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加路網

印加路網南美洲被殖民前覆蓋最廣、最先進的運輸系統。該路網以兩條分叉眾多的南北走向的道路為基礎。其中最有名的一部分是馬丘比丘小徑。部分路網是由先於印加帝國的文明所建造的,特別是瓦里文明。部分的路網還在西班牙殖民時期沿用,比如皇家大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印加路網
  • 屬性:運輸系統
主要幹道,橋樑,馬丘比丘小徑,殖民征服的後果,

主要幹道

在東線,道路高跨普納草原和高山峽谷,從基多延伸至門多薩。西線道路在沿海平原修造,但不包括環抱山腳的沿海沙漠。超過20個線路跨過西邊的山區,其他則在東部山脈的山峰和低地間穿梭。有的道路甚至超過海拔5000米。這些道路連線著印加帝國的各個地區,從北邊省會基多到南方的聖地亞哥。印加路網總長有40000公里,使3000000平方公里的領土能互相聯通起來。
這坐落在海拔500至800米之間的紀念碑式的道路可寬達20米,連線著人口稠密地區、行政中心、農業區和礦場,同時還有儀式中心和印加人心目中的神聖的空間。
這些道路為帝國的民用和軍用通信、人員流動以及後勤支持提供了簡單、可靠、快速的路線。主要的用戶是帝國士兵、搬運工、美洲駝篷車以及辦理公務的貴族和個人。其他人若要在道路上通行則需要許可,並要在一些橋樑交納通行費。儘管印加的道路規模、建設和外觀變化很大,但最通常是在1米到4米間調整寬度。
大部分路網是印加人聲稱對眾多的傳統路線享有專有權的結果,其中一些諸世紀以前建成的傳統路線大多是由瓦里文明早先所建。許多新的路段被大幅改造或升級,例如穿過智利阿塔卡馬沙漠的路段和喀喀湖的西緣路段。印加人開發技術以克服在安第斯山脈領土上的困難。在陡峭的山坡上,他們建立了類似巨型樓梯的石階。在海岸附近的沙漠地區,他們建立了矮牆,以避免沙飄過來覆蓋道路。
Qhapaq Ñan(“偉大的印加道路”,或“安第斯主幹道”,意為“美麗的道路”)組成印加帝國重要的南北向大路,高掛在海拔6000米的安第斯山脈的山脊。
Qhapaq Ñan憑藉一個組織嚴密的政治制度統一這個龐大、多民族的國家。它允許印加人控制著這個帝國並且在首都庫斯科需要時能派出軍隊。
最重要的印加道路——“Camino Real”(皇家大道)以它的西班牙語名而聞名。它全長5200公里,始於基多,穿過庫斯科,在現今的圖庫曼終止。“Camino Real”穿越安第斯山,海拔最高超過5000米。海邊的道路“El Camino de la Costa”全長4000公里,與海岸平行並通過許多小路與“Camino Real”連線。

橋樑

印加人為了跨過水路運用了各種手段。皮筏被用於穿過寬闊蜿蜒的河流,石橋或蘆葦浮橋運用於沼澤高地,印加索橋則使得深谷如同平地。一座位於庫斯科西邊的、橫跨阿普里馬克河的橋跨距45米。山溝有時可以通過懸掛籃子,或稱“oroya”來實現通行,它們能超過50米長。有時,印加路橋是成對建造的。

馬丘比丘小徑

馬丘比丘遠離通常的路線,它作為皇家莊園,居住著印加執政者和幾百個僕人。它需要從庫斯科以及其他地區定期獲取商品和服務,考古學家在那裡沒有發現大型政府倉儲設施的事實證明了這一推斷。一項1997年的研究得出的結論表明,該地區的農業潛力恐怕不足以支持居民居住,即使考慮到季節變遷的因素。

殖民征服的後果

人們並不完全知道路網的真實範圍,自從西班牙人征服印加帝國,無論是在某些地區完全挖了道路,或是馬的鐵蹄、牛車的金屬車輪都使其惡化乃至淪為廢墟。
今天的這條線路中,只有25%仍然可見,其餘的都被現代化基礎設施的建設摧毀。各種不同的組織,如UNESCO和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一直在與偉大印加路線所經過的6個國家的政府、社團一起合作,努力來保護這條路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