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俗語文學

印度俗語文學,現存俗語文學作品大致可以分成四類:抒情詩、敘事詩、故事和戲劇。俗語抒情詩集的出現早於古典梵語抒情詩集。最早的一部摩訶剌陀語抒情詩集是二世紀哈拉(Hala)編選的《七百詠》(Gahasattasai)。主要反映摩訶剌陀地區的鄉村生活和自然風光,其中有不少是愛情詩。阿波布朗舍語抒情詩有十二世紀阿卜杜爾·拉赫曼(Abdur Rehman)的《傳信記》。內容類似《雲使》,描寫一位婦女委託一個旅行者向出外謀生、多年未歸的丈夫傳信,細緻地描繪了一年六季和婦女的淒楚哀婉的離愁。最著名的摩訶剌陀語敘事詩是缽羅婆羅犀那(Pravarasena,約五世紀)的《架橋記》(Setubandha)。全詩共分15章,描寫羅摩和猴王結盟,架橋渡海,殺死羅波那,奪回悉多的故事。另一部重要的摩訶剌陀語敘事詩是瓦克帕蒂羅闍(Vakpatiraja)的《高達伏誅記》(Gaudavaha,八世紀上半葉),全詩頌揚曲女城國王耶輸跋摩的征戰業績。俗語故事文學中,最重要的作品是德富(Guna-dhya)的《偉大的故事》(Brihatkatha)。這是一部用畢舍遮語編寫的龐大故事集,原作已佚,僅存梵語改寫本《故事海》、《大故事花簇》和《大故事詩攝》。完全用俗語創作的劇本不多,流傳下來的只有一部王頂(Ra-jasekhara,九、十世紀)的《樟腦球》(Karpura-manjali)。這是一部四幕劇,主要描寫宮廷愛情故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