mm,寬1.60mm。觸角約為體長1.20倍;翅脈正常。
生物學特性
寄主為金針菜、萱草等萱草屬植物,常在花序上為害。國外記載原生寄主為省沽油屬及野鴉椿屬植物。
印度修尾蚜的危害:印度修尾蚜是華北地區新發現危害萱草的害蟲,代數不詳,以卵在寄主根際處越冬。7—8月危害最重,莖、花蕾、葉片背面上布滿蟲體,刺吸葉內汁液,易造成黃葉、落葉,並排泄大量蜜露,從而引起煤污病,枝葉變黑,不能正常開花。隨著氣溫升高而產生有翅蚜遷飛他處危害,10月後陸續回遷至寄主根際處產卵越冬。
防治方法
1.刮除小枝上的蚜蟲,冬季摘除帶卵葉。
2.利用成蚜對黃色有較強趨性的特點,危害期懸掛黃色粘蟲板誘殺有翅蚜。
3.蚜蟲危害期,釋放天敵異色瓢蟲進行防治;保護和利用其他天敵,如龜紋瓢蟲、中華草蛉、食蚜蠅、小花蝽、蚜繭蜂等。
4.寄主萌芽期或在成蚜越冬卵孵化高峰期,使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或1.2%菸鹼·苦參鹼噴霧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