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塞爾購買力平價理論

卡塞爾購買力平價理論是兩國物價或貨幣的購買力是影響匯率變動的決定因素的理論。這一學說在19世紀就已經出現,後來瑞典經濟學家卡塞爾於1922年出版的 《1914年以後的貨幣與外匯理論》一書中作了系統說明。認為一國需要外國貨幣是因為可以購買外國商品和勞務; 反之,外國需要本國貨幣是因為可以購買本國商品和勞務。因此,以本國貨幣購買力交換外國貨幣購買力,兩種貨幣的交換比率或匯率,是由兩國貨幣在其本國所具有的購買力之比確定的。此說有兩種形式,即絕對購買力平價和相對購買力平價,前者系說明在某一時點上匯率的決定,後者系說明匯率的變動。

舉例來說,同一質量的鋼材,在美國的價格為每噸100美元,而在日本是22000日元,那么在這一時點上,美元與日元的均衡匯率,則應 是1美元等於220日元,即(22000/100=220)。設以R代表均衡匯率,PA代表本國物價指數,PB代表外國的物價指數,而兩種指數的範圍和加權法均相同的話,則均衡匯率便是兩種物價指數的比率,即R=PA/PB,這就是絕對購買力平價的公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