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因吉水電站位於奈及利亞北部尼日(Niger)河上,距首都拉各斯483km。混凝土重力壩和土石壩,最大壩高66m。水庫總庫容150億立方米,水電站最終裝機96萬kW,初期裝機4台,共32萬kW,是一座以發電為主要目的的工程,還具有航運、防洪、漁業等多種效益,,1968年建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卡因吉水電站
- 位於:奈及利亞北部尼日(Niger)河上
- 建成時間:1968年
- 組成:主壩、副壩、溢洪道等
- 擾動頻寬:1.8~3m
- 斷層寬:9~21m
- 傾角:60°
- 開工:1964年
- 有效庫容:115億立方米
簡介,樞紐布置,工程施工,
簡介
傑巴至布薩河段河谷上覆堅硬的花崗岩、片麻岩和片岩,岩層表面風化,強度高、不透水,岩性優良,是理想的壩基。在壩址處,河心的卡因吉島將尼日河隔成兩股河道,每股河道下各存在一處斷層。左河道下斷層,接近垂直,右河道下斷層寬9~21m。
尼日河在卡因吉的流量每年可分3個時期:(1)12~3月,流量約1500~2000立方米/秒;(2)4~7月,流量下降到500立方米/秒以下;(3)8~11月,流量上升至3000~5000立方米/秒的峰值,甚至更高。水庫正常高水位141.7m,相應庫長137km,最大寬度約24km,面積達1243平方公里,總庫容150億立方米,最低運行水位132.5m,有效庫容115億立方米。
樞紐布置
樞紐由主壩、副壩、溢洪道、電站和船閘等組成。
主壩分3段,河床壩段為混凝土重力壩,壩頂高程144.7m,頂長550m,最大壩高66m。兩側為土心牆堆石壩,右岸土石壩頂長2440m,最大壩高80m,左岸土石壩長1220m。
副壩也是土心牆堆石壩,位於左岸上游,頂長4200m,高12.5m。
混凝土壩段從左至右依次為:溢洪道、1~8號機組進水口、安裝間、9~12號機組進水口。
溢洪道設4扇液壓控制弧形閘門,尺寸為15.2m(寬)×15.2m(高),末端設挑流鼻坎。正常高水位時,溢洪道總泄流量為7720立方米/秒,所有泄水均泄入左河道。 進水口壩段共有12對孔口,輪式閘門尺寸為4.9m×10.5m,通過直徑8.5m的壓力鋼管向機組供水。
電站廠房緊接在混凝土壩段的下游,長346m、高49m,為全封閉式室內廠房。廠房被一個裝配間分成兩段,左段布置8台機組,右段布置4台機組,機組間距23.8m。初期安裝4台轉槳式水輪機,水頭變幅23.6~41.1m,平均水頭29.6m,轉速115.4r/min,額定功率8.2萬kW。發電機功率因數0.94,出力8.7萬kW,出線電壓16kV。每2台機組與1台16/330kV變壓器相連,變壓器容量17萬kVA。開關站位於廠房下游台地上,330kV輸電線經傑巴至奧紹博。
兩級船閘布置在右岸,每級船閘尺寸均為198m(長)×12.2m(寬),上級船閘和下級船閘的提升範圍分別為12.5~25.3m和12.2~16.5m。上級船閘還用於緊急溢流情況,最大泄流量為1300立方米/秒。而閘間水池的一座自由溢流式溢洪道則使泄水泄回左河道內。
工程施工
工程導流分三期進行,充分利用了有利的地形條件。
第1階段導流從1964年3月開始,2個月後結束,在左河道上填築了上、下游兩道土石圍堰,圍堰採用鋼板樁截水牆防滲,河水通過右河道出流。在第1階段完成1~6號機組的下部結構,7~8號機組準備安裝蝸殼,安裝間完建,9~12號機組的工作開始進行;溢洪道建成基礎和閘墩,底檻高程為97.5m,但只澆築至臨時高程94.5m;挑流鼻坎完建;填築左岸土石壩和除右河道壩段外的右岸土石壩。
第2階段導流從1966年5月開始,並於當月結束。在右河道上修建上、下游2座土石圍堰,截斷右河道,河水通過預留的溢洪道臨時孔口出流。在第2階段廠房和引水壩段剩餘部分完建;左、右岸土石壩建成。
第3階段從1967年秋開始,至1968年結束,河水通過1~6號機組出流,溢洪道完工。
左、右岸土石壩壩體方量565萬立方米,副壩壩體方量105萬立方米,混凝土澆築方量62萬立方米。
填土採用6台鏟運機填築,採用50t氣胎碾碾壓,月最高填築強度為19.1萬立方米。堆石採用5台正向鏟(裝有1.9立方米的料斗)裝載,自卸料車運輸,鋪築層厚1m,採用1台8.5t振動碾碾壓4遍,月最高填築強度10.7萬立方米。
為控制混凝土溫度,對拌和材料進行預冷,水冷卻至4℃,骨料冷卻至7℃。在拌和廠內設定4台容量3立方米的傾筒式攪拌機,可同時生產4種不同型號的混凝土。
現場勞動力在1965年12月~1966年2月達到峰值,約5800人。
水庫淹沒面積為1243平方公里,需移民4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