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32

卡-32

卡-32直升機由卡莫夫公司生產,是以卡-27直升機為基礎生產的一種大型的直升機。第一架原型機1981年在展覽會上與公眾見面,1973年,原型機進行了首次試飛活動,而通用型的原型機則是在1985年的巴黎航展中展出。卡-32直升機目前仍然在生產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卡-32
  • 英文名稱:Kamov Ka-32
  • 服役時間:1995年
  • 定型時間:1980年1月11日
  • 國家:俄羅斯
  • 首飛時間:1973年
  • 別稱:“蝸牛”C
  • 研發單位:卡莫夫設計局
  • 氣動布局:共軸雙旋翼
  • 發動機數量:雙發
  • 飛行速度:亞音速
發展沿革,發展歷史,型號演變,技術特點,參數數據,基本參數,性能參數,武器裝備,總體評價,墜機事件,

發展沿革

發展歷史

卡-32(北約稱為“蝸牛”C)是蘇聯卡莫夫設計局設計的一種多用途直升機,是在軍用型卡-27直升機的基礎上改造的民用型直升機。
卡莫夫設計局於1969年開始著手設計卡-27,其設計目標是研發一種艦載反潛直升機用來替代上一代卡-25“激素”艦載反潛機。卡-27的原型機於1974年12月首飛,並於1981年開始進入蘇聯海軍服役,同年,在卡-27基礎上研發的第一架民用型卡-32也在明斯克公開展出。卡-27和卡-32兩種直升機都採用與卡-25相似的動力裝置、減速箱、雙垂尾布局,還有最具特點的卡莫夫式共軸反槳雙旋翼。
卡-32
卡-32有多種改型,但各種改型的外觀都很相似。卡-32Т是通用型直升機,用於人員運輸、緊急醫療救護、搶險救援或飛行起重等任務,雖然它僅裝備了最基本的航空電子設備,但在卡-32系列中該型是生產數量最多的型號。卡-32S安裝了綜合儀表飛行規則航空電子設備,適合在惡劣氣象條件下飛行,可以搭載於破冰船、科考船上用於海上飛行作業,也可進行海上搜救作業,近海石油鑽井平台的航空支持或執行其他任務。
卡-32К是起重直升機型號,機身底部設有一個可伸縮的吊艙,以供副駕駛員能在清晰觀察機身下吊掛物品的同時操縱直升機。卡-32A與卡-32Т類似,也屬通用型號,不同的是,卡-32A於1993年6月獲得了相當於FAR29和FAR33適航條例的俄羅斯適航證,並且安裝了更先進的航空電子設備。
中國購買的第一架卡-32直升機“雪鷹”號在南極科考中發揮了關鍵的設備吊運作用,但不幸在惡劣氣候下失事墜落。2011年9月,鄂爾多斯市宣布購買卡-32直升機作為消防及警用直升機,此後不久江蘇華宇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引進了卡-32A11BC直升機。

型號演變

  • 卡-32A
    初始生產型。
  • 卡-32A1
    消防型。裝備了Bambi桶。
  • 卡-32A2
    警用型。帶兩隻探照燈,裝有喇叭。
  • 卡-32A3
    特殊機型,用於救援、救撈和疏散等。
  • 卡-32A7
    武裝型。由卡-27PS軍用直升機發展而來。
  • 卡-32A11BC
    獲得加拿大交通部型號合格證的機型。
  • 卡-32A12
    瑞士註冊和批准的機型。
  • 卡-32K
    起重直升機。帶有可收放吊艙,可乘坐第二名飛行員。
  • 卡-32M
    裝載TV3-117VHA-SB3發動機。
  • 卡-32S
    海上型。機頭下安裝雷達。
  • 卡-32T
    通用運輸直升機。

技術特點

卡-32直升機採用共軸反槳雙旋翼布局,取消了尾槳和長尾梁,使得整機外形尺寸減小,結構緊湊,在短尾梁後段裝有H形的尾翼,2個垂尾向內側傾一定角度。
卡-32直升機擁有共軸的旋翼,兩副旋翼各有三片槳葉,為全鉸接式的結構,進行反向的運動。槳葉由複合材料製成,屬於蜂窩結構和盒形件結構。槳葉是非對稱的形狀,下方的槳葉更裝有減震裝置,可以進行人工摺疊。除了以上的特徵,槳葉還配備了防凍的裝置,可以在寒冷地帶防止槳葉結冰、造成直升機故障。槳轂則採用鈦合金鋼製成,尾梁是金屬半硬殼式的結構,尾翼則擁有鋁合金和複合材料的蒙皮。卡-32直升機的機身採用全金屬材質,和尾梁一樣是半硬殼式結構,ishen在水域上可以進行緊急迫降,漂浮在水面上運行。
卡-32
卡-32直升機的起落架是不可收放的四點式,前起落架的輪子可以進行轉動。駕駛艙內配備了空調設施,駕駛員的座位是並排的結構,左右方分別為駕駛員位置和領航員位置。兩側擁有艙門,可以進行拋放,當遇到危險等緊急情況時,可以從此處逃生。機艙右側還有觀察員、操作員的位置,他們可以進行環境的觀察、貨物絞車的操作。座艙和駕駛艙由一條通道相連,座艙內擁有通風設施和加熱設備,還配有16個座椅供乘客乘坐,左右、右邊和後方分別有6個、7個和3個座位,每個座位的下方都配備了救生衣,當遇到緊急情況時,可以提供給乘客安全保障。座艙內還配置了廚房和廁所,十分舒適方便。假如不載客時,座艙可以放置擔架或者是其他貨物。
卡-32直升機擁有兩台TV3-117V渦輪軸發動機,配置了自動同步系統和除冰裝置,可以保障發動機的正常運行。發動機的整流罩可以作為一個維護平台,當維護人員需要進行工作的時候可以將整流罩進行翻轉。
同時卡-32還配備了都卜勒懸停顯示器、大氣數據計算機和自動駕駛儀器等機載設備,是的直升機可以在預定航線進行懸停作業。而且還有先進的電子設備,比如敵我識別系統和雷達,可以進行電子支援作業。

參數數據

基本參數

生產商:卡莫夫公司
任務:空中預警
乘員人數:2人
動力:2台伊索托夫TV3-117V發動機
功率:4000馬力
機長:11.3米
機高:5.4米
旋翼直徑:15.9米
最大起飛重量:12600千克
最大有效荷載:(內載)4000千克/(外掛)5000千克

性能參數

最大飛行速度:250千米每小時
最大航程:800千米
最高時速:280千米/小時
巡航速度:235千米/小時

武器裝備

火力:1挺7.62毫米機槍
外掛:AT-6飛彈、火箭

總體評價

卡-32直升機用來遠程探測其他飛機,不論是固定翼還是旋翼機種。它被設計用來尋找和追蹤在高空或低空以及水面上方尋找目標,隨後將數據自動傳送到指揮單位。這種直升機通過提供敵軍即時的空中動向信息,能夠大大增強所有作戰部隊在執行任務時的效率。卡-32是在卡-27的基礎上開發出來的,保留了卡-27的特點,並根據它的特殊任務進行了合適的裝備。在運輸艙的地板下方設定了6米的旋轉天線。卡-27用於搜尋和攻擊潛艇的設備以及被去掉,取而代之的是一個無線電子單元,它的安裝是為了雷達探測目標、目標識別以及將數據傳輸回艦船或地面控制單位。在任何氣候條件下,這套無線電子單元都可以自動開控制直升機沿著特定的線路飛行。當這套無線電子單元啟動時,天線會伸出,導航儀已經預選了操控方式,進一步的操作不需要操作員的介入可以全部自動完成。卡-32可以在艦船或路基基地起降。
卡-32

墜機事件

據我國第28次南極科學考察隊報告,南極中山站當地時間2011年12月8日2120分,台北時間2011年12月9日020分,考察隊配置的“雪鷹”號卡-32型直升機B-7810在執行 “雪龍” 號船至中山站物資吊掛運輸作業任務空載返回“雪龍”號船途中,在南極冰山間的海冰區上空突然失控,迫降未成功,該直升機墜落海冰上損毀,機上兩名機組人員安全脫險,並已被及時營救回“雪龍”船,其中一名有輕度擦傷。
該架直升機於2008年12月從俄羅斯購進,於2009年正式列裝我南極考察隊。此次是該機第三次隨隊執行南極考察任務,由中國極地研究中心所屬委託中信通用航空有限責任公司管理並執行此次南極考察飛行任務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