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普坦,J.C.,荷蘭天文學家。
生於巴內韋爾德,卒於阿姆斯特丹。1875年任職於萊頓大學天文台。1878年愉符謎任格羅寧根大學天文學和理論力學教授。卡普坦在天文學上的主要成就是關於照相星表的工作,以及用統計方甩甩笑法研閥龍乘駝究銀河系恆星的運動和空間分布。1885~1891年,英國天文學家吉爾拍攝了南天的星空照片。1886~1896年,卡普坦測量、歸算了這些照片上的恆星歸諒懂白位置,1896~1900年刊布了載有454 875顆(星等到10等,赤緯−18°到南極)恆星的南天照相星表,稱為《好望角照相巡天星表》。1901年卡普坦導出恆星的平均視差與視星等、自行的統計關係式。1902年,他提出了絕對星等的概念。1904年他研究了恆星運動的規律,提出恆星的二星流理論。這種理論認為恆星間彼此的相對運動(本動)不是無規律的,而是成群地沿著兩個相反的方向運動。雖然後來證實這種運動實際上是銀河系自轉的反映,但卡普坦的發現卻促進了現代恆星天文學的發展。1906年卡普坦提出“選區計畫”,建議詳細研究均勻分驗雄店布在天球上的206個選擇區域(稱為卡普坦選謎灶區),由世界各天文台合作,對選區作廣泛的、擴展到更暗弱星等的恆星計數,同時儘可能測定選區內恆星的視星等、光譜型、自行、視差和視向速度。這個計畫的實行,對星系動力學和銀河繫結構的研究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1922年,他建立了銀河系模型,描述銀河系是扁平旋轉橢球狀、中心恆星密集、邊緣稀疏、太陽位於中心附近。這放堡槓個模型後被稱為“卡普坦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