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巴迪

卡巴迪

卡巴迪有時候被稱為是一項遊戲的運動,它在亞洲相當的流行,但是它卻看上去很簡單,並沒有其他球類比賽很絕妙的戰略。 卡巴迪起源於南亞,是一種狀似中國民間的“老鷹抓小雞”遊戲的運動。是印度和巴基斯坦青年男子的民間體育運動項目。在平坦的場地上進行,不需任何器械。場地上有長6.40~7.32米的中線,中線兩端各坐一人或堆以衣服為標誌。這項運動需要敏捷性、很好的肺活量、肌肉協調性和快速反射能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卡巴迪
  • 來源:印度
  • 類型:徒手運動
  • 場地:平坦的場地
  • 要求:敏捷性、很好的肺活量等
  • 稱號民眾運動
基本簡介,項目概況,比賽規則,場地設施,著名運動員,歷史沿革,起源,發展,中國參賽歷史,

基本簡介

卡巴迪源於印度,是一種徒手運動,是印度和巴基斯坦青年男子的民間體育運動項目。在平坦的場地上進行,不需任何器械。場地上有長8——10米(成年男子10米,其餘8米)的中線,中線兩端各坐一人或堆以衣服為標誌。這項運動需要敏捷性、很好的肺活量、肌肉協調性和快速反射能力。
卡巴迪運動圖片(1)卡巴迪運動圖片(1)

項目概況

卡巴迪因它在亞洲的廣泛開展和簡單的比賽形式而被稱為“民眾運動”。運動進行中不需要任何的精密設備。卡巴迪發源於南亞,2支運動隊之間競爭,每支隊10——12名運動員(7名場上運動員,5名替補隊員)。比賽包括上下半場,成年男子、青年男子每個半場20分鐘,女子,青年女子,少年男女上下半場各15分鐘。2個隊完成半場比賽,中間休息5分鐘,雙方交換場地。
比賽時,運動員需要在一個呼吸過程裡面連續高喊“卡巴迪-卡巴迪”,通過攻入對方場地界線,儘可能多地接觸對方防守隊員而不被逮住並且平安返回己方半場才能得分。同時,被進攻隊員碰觸過的防守隊員要被“逐出”,直到己方得分,才能夠按照順序依次復活繼續比賽。如果進攻隊員雖然進入對方半場,但是沒有通過“界線”,這種情況視作“無效進攻”,除非防守隊員有被逐出的。這項運動對於運動員個人而言,需要其有較強的敏捷性,相當的肺活量,很好的肌肉協調性和快速反應能力,同時,需要團隊成員間充分的配合,默契程度越高,防守成功率越高,並且戰略戰術會得到更好的套用。
比賽攻防雙方和場地處於瞬息萬變之中,具有較強的觀賞性。

比賽規則

參加比賽的運動員需要長時間的憋氣進行追逐。
卡巴迪運動圖片(3)卡巴迪運動圖片(3)
在比賽中,進攻一方須連續不斷大聲呼喊“卡巴迪”。男子場地的面積為13m×10m,女子和青年男子12m×8m,少年11m×8m,全場以中線為界,分為兩個半場,每個半場,畫有一條“攔截線(界線)、得分線”。在底線2米以外處設一等待區。每隊隊員10-12人,7人上場,其餘5人坐在替補區座位上。比賽分為上下半場,各20分鐘,中場休息5分鐘。
比賽時,雙方站在己方半場,進攻方派一名運動員,連續不斷大聲呼喊“卡巴迪-卡巴迪”進入對方半場,觸及對方,返回得分,被對方抓住,對方得分。兩個隊伍交替進攻和防守。得分高的一方獲勝。在比賽中,得分的主要方式就是進攻隊員儘可能的入侵對方的場地,觸及對方而不被捕捉。進入對方半場的叫做“進攻者”,另一方防守叫做“防守者”。
進攻者一起步,就必須“卡巴迪”,稍有停頓或含糊,即被罰出場。進攻者進入對方場地,但未越過攔截線時,返回,罰出。過攔截線後,可以返回,叫“無效進攻”。進攻者可用手、腳等身體的任何部位觸及防守者,觸到幾個人,返回就得幾分,被觸及的人出場。反之,進攻者在追逐時喊不出聲或被防守者逮住,則被罰出場,對方得分,得幾分可以復活幾個場外的隊員。如進攻者未觸及任何防守者。比賽由雙方輪流派出進攻者。
這項運動需要敏捷性、很好的肺活量、肌肉協調性和快速反應能力。

場地設施

卡巴迪在平坦、鬆軟、不滑的場地上進行,不需任何器械。
比賽在室外進行,場地的面積按照參賽人年齡分為13*10米,12*8米,11*8米三種。每隊各有7名正式隊員參加比賽。

著名運動員

印度隊是卡巴迪夢之隊,他們多哈阿斯拜爾體育館以35比23擊敗巴基斯坦隊,連續第五次獲得亞運會金牌。
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也是傳統的卡巴迪強國,分獲了多哈亞運會的銀牌和銅牌。

歷史沿革

起源

卡巴迪運動源於古代西亞,起初只是一種古老的民間遊戲,用作個人的進攻和防守的練習。後來逐漸傳到南亞的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尼泊爾、緬甸等國。

發展

上世紀30年代,有了跨國比賽。1944年又印度奧林匹克委員會制定了統一的比賽規則。比賽在南亞非常流行。這項運動在西印度被稱為HU-TU-TU,在東印度成為HA-DO-DO,在南印度和孟加拉稱為chedugudu,在北印度稱為kaunbada,它隨著時間的流失經歷了地域的變遷,現代卡巴迪綜合了這些不同的名稱的遊戲規則。印度卡巴迪協會在1950年創立,並且制定了相關的規則。 1972年,印度、孟加拉國、尼泊爾等國組織聯合舉辦卡巴迪比賽。1978年由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斯里蘭卡、尼泊爾等國卡巴迪協會共同發起。成立了亞洲卡巴迪聯合會,現有11個會員國家和地區,南亞地區每年都舉辦卡巴迪錦標賽或邀請賽,卡巴迪已發展為國際體育項目。1980年首次亞洲卡巴迪大賽展開。
在1980年首次亞洲卡巴迪大賽展開。第一次世界卡巴迪錦標賽在加拿大的愛德蒙頓進行,大概有1萬4000名觀眾觀摩了比賽。參賽的隊伍有印度、巴基斯坦、加拿大、英國和美國。1982年,卡巴迪被列為第9屆亞運會表演項目。
首次的卡巴迪世界盃在2004年在印度進行。
卡巴迪是1990年北京亞運會成為正式比賽項目的。這項運動已經發展到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印度尼西亞、韓國、中國等國家。
在15屆亞運會上,卡巴迪比賽將按照亞洲業餘卡巴迪協會的比賽規則來進行。如果比賽少於7個隊伍參加的話,比賽將 會採用單循環賽制,如果比賽超過8支參賽隊的話,將分組循環賽。前兩名的隊伍與另外一個小組前兩名的隊伍進行交叉半決賽從而產生冠軍。獲勝的隊伍將獲得2分,平1分。而如果在半決賽或者決賽中出現平局,將馬上進行五分鐘的加時賽。參賽隊應該最多12名隊員,最少10名隊員組成。

中國參賽歷史

2010年廣州亞運會卡巴迪是唯一沒有中國隊參加角逐的項目。
事實上,自從卡巴迪成為亞運會正式比賽項目以來,中國隊只是在1990年的北京亞運會上,由首都師範大學組建了一支隊伍參賽,此後就連續缺席亞運會。卡巴迪目前在中國還屬於“掃盲”階段,甚至連卡巴迪的完整中文版規則都沒有。儘管國家體育總局在兩年前就決定要組建一支中國卡巴迪隊參加廣州亞運會,但最終還是沒能如願。因為項目開展緩慢,很難找到一批達到亞運會參賽水準的運動員參加比賽。
洛陽市卡巴迪運動協會主席:余文勝 (原市殘疾人聯合會)
洛陽市卡巴迪運動協會秘書長:周洛平(2010年廣州亞洲運動會技術官員、2012年山東海陽亞洲沙灘運動會技術官員)
洛陽市六中教師: 鄧留欣 1990年北京亞洲運動會技術官員
洛陽市十六中教師:劉海明 2012年山東海陽亞洲沙灘運動會技術官員
洛陽的卡巴迪教練員、裁判員新生力量中,幼師吳冬松老師、張嶺國小杜延輝老師、櫻桃溝國小張衛老師、紅山中心學校郭冬生老師、十四中陳曉慶老師、外語實驗高中許黎明老師和尚秀娟老師、26中尚國強老師等都在謙虛、系統的進行著繼續提高學習工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