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地語文學

印地語文學

分廣義的和狹義的兩種。廣義的指印度北部和中部廣大地區各種方言的文學,包括伯勒傑方言、阿沃提方言、克利方言等十餘種方言的口頭和書面的文學創作。它的興起是在公元10世紀左右梵文古典文學開始走向衰落的時期,至今共約一千年的歷史;狹義的指現在作為國語的以克利方言梵文體為標準語的印地語的文學,至今只有一百多年歷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印地語文學
  • 外文名稱:印地語文學
  • 語言:印度
文學背景,文學的發展歷程,概述,英雄史詩時期,虔誠時期,法式時期,近代、現代時期,當代時期,文學潮流,民族主義,浪漫主義,戲劇領域的發展,發展內容,邊區文學,

文學背景

近一千年的印地語文學反映了印度北方封建社會中期、晚期以及淪為殖民地時期的社會生活。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1947年印度獨立,結束了兩百年殖民地的歷史,印地語文學進入當代時期。印地語文學繼承了梵文史詩文學和古典文學的傳統。長期以來,梵文文學中的優秀作品,在印地語中一再被改寫或再創作;人物一再被重新塑造,故事被一再加工或補充。近代以來,印地語文學還受西方文學尤其是英國文學的影響,西方文學體裁的多樣化促進了印地語的小說、戲劇和散文的發展。

文學的發展歷程

概述

印度大多數學者和文學史家將印地語文學分成英雄史詩時期、虔誠時期、法式時期和近代現代時期。在近代現代時期中,還往往以一個重要的文學家或思潮劃分若干小階段。

英雄史詩時期

10世紀左右到14世紀被稱作英雄史詩時期。這一時期,印度北方不斷受到來自阿富□的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的入侵,各據一方的封建王公對入侵的民族進行了抵抗。這種鬥爭反映在文學中,就出現了一批歌頌封建王公貴族抵禦入侵的長篇敘事詩,最著名的是金德·伯勒達伊的《地王頌》。這些長詩的寫本都是幾個世紀以後才陸續出現的,並不是當時的原本,它們在流傳的過程中被加工、補充,原來的面目已不可辨,抵抗外來侵略的主題也已被沖淡。除《地王頌》外,比較重要的還有德勒伯迪·維傑耶的《庫芒王頌》、納勒伯迪·那爾赫的《比斯勒德沃王頌》、夏爾格特爾的《赫米爾王頌》、納勒辛赫的《維傑耶巴爾王頌》、加格尼格的《伯勒馬爾王頌》等。15世紀中葉去世的維德亞伯迪也寫了歌頌抵抗外來侵略的《吉爾蒂頌歌》,但他的抒情詩卻有更廣泛的影響。

虔誠時期

15世紀至17世紀中葉被稱作虔誠時期。這時入侵的民族早已相繼定居,本地的統治階級與外來的統治階級已經合流,民族矛盾下降,階級矛盾激化,加上伊斯蘭教和印度教的矛盾和衝突,社會更加動盪不安。社會改革的要求首先通過宗教改革表現出來。印度教大師羅摩難陀(1356~1467)倡導了宗教改革運動,即所謂虔誠運動,而伊斯蘭教中也興起了革新派──蘇菲派,他們的主張中都反映了人民的某種願望,帶有一定的民主色彩。這種宗教改革運動對文學產生了影響。詩人格比爾達斯是虔誠運動中的激進派,他的詩反對種姓制度,甚至否定正統的宗教。與他相類似的還有詩人勒維達斯、特爾姆達斯和達杜德雅爾等。詩人加耶西雖然和虔誠運動沒有直接關係,但他的思想傾向是和這一運動相吻合的,他著有長篇敘事詩《伯德馬沃德》。與他相近的有古杜本和門欽等詩人。蘇爾達斯是虔誠運動中崇拜大神毗濕奴的化身黑天的詩人,但他寫的關於黑天的詩,主要不是歌頌黑天的神性,而是他的人性;刻劃的不是聖像,而是普通的人的形象。南德達斯、米拉巴伊、勒斯康、納羅德默達斯等人也寫有關黑天的詩。納羅德默達斯的長詩《蘇達馬的生平》也寫黑天,但主要是寫一個窮苦農民的經歷。詩人杜勒西達斯是虔誠運動的溫和派,他努力使虔誠運動符合傳統的印度教及其種姓制度,倡導崇拜毗濕奴的另一化身羅摩,他的作品特別是《羅摩功行錄》被當作宗教的經典,其影響超過了當時的任何詩人。接近他的風格的有格謝沃達斯、阿格爾達斯、納帕達斯等。

法式時期

17世紀中葉至19世紀中葉被稱作法式時期。這時封建制度越趨腐朽,王公貴族集團林立,形成龐大的寄生階級。英國殖民主義從18世紀起逐漸統治印度,加強了封建階級的地位。這一時期的文學作品大多是低級庸俗的艷情詩,而且追求辭藻的華麗,比喻的奇特,矯揉造作,陳陳相因,已成為一種法式。它們的作者大多是宮廷詩人,也有少數例外,普生即是他們的代表。他歌頌了一個反抗皇帝的起義領袖西瓦吉,寫了《西瓦吉五十二首》,反映了他的民族主義精神。

近代、現代時期

19世紀下半葉,印地語文學進入近代、現代時期。1857年爆發了反抗英國殖民主義的民族大起義,民族獨立鬥爭開始了新的一頁。印地語言學也開始了革新的過程,並主要以克利方言為標準語進行創作,它的題材和體裁都趨於多樣化。70年代初,劇作家赫里謝金德爾創作了戲劇《按吠陀殺生不算殺生》,以後又創作了《印度慘狀》、《尼勒德維》,反映現實生活或歷史鬥爭。赫里謝金德爾還團結了一批作家,如巴勒格里辛·帕德(作有劇本《賜教》、《種瓜得瓜》,小說《新少年》、《百愚和一智》),伯勒達伯納拉揚·米謝爾(作有劇本《印度的遭遇》),伯雷姆肯(作有劇本《印度之幸運》),拉塔吉倫·戈斯瓦米(作有劇本《好戲共賞》、《全心全意獻給戈薩伊先生》和《老風流》)等。進入20世紀後,印地語文學隨著民族運動的高漲而走向繁榮。詩人和作家拋棄了神話和宗教的題材,轉而描寫民族獨立鬥爭的現實,揭露腐朽的社會制度。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後,民主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思想意識的傳播,為文學增添了新的內容。普列姆昌德是這一時期的優秀作家,他的作品廣泛地反映了印度農村的現實鬥爭生活,其中主要的有《服務院》、《博愛新村》、《舞台》(又譯《戰場》)、《妮摩拉》和《戈丹》等小說。他影響了整整一代印地語作家,例如高希格(長篇小說《母親》和《女乞丐》的作者)、蘇德爾辛、烏格爾和耶謝巴爾等。此外,著名的寫歷史題材的小說家,有沃林達沃納拉爾·沃爾馬和拉胡爾·桑格里德亞英等。

當代時期

1947年印度獨立後,印地語文學進入當代時期。獨立前後教族主義的大屠殺和大遷徙,使社會蒙受沉重的創作,而擺脫殖民主義的枷鎖又給人民帶來了新的希望。獨立後的政治鬥爭異常曲折複雜,各種政治力量和文藝思潮都在影響著作家。許多作家繼承了現實主義的傳統,也有一些作家探索新的途徑。這時小說家沃林達沃納拉爾·沃爾馬、拉胡爾·桑格里德亞英、傑南德爾·古馬爾、耶謝巴爾,詩人那迦爾瓊納、穆格迪波特、格達爾納特·阿格勒瓦爾,劇作家烏本德勒納特·阿謝格、拉姆古馬爾·沃爾馬等人,都有作品問世,同時出現了一些流派,如阿格葉耶在40年代倡導的“實驗主義”,就是標榜在文學領域中進行新的“實驗”。這一派作家在50年代頗為活躍,大多表達個人的孤獨、彷徨之感,或者努力作自我表現的“實驗”。60年代初,阿格葉耶的一些追隨者又提出了“新詩”、“新小說”的口號以取代“實驗主義”,到70年代趨於沉寂。

文學潮流

民族主義

20世紀前半葉的詩歌主要有兩種潮流,一是民族主義,一是浪漫主義。民族主義詩人創作的特點是懷念印度過去燦爛的文化,歌頌印度民族古老的文明,以激勵人們為民族復興和獨立而鬥爭。雖然往往有過分美化古代的傾向,但他們的詩篇在民族獨立鬥爭中起了鼓舞人民的作用。邁提利謝倫·古伯德是他們的代表,他寫的《印度之聲》和《祖國之歌》激勵過廣大青年讀者。其他詩人有馬克納拉爾·傑杜爾威迪、拉默納雷謝·德里巴提、巴勒格里辛·希爾馬·納溫、蘇珀德拉·古馬里·覺杭和迪納格爾等。

浪漫主義

浪漫主義潮流被稱作“陰影主義”,它的成分比較複雜,甚至帶有神秘、傷感和唯美主義的色彩,但主要傾向是要求個性解放,在創作上則要求衝破舊詩歌傳統的束縛,它的代表詩人有傑耶辛格爾·伯勒薩德、尼拉臘、蘇米德拉南登·本德、默哈德維·沃爾馬等。

戲劇領域的發展

在戲劇領域裡,傑耶辛格爾·伯勒薩德主要寫歷史劇和神話劇。烏本德勒納特·阿謝格是現代有影響的劇作家,他的劇本描寫現實的社會生活,有的揭露資本主義社會的金錢關係,如《第六個兒子》;而《幽禁》、《飛翔》和《第一條出路》則描寫了不自由的婚姻。烏德耶辛格爾·帕德是另一個有影響的劇作家,他的獨幕劇集《問題的了結》和《幕後》是取材於現實生活的作品。

發展內容

現代作家中還有一些有影響的詩人和作家,如詩人伯金寫了《酒家》、《斟酒的姑娘》、《酒壺》,這三部詩反映了作者追求自由的理想,同時也流露了迷惘和消極的情緒。長詩《孟加拉的災荒》則表明他從低沉的傾訴轉向激昂的反抗。阿格葉耶、伊拉金德爾·覺希和傑南德爾·古馬爾等小說家受到弗洛伊德學說的影響,他們在作品中著重對下意識進行心理分析,實際上就是分析情慾的各種變態。阿格葉耶的代表作是《謝克爾傳》、《江心洲》,伊拉金德爾·覺希的代表作有《托缽僧》、《吉卜賽人》和《鬼和影》等。 在文學理論和批評方面,主要有兩類:一類是默哈維樂·伯勒薩德·德維威蒂、拉姆金德爾·修格爾、希亞姆·松德爾達斯以及稍後的赫加里·伯勒薩德·德維威蒂、南德杜拉勒·瓦傑伯伊等人,他們重視印度傳統的關於“情趣”、“韻味”的文學理論,吸收了西方某些美學觀點,寫出了一些有分量的理論批評著作和文學史著作;另一類是受了進步思潮影響,努力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來分析作家、作品和文學現象,他們之中主要的有西沃丹·辛赫·覺杭、拉姆維拉斯·希爾馬、伯勒迦謝金德爾·古伯德和阿默利德·拉耶等人。

邊區文學

在探索新途徑的過程中,50年代出現了“邊區文學”。那迦爾瓊納在1952年寫的長篇小說《伯爾金瑪》是一個開端,勒努在1954年寫的《骯髒的邊區》則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於是“邊區小說”風靡一時。所謂“邊區小說”是指作家選擇某一農村地區作為故事背景,著重描寫這一地區居民的生活、鬥爭和風土人情,地方色彩較濃。有的批評家認為“邊區小說”實際上是普列姆昌德寫農村生活題材的繼續和發展。後來由於作家不熟悉農村生活,作品中描寫的內容與實際生活有距離,有些作品且成了迎合市民趣味的東西,所以到60、70年代也逐漸由盛而衰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