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西柱花草(學名:Stylosanthes scabra Vogel)是豆科筆花豆屬植物。多年生亞灌木狀草本。莖直立或半直立,株高1.3-1.5米,基部莖粗0.5-1.5厘米,多分枝。掌狀三出複葉,葉柄長5.5-8.5毫米,小葉長橢圓形至倒披針形,側脈羽狀, 明顯。密穗狀花序頂生或腋生。莢果小,褐色。種子腎形,黃色,具光澤。千粒重2.4克。
原產於南美洲,廣泛分布於巴西、玻利維亞、委內瑞拉、哥倫比亞等地;世界熱帶地區廣泛栽培。中國海南、廣東、廣西、雲南等省區有栽培。根系發達,故極耐乾早,可生長在年降水僅為500毫米的地區。
卡西柱花草適口性好,牛、羊喜食。固氮能力較強。易與禾草混生,可與臂形草等禾草混播,建立優良的人工草地。可放牧,也可調製乾草。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繁殖方法,播種,扦插,栽培技術,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多年生亞灌木狀草本。莖直立或半直立,株高1.3-1.5米,基部莖粗0.5-1.5厘米,多分枝,被長或短剛毛,略帶黏性。掌狀三出複葉,葉柄長5.5-8.5毫米,小葉長橢圓形至倒披針形,側脈羽狀, 明顯;葉鞘下部與托葉合生;托葉下部膜質,上部漸尖呈尖狀。密穗狀花序頂生或腋生。莢果小,褐色。種子腎形,黃色,具光澤。千粒重2.4克。在中國海南儋州地區種植,7月中、下旬初花,8月上旬盛花,8月下旬至9月初種子開始成熟。
生長環境
卡西柱花草根系發達,故極耐乾早,可生長在年降水僅為500毫米的地區。對土壤的適應性廣泛,耐酸瘦土壤,在沙土至砂質壤土上自然傳播良好,在土壤pH4-4.5的酸性土壤和濱海沙灘涂地種植可茂盛生長。耐火燒,火燒後儘管地上部分大部分死亡,但植株基部或根部能很快抽芽生長,落地種子亦能在雨後發芽生長。抗炭疽病。比蓋亞那柱花草耐寒、耐牧,也耐瘠薄和酸性瘦土,但不耐陰和漬水。早熟。開花所需平均日照時數小於13.1小時。
分布範圍
原產於南美洲,廣泛分布於巴西、玻利維亞、委內瑞拉、哥倫比亞等地;世界熱帶地區廣泛栽培。中國海南、廣東、廣西、雲南等省區有栽培。
繁殖方法
播種
建植人工草地或青飼料生產基地時,宜先進行地面處理,使地面充分暴露後,宜在雨季初期進行播種。播前清除地面灌木和雜草,耕翻整地。種子硬實率髙達90%,可用始溫80℃熱水浸種4分鐘,或機械磨傷種皮,以提高發芽率。然後用適宜豇豆屬或其他柱花草用的根瘤菌劑拌種,以增強固氮能力,播種量每畝0.15-0.25千克。 播種期在春季3-4月份。條播行距30厘米,播深不超過1厘米,覆土宜淺。亦可撒播。
扦插
插條一般在7-10月,選擇莖粗、節間短、葉色綠的枝條,切成30厘米的小段,按照行株距為100厘米×80厘米或100厘米×50厘米插條,每穴2-3苗,直播或斜插,入土20厘米深。
栽培技術
定植:在土壤瘦瘠地塊定植時,宜將過磷酸鈣與腐熟有機肥混合作為基肥施用,施過磷酸鈣50-225千克/公頃。上壤pH≤5.5時,宜增施適量的熟石灰以調節土壤酸鹼度。移栽選擇較好的育苗地,將種子均勻撒播,待苗高5-20厘米時,即可移栽。
田問管理:卡西柱花草生長初期生長緩慢,尤其是出苗6周前生長更慢,3個月以後才生長迅速,所以應該加強苗期的除草工作。從出苗到封壟的40-50天,雜草較多,必須及時中耕除草。由於柱花草對2,4-D有較強的耐受能力,所以使用該除草劑消滅雜草效果非常好。 卡西柱花草抗旱能力較差,在年降水量不足1000毫米的地區種植時,要在生長期及時灌溉。在生長初期、生長結束以及每次刈割後,應進行適當追肥,施氮肥可以促進根瘤菌的活性,有利於固氮。
主要價值
卡西柱花草孕蕾期莖葉乾物質中含粗蛋白質13.7%,粗脂肪4.1%, 粗纖維37%,無氮浸出物36.1%,粗灰分9.1%,其中鈣 1.1%,磷0.28%。莖木質化,利用率低。嫩枝葉和花,牲畜喜採食,尤其在於旱季節,其他飼草不足時仍可放牧利用其綠色枝葉。適口性好,牛、羊喜食。固氮能力較強。易與禾草混生,可與臂形草等禾草混播,建立優良的人工草地。可放牧,也可調製乾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