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卡度

卡卡度

卡卡度是澳大利亞最大國家公園(19000平方公里),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地圖上的一條直線把它和阿納姆地分開,實際上它的自然分界線是阿納姆地的峭壁,一道100到200米高的石壁蜿蜒在卡卡度的東面,長達500公里。

基本介紹

概述,簡介,幸福的微縮地獄,動植物,土著文化,

概述

阿納姆地高原和卡卡度大平原的界線就是這些峭壁,實際上那裡都是無人區,一直到阿拉富拉海。
紅樹林防止了暴風雨對內陸沼澤平原破壞,那裡是5到6米長的海鱷魚的地盤,它們是從河床上來的。那些帶海水鹹味的泥塘邊上還有野豬,野水牛,史前的巨蜥和毒蛇。遼闊的卡卡度平原仍然是塊未開墾的土地,仍保持著原來的樣子。
雨季來自阿納姆地高原的激流從高高的峭壁直泄而下,淹沒了平原,把它變成了一個植物湖,平原上有三條河流:西阿利加特河,南阿利加特河和東阿利加特河。由於季節的不同,從9月起河床是乾的,幾個月後就會注滿3米深的水。旱季時,河流的支流變成了死水塘,上面長滿了睡蓮和開滿了粉色的蓮花。
卡卡度的南部最乾燥,是開放的桉樹林和小型雨林

簡介

卡卡度國家公園占地面積多達 19,800 平方公里,是澳大利亞最大的國家公園,也是澳大利亞第一個被列入的世界遺產,在這裡蘊藏著極其豐富的動植物原始生態和擁有5萬年曆史的澳大利亞原住民的歷史遺蹟,因此和烏魯魯達族達國家公園 (Uluru-Kata Tjuta National Park) 一樣,是全球少數被列為十分珍貴的兼具大自然和人文價值的國家公園。
“卡卡度”來源於原住民的語言“GAGADJU”, 是地名的意思。大部分的卡卡度地區都是卡卡度的部落居住地,後來被澳大利亞白人政府劃規為國家的土地,當地的原住民經過長期的抗議和反抗,終於迫使政府將卡卡度地區歸還給原住民,目前作為澳大利亞知名的觀光景點由國家園林局租借對外開放。
卡卡度地處澳大利亞北部熱帶地區,每年11月至第二年的3月為雨季,由於雨量充沛,悶熱潮濕,形成了大量的沼澤地區,棲息著種類繁多的珍奇鳥類,加之原始森林中的瀑布和熱帶雨林,讓卡卡度不但充滿著生機盎然,而且還留存著遠古時期的風貌遺蹟,在這裡被隔絕的原始大自然的生態環境從來沒有被人類活動破壞過,目前仍然敷衍著50多種珍奇的哺乳動物,290種鳥類,130種爬行動物,79種淡水魚類和上萬種昆蟲等。
也許就是如此豐沛的生態資源,使當地的原住民蘊育了豐富的藝術創作靈感,他們留下了大量的岩石畫藝術作品,各種石器工藝品和用於祭祀的遺蹟。卡卡度是澳大利亞自然和人文的和諧相處的最後的聖地,如果您有機會,這裡會使您不虛此行!

幸福的微縮地獄

壯麗的風景哪裡都有,但都無法像卡卡度一樣,給人留下永不磨滅的印象,它是上帝的傑作,是人間的伊甸園......
一年有6個季節的卡卡度,能夠讓你看到6種完全不同的面貌,每一種都可以說是極限的自然環境。
卡卡度
長達半年的旱季,讓河流斷流,讓湖泊乾枯,讓大地皸裂,讓植被枯萎......這裡是全球雷暴最多的地區,在這長達半年的旱季里,卡卡度的大地平均每天要被雷擊80次,極端乾燥的環境下,雷擊不可避免的引發森林大火......每經歷一次旱季+雷暴季,卡卡度就將有三分之一的面積受到大火的洗禮,留下一片焦黑的狼籍......
遮天蔽日的積雨雲,是旱季結束的標誌,在大約半個月的時間裡,卡卡度處在一片黑暗當中,也不能說是完全的黑暗,雷電不停的照亮天空的烏雲,狂風使烏雲不停的變換姿態。這是一個狂暴而短暫的季節,當地人叫它“等待”,等待著雨水來真正的結束旱季......
當第一滴雨落到卡卡度的大地上,旱季結束了,雨季開始了,這將是一個持續3個月的雨季,也是一場持續3個月的大雨。這3個月能夠給卡卡度帶來1.5米的降水......
放晴後的卡卡度,你將再也看不到土地,那是一片海洋,只有高大的樹冠能夠在水面上延展,這就是濕季,直到大水退去......
大水退去後又將是一次等待,等待的是下一個旱季的到來......
這裡能夠看到最極端的自然景觀更替,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卡卡度的土地上依舊有數以千萬計的生物生活著,從不曾背棄這片土地,以它們強大的生命力和適應力,不斷的繁衍生息。這是一個生命的奇蹟,比任何壯麗的景觀更加震撼人心!相對於變幻的自讓景觀,生活在其中的生物是無法用語言描述的,也許只有將一幅幅畫面呈現在你的面前,你才能感受到這種震撼!

動植物

卡卡度和毗鄰的阿海姆地高原有著難以計數的獨特的動植物種群,這在世界上也是罕有的。公園最值得稱道之處是保存較完整的自然生態原始環境和優美的景色。檸檬桉大葉櫻、南洋杉等樹木,是澳大利亞的特產。這個公園中還生長著大片的棕櫚林、橘紅的蝴蝶花樹、松樹林等。卡卡杜國家公園的植物種類繁多,超過1600種,僅紅樹屬植物就有22種。公園裡的沼澤地帶紅樹林形成天然堤壩,丘陵地帶是熱帶樹林和大草原。這裡是澳大利亞北部季風氣候區植物多樣性最高的地區。尤其特殊的是阿納姆地西部砂岩地帶的植物多樣性,有許多地方性屬種。最近的研究表明,公園內大約有58種植物具有重要的保護價值。植被可以大致劃分13個門類,其中7個以桉樹的獨特屬種占優勢為特徵。
這裡的動物豐富多樣,是澳大利亞北部地區的典型代表。保護這裡的動物群無論對於澳大利亞還是對於世界都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卡卡度真是個迷人的地方,這個地區的鳥類豐富得令人驚訝,有三分之一還多的澳大利亞鳥類(大約有280個品種)至少一年中會有一段時間生活在這個國家公園。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鳥類是蒼鷹和水鳥。公園的大片湖泊和濕地是水禽在旱季的天堂,上百萬隻聚集在這裡,場面極為壯觀。卡卡杜的植物為鳥類提供棲息場所;最常見的黑頸鸛,是北澳大利亞熱帶地區的象徵。其羽毛為白色和墨綠色相問,富光澤,非常漂亮,常在積水窪地和淡水湖裡與其他鳥如藍翅鳥(一種翠鳥)一起覓食。禽鳴鳥聲音清脆悅耳、婉轉動聽,為整個公園增添了無限生機。每當傍晚飛鳥歸巢時,禽鳴鳥啼於一片鼓譟熙攘聲中,更顯蓬勃生機。
每當夜幕降臨,水塘邊和叢林中便有許多野狗、針鼴、野牛鱷魚等從巢穴出來覓食,這些動物有不少是大洋洲的特產。有腳鶓、灣鱷、澳大利亞鱷,還有珍奇的野鳥、小型袋鼠等。
鹹水鱷鹹水鱷
公園中有64種土生土長的哺乳動物。占澳大利亞已知的全部陸生哺乳動物的1/4還多。卡卡度荒原還有75種爬行動物。在澳大利亞北部熱帶地區,鱷魚在鹹水河流中出沒。其中有著名的鹹水鱷,主要生活在鹹水港灣、河流以及積水潭裡,它身長4~6米,性情兇猛,會攻擊人和其他動物,到20世紀六十年代,因大量獵取其皮而幾乎滅絕,現在受到保護,漸漸增多。1971年,澳大利亞北方的三個州開始了動物保護,在此之前已經有27萬張鱷魚皮被運出了澳大利亞。剩餘的鱷魚變得對人十分警惕。同時由於數目的回升和小鱷魚的長大,大鱷魚又一次變得不再鮮見。由於它們開始進入人類居住的地區,人鱷之間的衝突日益突出,某些商業集團趁機提出要把捕殺鱷魚當作一項預防措施。
公園裡還有一種淡水鱷,長約1.8米,性情不太兇猛。卡卡杜荒原上的另一種爬行動物是皺褶鬣蜥,看似兇猛但不會咬人。受驚時,把鬆弛的皮膚皺攏到頭頸處豎起來,模樣像只小恐龍。
公園曾有不少水牛。但像鹹水鱷一樣,被大量捕獵,起初是為了取得其皮與角,後來政策鼓勵大肆捕殺。這種水牛是十九世紀20~30年代歐洲人從印尼引進的,用來替代他們不適應熱帶氣候的家牛。
20世紀80年代初,在北部地方的澇原上約有30萬頭水牛。澳大利亞人認為這些水牛踐踏植物,破壞分隔鹹水和淡水生物的沖積堤,還帶有牛結核菌,對人類健康、野生物和養牛業構成威脅。到80年代末,幾乎所有水牛都被趕出公園或殺死了。
在卡卡度草地上散布著許多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土堆。有的高逾數米,有的低矮。這些都是白蟻垤。白蟻是合群的昆蟲,每一隻都有各自的職責。在每座硬如水泥的土堆殼裡,都有迷宮狀的通道,羅盤白蟻的蟻垤最為特別,高2~3米,外表粗糙,好像上窄下寬的墓碑。都是南、北面窄,東、西面寬。
有人曾經認為,羅盤白蟻可以感知地磁,因此把蟻垤方向建得好像指南針一樣。現在看來,似乎只是受太陽的影響,在築巢時考慮溫度的調節。在中午,蟻垤較窄的面向著太陽,以免巢內過熱。在早上和晚上陽光最弱時,蟻垤的寬面朝向太陽,以便吸收最多的熱量。這樣,巢內的溫度可保持在30攝氏度左右。

土著文化

卡卡度是澳大利亞土著嘎古杜的故土,卡卡度國家公園就以這個部族之名命名。他們的祖先至少在四萬年前已從東南亞遷來,先是逐島渡海而來,後來在冰河時期海面較低時從紐幾內亞沿陸路抵此。土著居民嘎古杜傳承的是世界上還存活著的最古老的文化,一種自人類以村落的形式定居在中東並且首次開始農耕以來已經存在了40000年的文化。所有如今存活著的文化都可以追溯出一段歷史,然而與先民漫長的社會相比這段歷史卻要短得多。再沒有哪種文化較之卡卡杜國家公園更能清晰地展現澳大利亞先民的文化傳承關係。
按照卡卡度人的傳說,卡卡度荒原是他們的女祖先瓦拉莫侖甘地創造的。她從海中出來化為陸地,並賦人以生命。隨她而來的還有其他創造神,如金格——創造岩石的巨鱷。有些祖先神靈完成創造使命就變成了風景,如金格變成一塊露頭岩石,形如鱷魚的背脊。公園的大部分屬土著所有,他們把土地租給國家公園與野生物管理部門。
但是卡卡度遠不止是大自然母親收錄奇蹟的一個巨大的陳列窗,人類已經在這兒生活了五萬多年。在卡卡度,發現了澳大利亞大陸最初的人類足跡。這些澳大利亞大陸最初的人類足跡是卡卡杜國家公園馳名世界的一大重要原因。在東河河岸地石山上,發現了2.3萬前原始人的遺蹟,另外還發現了許多大約是4000年前製作的石斧,當時的居民以這些石斧作為主要工具。
卡卡度的懸崖上有許多岩洞,裡面有在世界上享有盛譽的岩石壁畫。在公園的7000多處地方,發現有最早為18000年前以來的土著岩石壁畫,目前已發現有1000處。其中奧比利岩石和諾蘭吉岩石,是崖畫的集中地。崖畫的主題內容豐富多彩,有狩獵場景、神話傳說、生活用具等。除此之外,還有關於大地母神的崖畫。據傳大地母神為了創造自然和人類歷盡千辛萬苦,因此,她世世代代受到人類的敬奉。大地母神是生命誕生和農業豐收的象徵,是偉大之神。
卡卡度卡卡度
這些壁畫是蘸著獵物的鮮血或和著不同顏色的礦物質畫成的。畫的內容廣泛,包括狩獵場景、生活用具、神話傳說等,反映了當地土著祖先的生活和宗教崇拜。畫中的人體有的很奇特,頭呈倒三角形,耳朵呈長方形,身軀及四肢特別細長,並經常可以看到多頭多臂的人體圖形。岩畫為澳大利業的考古學、藝術史學以及人類歷史學提供了珍貴的資料。
據說卡卡度最早的岩畫已歸入人類最古老的藝術,這種藝術傳統一直完整地保存到了不久以前。它創造出了無比豐富,難以估量的藝術價值。眼下已有3500多處岩畫被記錄在案,等到完成精確的統計以後,這個數字可能要翻上一番。
卡卡度卡卡度
諾蘭幾這個地方已經被土著居民使用了兩萬多年,幾十年前,土著居民都還住在這兒,所以,這兒的岩洞成了至今地球上人類居住時間最長的地方。在附近的泛濫平原上狩獵和採集之後,岩洞中的蔭幽和涼風肯定十分愜意。他們用來裝飾岩壁的繪畫成了迄今已知的土著藝術中的珍品。
諾蘭幾懸崖延前面有一堵銹紅色的岩壁,上面畫滿了讓人叫絕的壁畫,它足以使世界上的任何一家畫廊感到遜色。安邦邦壁畫北認為是卡卡杜地區最好的。在諾蘭幾懸崖上的—處岩穴(雨季庇護所)附近是“安邦邦”畫廊,土著畫家那約姆鮑爾米於1964年以透明手法作了一幅畫。上半部的一部分畫的是雷神那馬康的妻子巴金伊。在巴金伊的下方的一群婦女中,有兩位的乳房正流著乳汁。(另一資料:安邦邦壁畫是納雅波米最後的畫作,他企圖召回土著神話中黃金時代的神奇力量,但這似乎沒起什麼作用,因為幾年後他就死了。)
與大多數卡卡度的壁畫相比,這些繪畫的歷史不長,一些健在的當地居民還能說出畫家是誰。波德瑪狄族的一個叫做納雅波米的人在1964年畫了這些畫。土著居民在岩石上畫畫有很多原因,其中最重要的是他們想藉此和祖先、造物神的靈魂以及個人的圖騰或者幻境進行交流。
壁畫裡的動物種類隨著繪畫的年代變化,因為海面上升之故。最早的壁畫作於最後一次冰河時期。當時海面較低,卡卡杜荒原位於距海約300公里的地方,畫中有袋鼠、鴯鶓、袋獾(在北澳現已絕跡)以及一些現代沒有的巨大動物,冰河時期結束後海面上升。阿納姆地懸崖下的平原變成了海洋和港灣,所以這一時期的壁畫中主要畫的是巴拉蒙達魚和梭魚等魚類動物。許多畫還把脊骨等動物體內的構造都畫了出來。到約1000年以前,卡卡杜的淡水沼澤已經在海岸沖積堤之後形成。這個時期的壁畫中有魚、鵲雁以及在沼澤用篙撐筏的婦女。
納雅波米在繪畫中對黃金時代的嚮往是嘎古杜人社會變遷的一個可見的例證,它演示了這種文化和土著社會的全面崩潰。在白人第一次看到卡卡度的文化和自然寶藏之前,這個地區的土著居民大約有2000人,分屬三十個不同的支系。大約在公元1860年,第一個永久的歐洲人居住地設在了阿里蓋特河以西100公里的地方。歐洲人來來往往,他們留下的往往是當地人難以抵抗的疾病。在好多地區,有三分之二的土著人患上了流感和天花,還有些人得了百日咳白喉、肺炎或者腮腺炎。居住在海岸邊泛濫平原上的部族更慘,他們甚至因此而滅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