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冬磊,1982年8月生,南京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本科、碩士,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博士;2007年9月起,任南京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科研秘書、講師;2015年7月破格評為副教授;2016年6月起,任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曾在香港城市大學媒體與傳播系(2015年3月-4月)、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2018年1月)短期交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卞冬磊
- 國籍:中國
- 畢業院校:南京師範大學、復旦大學
- 學位/學歷:博士
- 職務: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
- 主要成就:首屆新聞傳播學國家級學會獎“優秀學術獎”三等獎;第三屆“全國新聞學青年學者優秀學術成果”著作獎。
- 學術代表作:《古典心靈的現實轉向:晚清報刊閱讀史》,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年
主要貢獻,獲獎記錄,
主要貢獻
開設主要課程:
傳播學概論,中國新聞思想史,近代中國的新聞與社會,跨文化傳播,客群研究
主持和參與科研項目:
1、2015年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中國近代報刊閱讀史及其史料庫建設(1815-1919)”(主持人,進行中)。
2、2015年農業部軟科學項目“新媒體時代農產品的品牌塑造與傳播策略”(主持人,結項)。
3、2013年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項目“閱讀公眾的興起:晚清報刊閱讀史研究(1894-1911)”(主持人,結項)。
2、2015年農業部軟科學項目“新媒體時代農產品的品牌塑造與傳播策略”(主持人,結項)。
3、2013年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項目“閱讀公眾的興起:晚清報刊閱讀史研究(1894-1911)”(主持人,結項)。
出版專著:
《古典心靈的現實轉向:晚清報刊閱讀史》,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年
《古典心靈的現實轉向:晚清報刊閱讀史》,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年
發表論文:
除標明外均為獨立作者
《開眼看中國:從澳門新聞紙發現世界、國家與自我》,《二十一世紀》(香港),2018年2月。
《可見的共同體——報紙與民族國家的另一種敘述》,《國際新聞界》,2017年12月。
《傳播思想史的“兩條河流”》,《國際新聞界》,2016年8月。
《現代性之前的交往:阿倫特思想的另一個側影》,《中國圖書評論》,2015年6月。
《古騰堡的人馬在十九世紀的中國:深描和隱喻——評蘇精著〈鑄以代刻:傳教士與近代中文印刷變局〉》,《新聞學研究》(台灣),2015年4月。
《識“時務”者為俊傑:晚清知識轉型與中國近代報刊的興起》,《傳播與社會學刊》(香港),2015年2月。
《從報刊史到報刊閱讀史:中國新聞史的另一種視角》,《國際新聞界》,2015年第1期。
《古典心靈的現實轉向:上海新聞紙與中國現代性的發生(1894-1895)》,《二十一世紀》(香港),2014年6月。
《社會世界的更新:新聞與現代性的發生》,《國際新聞界》,2014年第2期。
《“活人”辦報及其歷史書寫:評李金銓著〈報人報國:中國新聞史的另一種讀法〉》,《二十一世紀》(香港),2014年2月。
《現實主義的匱乏:1894年前中國讀書人的閱讀與生活》,《河南大學學報》,2013年第6期。
《報紙閱讀與晚清讀書人國家意識的形成》,《二十一世紀》(香港),2013年8月。
《在中國發現公眾:報刊與晚清閱讀公眾的形成》,《傳播與管理研究》(台灣),2013年1月。
《為印刷辯護:機印本取代手抄書的歷史意義——評愛森斯坦著〈作為變革動因的印刷機〉》,《傳播文化》(台灣),2012年10月。
《自由的抗爭:從新聞專業主義到公共新聞業》,《國際新聞界》,2012年第5期。
《大陸傳播知識的生產:一項參與觀察式的個案分析》,《玄奘大學資訊傳播學報》(台灣),2010年7月。
《再論媒介時間:電子媒介時間觀之存在、影響與反思》,《新聞與傳播研究》,2010年第1期。
《從儀式到消費:大眾傳媒與節日意義之生產》,《國際新聞界》,2009年第7期。
《媒介時間之內化:電子媒介社會時間紀律的形成》,《傳播與管理研究》(台灣),2009年1月。
《新十字路口:傳播研究中的時間概念及其可能》,《南京郵電大學學報》,2008年第7期。
《膚淺的縱深:媒介時間之社會影響》,《資訊社會研究》(台灣),2008年1月。
《媒介時間的來臨:電子傳播媒介的時間想像》,《新聞學研究》(台灣),2007年1月(作者為卞冬磊、張紅軍)。
《媒介時間的來臨:對傳播媒介塑造的時間觀念起源、形成與特徵的研究》,《新聞與傳播研究》,2006年第1期(作者為卞冬磊、張稀穎)。
《轉型期大眾傳媒報導和大學形象關係研究》,《新聞與傳播研究》,2005年第2期(作者為卞冬磊、張稀穎)。
《直面報紙星期日冷清》,《傳媒觀察》,2003年10月。
《可見的共同體——報紙與民族國家的另一種敘述》,《國際新聞界》,2017年12月。
《傳播思想史的“兩條河流”》,《國際新聞界》,2016年8月。
《現代性之前的交往:阿倫特思想的另一個側影》,《中國圖書評論》,2015年6月。
《古騰堡的人馬在十九世紀的中國:深描和隱喻——評蘇精著〈鑄以代刻:傳教士與近代中文印刷變局〉》,《新聞學研究》(台灣),2015年4月。
《識“時務”者為俊傑:晚清知識轉型與中國近代報刊的興起》,《傳播與社會學刊》(香港),2015年2月。
《從報刊史到報刊閱讀史:中國新聞史的另一種視角》,《國際新聞界》,2015年第1期。
《古典心靈的現實轉向:上海新聞紙與中國現代性的發生(1894-1895)》,《二十一世紀》(香港),2014年6月。
《社會世界的更新:新聞與現代性的發生》,《國際新聞界》,2014年第2期。
《“活人”辦報及其歷史書寫:評李金銓著〈報人報國:中國新聞史的另一種讀法〉》,《二十一世紀》(香港),2014年2月。
《現實主義的匱乏:1894年前中國讀書人的閱讀與生活》,《河南大學學報》,2013年第6期。
《報紙閱讀與晚清讀書人國家意識的形成》,《二十一世紀》(香港),2013年8月。
《在中國發現公眾:報刊與晚清閱讀公眾的形成》,《傳播與管理研究》(台灣),2013年1月。
《為印刷辯護:機印本取代手抄書的歷史意義——評愛森斯坦著〈作為變革動因的印刷機〉》,《傳播文化》(台灣),2012年10月。
《自由的抗爭:從新聞專業主義到公共新聞業》,《國際新聞界》,2012年第5期。
《大陸傳播知識的生產:一項參與觀察式的個案分析》,《玄奘大學資訊傳播學報》(台灣),2010年7月。
《再論媒介時間:電子媒介時間觀之存在、影響與反思》,《新聞與傳播研究》,2010年第1期。
《從儀式到消費:大眾傳媒與節日意義之生產》,《國際新聞界》,2009年第7期。
《媒介時間之內化:電子媒介社會時間紀律的形成》,《傳播與管理研究》(台灣),2009年1月。
《新十字路口:傳播研究中的時間概念及其可能》,《南京郵電大學學報》,2008年第7期。
《膚淺的縱深:媒介時間之社會影響》,《資訊社會研究》(台灣),2008年1月。
《媒介時間的來臨:電子傳播媒介的時間想像》,《新聞學研究》(台灣),2007年1月(作者為卞冬磊、張紅軍)。
《媒介時間的來臨:對傳播媒介塑造的時間觀念起源、形成與特徵的研究》,《新聞與傳播研究》,2006年第1期(作者為卞冬磊、張稀穎)。
《轉型期大眾傳媒報導和大學形象關係研究》,《新聞與傳播研究》,2005年第2期(作者為卞冬磊、張稀穎)。
《直面報紙星期日冷清》,《傳媒觀察》,2003年10月。
獲獎記錄
首屆(2015)新聞傳播學國家級學會獎“優秀學術獎”三等獎;
南京師範大學“青藍工程”(2016)優秀青年骨幹教師;
第三屆(2016)“全國新聞學青年學者優秀學術成果”著作獎。
南京師範大學“青藍工程”(2016)優秀青年骨幹教師;
第三屆(2016)“全國新聞學青年學者優秀學術成果”著作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