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爾·恩斯特·馮·拜爾

卡爾·恩斯特·馮·拜爾(1792-1876)是愛沙尼亞籍德國生物學家。他首先發現了存在於哺乳動物卵巢中的卵子。他被認為是胚胎學-研究動植物早期發育學科的創始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卡爾·恩斯特·馮·拜爾
  • 國籍愛沙尼亞
  • 出生日期:1792年
  • 逝世日期:1876年
  • 職業生物學家
人物生平,主要成就,

人物生平

卡爾·恩斯特·馮·拜爾是一位普魯士裔的愛沙尼亞地主的兒子,他家共有十個孩子,其中三個是男孩。拜爾的童年中有幾年是在叔叔嬸嬸家度過的。7歲時,拜爾回到父母身邊,在家裡接受教育。1807年到1810年,他就讀於一所貴族教會學校。後來又在位於愛沙尼亞東南部的新成立不久的多爾帕特大學(University of Dorpat)學習,師從生理學家卡爾·布爾達赫(Karl Burdach),並於1814年取得醫學學位。他還進修了植物學和物理學的課程。由於對所受的教育不滿意,拜爾花了三年的時間去德國和奧地利繼續求學。1815年到1816年間,拜爾人生出現轉折。那時他正師從於維爾茨堡大學的解剖學教授依格納茨·德林格(Ignaz Döllinger)。德林格教授建議他研究小雞的發育。儘管拜爾沒有錢買雞蛋,也沒有錢僱人來監控孵化器,他的一位比他經濟狀況好些的朋友克里斯蒂安·龐德(Christian Pander)接過了這個任務。
拜爾本人參與了初期階段的研究工作。1817年,龐德用後來被稱為原生胚層,即外胚層中胚層內胚層的角度描述了小雞早期發育的各個階段。
1817年,拜爾接受他前導師布爾達赫(Burdach)的邀請,前往康尼斯堡大學,現俄羅斯的加里寧格勒(Kaliningrad,Russia)。他一直在那裡任教到1834年,在其間的不同階段先後教授過動物學解剖學和人類學。從1819年開始,拜爾開始嘗試把龐德在雞的胚層形成的先驅性研究擴展到所有的脊柱動物上去。他因此開創了比較胚胎學領域的先河。他創立了“一切後期器官都是由三個胚層發育而來”的理論,並提出了“相應階段規律” (law of corresponding stages),這一規律聲稱,在最早期,不同物種的胚胎非常相似,很難將它們彼此區分開來。這一論斷導致拜爾的“漸成說”(epigenesis)理論,這一理論認為,胚胎是由原本未分化的結構分階段發育而來的。

主要成就

拜爾取得了很多重要的發現。1827年,拜爾發表了《論哺乳動物卵子和人類的起源》(On the Mammalian Egg and the Origin of Man)一文,,在文中他公布了他最為重要的發現,即哺乳動物的卵子。為了找到哺乳動物的卵子,英國內科醫生威廉·哈維(William Harvey)在此之前曾解剖過一頭鹿,而他是在子宮中尋找的。拜爾從布爾達赫教授的母狗卵巢囊中找到了卵子,這條母狗是教授給拜爾做實驗用的。拜爾清楚地闡明,任何動物都是由卵子而不是由“簡單的構建性的液體”(simple formative liquid)發育而來的。他著有一部共有兩卷的著作《論動物的發育》(On the Development of Animals)(1828~1837)。這部胚胎學領域的經典之作不僅標誌著胚胎學開始成為一門獨立的研究科目,同時也概述了未來對比研究的一些目標。
根據他的胚胎研究,拜爾還發現並描述了其他脊椎動物結構的功能,包括絨毛膜(chorion),這種膜可以幫助形成胎盤脊索——一種支持脊椎動物胚胎結構的棍狀臍帶血細胞。拜爾指出了脊索中的神經褶,稱神經系統就是有這些神經褶發育而來的。
1834年,拜恩移居俄羅斯的聖彼得斯堡(St. Petersburg)。他成為科學學會的正式會員,並在那裡擔任了一些管理職位。儘管沒有進一步從事胚胎學研究,作為博物學家,他繼續為科學做出貢獻。他考察了俄羅斯北部人跡罕至的地區,在那兒收集很多標本。那裡有一座島嶼就以他的名字命名。拜爾以他量得的各種顱骨標本尺度為基礎撰寫文章指出,所有的人類顱骨可能都起源於一個簡單的類型。這篇文章和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Charles Robert Darwin)的《物種的起源》(Origin of Species)於1859年同年出版。1861年,拜爾在德國組織了一次頭蓋骨研究者(專門研究人類顱骨的科學家)會議。這次會議促使了德國人類學協會成立。拜爾還幫助成立了俄羅斯地理協會(Russian Geographical Society )和俄羅斯昆蟲學協會(Russian Entomological Society)。此外,拜爾還解釋了促成俄羅斯河堤典型構造的力量。他的《魚類的發展》(Development of Fishes)(1835)一書引起了俄羅斯漁業科學和經濟方面的興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