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巴列夫斯基

卡巴列夫斯基

卡巴列夫斯基(Dmitry Kabalevsky,1904—1987年),前蘇聯作曲家、音樂教育家、音樂活動家。1904年12月30日生於聖彼得堡。 1929和1930年先後畢業於莫斯科音樂學院作曲班及鋼琴班,1932年起任教於莫斯科音樂學院。1940—1946年任《蘇聯音樂》雜誌主編。1949—1952年任蘇聯科學院藝術史研究所音樂部副主任。1952年起任蘇聯作曲家協會書記。1962年起領導少年兒童音樂美育委員會。1969年起任蘇聯教育科學院主席團所屬美育委員會主席。卡巴列夫斯基的創作大多以蘇聯現實生活為題材,音樂具有明朗的色彩,抒情性較為突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卡巴列夫斯基
  • 外文名:Dmitry Kabalevsky
  • 國籍:前蘇聯
  • 出生地:聖彼得堡
  • 出生日期:1904年
  • 逝世日期:1987年
  • 職業:作曲家
  • 畢業院校:莫斯科音樂學院
  • 主要成就:蘇聯青少年的形象是他創作的主題
  • 代表作品:《第一大提琴協奏曲》《塔拉斯一家》《小提琴協奏曲》
人物生平,個人作品,音樂特點,

人物生平

1904年12月30日生於聖彼得堡。 1929和1930年先後畢業於莫斯科音樂學院作曲班及鋼琴班,1932年起任教於莫斯科音樂學院。1940—1946年任《蘇聯音樂》雜誌主編。1949—1952年任蘇聯科學院藝術史研究所音樂部副主任。1952年起任蘇聯作曲家協會書記。1962年起領導少年兒童音樂美育委員會。1969年起任蘇聯教育科學院主席團所屬美育委員會主席。70年代初主持俄羅斯聯邦共和國教育部成立的“音樂實驗室”工作,辭去音樂學院教授職務,致力於中國小音樂教育。

個人作品

如歌劇《塔拉斯一家》(1950)
歌劇《塔拉斯一家》(小提琴協奏曲,1948)
《第一大提琴協奏曲》(1949)
《第三鋼琴協奏曲》(1952)等。
他也擅於創作戲劇性、悲劇性的作品,如第三交響曲《紀念列寧的追思曲》(1933)、
《第四交響曲》(1956)
獻給衛國戰爭犧牲者的清唱劇《追思曲》(1962)等
他根據羅曼·羅蘭小說為題材寫作的歌劇《哥拉·布勒尼翁》(1938)也很有名,1968年重新修改,1972年獲列寧獎金
編有著名的《卡巴列夫斯基教學大綱》。大綱以蘇霍姆林斯基的“音樂教育--不是培養音樂家,首先是培養人”為主導思想。

音樂特點

卡巴列夫斯基的創作大多以蘇聯現實生活為題材,音樂具有明朗的色彩,抒情性較為突出。音樂語言與民歌、革命歌曲、民眾歌曲的音調、節奏有密切聯繫。蘇聯青少年的形象是他創作的主題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