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希霆

卜希霆

卜希霆,現任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產業管理學院書記、文化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副研究員、碩士生導師、文化與旅遊部公共文化研究基地主任。

研究方向:公共文化、創意營造、品牌農業、文化創意產業。兼任中華文化促進會文化產業(中國)協作體青年創業指導委員會委員、海峽兩岸文化創意產業高校研究聯盟副秘書長、全國青少年足球文化與發展中心指導委員會委員。曾任中國傳媒大學中國新型城鎮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發展研究院黨總支書記、中國傳媒大學協同創新中心黨委副書記、中國傳媒大學社會服務與發展辦公室主任、中國傳媒大學校友會秘書長、傳媒博物館項目副組長、中國傳媒大學團委書記、文化產業學術網主編、《中國文化產業》雜誌執行總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卜希霆
  • 民族:滿族
  • 出生地:黑龍江木蘭縣
  • 出生日期:1973年3月
人物簡介,主要兼職,主講課程,主要學術成果,主編書籍,主要研究成果,在研項目,觀點選登,活動報導,

人物簡介

現任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產業管理學院書記、文化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副研究員、碩士生導師、文化部公共文化研究基地主任。曾任中國傳媒大學經管學部黨委副書記、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發展研究院黨總支書記、中國傳媒大學社會服務與發展辦公室主任、中國傳媒大學校友會秘書長、傳媒博物館項目副組長。歷任中國傳媒大學團委宣傳部長、副書記、團委書記。兼任中國傳媒大學中國新型城鎮化研究中心主任、中華文化促進會文化產業(中國)協作體青年創業指導委員會委員、海峽兩岸文化創意產業高校研究聯盟副秘書長、溫州文化創意學院院長、中國優質農產品開發服務協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文化產業學術網主編、《中國文化產業》雜誌執行總編。曾發起創辦中國傳媒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研究中心,策劃創辦刊物《電視人》、雜誌《文化創意產業參考》(現《中國文化產業》雜誌)、文化創意產業網(現“文化產業學術網”)、首屆“創意中國 和諧世界—北京文化創意產業國際論壇”、傳媒合作網、刊物《傳媒人》等。曾擔任《電視法制節目特質、創作與開發》副主編、擔任《創意起底——文化創意產業先鋒思維解碼》、《我的傳媒夢》(三十位傳媒精英的青春對話)等書籍主編,並參與編寫《電視節目策劃學》、《文化創意產業前沿》等書籍。擔任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共建項目《奧運背景下的北京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研究》子課題負責人、中國傳媒大學教改立項項目《基於中國傳媒大學校友信息平台的第二校園建設》課題負責人、《高校文化創意產業孵化器研究》課題負責人、《中國邊境地區媒介生態與跨文化傳播研究》、《隆化文化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唐津運河文化產業園發展規劃》課題負責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數位化保護研究(“冀東三枝花”)》課題負責人。

主要兼職

中華文化促進會文化產業(中國)協作體青年創業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傳媒大學校友會秘書長、海峽兩岸文化創意產業高校研究聯盟副秘書長。
卜希霆卜希霆

主講課程

廣告概論、攝影作品分析、電視包裝、電視創意學、文化創意產業創意營造學

主要學術成果

1、《叩自由之門——1997年文化報告》(1998年第1期(總第90期)《現代傳播》;第二作者);
2、《〈12演播室》生存到今天是個奇蹟》(1998年第6期(總第95期)《現代傳播》;第二作者);
3、《電視批評報導的電視化》(1999年第4期(總第99期)《現代傳播》;第二作者〉;
4、《整合還是獨立——網路時代的廣告生存》(2000年第3期《現代傳播》;第一作者〉;
5、《包裝時代的美國電視新聞》(2001年第三期《現代傳播》第二作者〉;
6、《包裝電視——中國“後電視時代”的理念探尋》(2001.6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電視傳播多維透視》第一作者);
7、《網路廣告期待生存語境》(《現代廣告》2001.7;第一作者);
8、《電視法制節目建設與社會文明水平提高的關係》,(2003.7《山東視聽》第二作者);
9、《構築法制視野里的新型社會生活》(2003.12四川大學出版社;第二作者);
10、《電視廣告策劃》(《電視節目策劃學》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年7月版);
11、《范周卜希霆:對話創意產業——以大觀小和以小見大》(2006年《文化創意產業參考》,第二作者);
12、《電視產業應彰顯創新精神——電視產業的創意化生存》(2007.3《文化創意產業前沿》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第一作者);
13、《現代大學職能與社會服務機制創新研究》(2008第2期【總第151期】《現代傳播》;第二作者);
14、《融合與創新——現代傳媒發展高峰論壇綜述》(2009第2期【總第157期】《現代傳播》;第一作者);
15、《大眾傳播活動中傳播主體的情感管理》(2008第6期【總第155期】《現代傳播》;第二作者);
16、《創意的聚合與輻射——高校文化創意產業孵化器研究》(2009第4期【總第159期】《現代傳播》;第一作者);
17、《全媒體競合背景下的廣播電視數位化管理初探》(2009第5期【總第160期】《現代傳播》;第一作者);
18、《大學怎樣才能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2011-09 經濟觀察網);
19、《鏗鏘前行的時代腳步——關於中國“文化企業30強”的調查與思考》(《光明日報》2012年5月21日第15 版)
20、《激活青年創意力——大學生創意創業引導之道》(2013年7月《中國文化產業》,第一作者);
21、《新型城鎮化的文化路徑》(2013第7期【總第204期】《現代傳播》;第一作者)。

主編書籍

1、《五十年五十人》(2004.9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主編);
2、《盛開的桃李》(2004.9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副主編);
3、《奔跑的麥克風》(2006.3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主編);
4、《電視法制節目特質、創作與開發》(2003.10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副主編);
5、《創意起底——文化創意產業先鋒思維解碼》(2009.1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主編);
6、《我的傳媒夢》(三十位傳媒精英的青春對話)(2011.12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主編);
7、《新型城鎮化與文化發展研究報告》(2013.12光明日報出版社;副主編)
8、《對話創意領袖——25位文化創意產業精英的創業秘籍》(2014.9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主編);
9、《網羅城鎮:未來城市的想像力》(2016.1智慧財產權出版社,合著)

主要研究成果

1、《傷心的家》節目榮獲中央電視台‘99“3.15”全國維護消費者權益特別節目獎三等獎;
2、《上門女婿》第九屆中國人口新聞獎(電視專題類)二等獎(國家級);
3、《致富背後的故事》獲第九屆中國人口新聞獎(電視專題類)三等獎(國家級);
4、國家教育部課題《中國電視法制節目建設》。
5、《我們的心》(MV)(中國傳媒大學 宋慶齡基金會聯合出品 擔任總策劃)

在研項目

1、中國傳媒大學亞洲傳媒研究中心的重大研究項目《文化創意產業文獻信息庫建設》(子項目負責人);
2、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共建項目《奧運背景下的北京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研究》(子項目負責人);
3、中國傳媒大學教改立項項目《基於中國傳媒大學校友信息平台的第二校園建設》(項目負責人);
4、海南廣電戰略規劃(子項目負責人);
5、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研發與人才培訓基地項目《高校文化創意產業孵化器研究》(項目負責人);
6、2009年中國傳媒大學科研培育項目(重點和優勢學科)《中國邊境地區媒介生態與跨文化傳播研究》(項目負責人);
7、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科學發展觀視閾下創新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研究》子課題“科學發展觀視閾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主體研究”項目負責人;
8、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特別委託項目《<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起草與研究》課題組成員;
9、科研項目《新媒體時代與輔導員綜合素質提升研究》課題負責人;
10、校級科研項目《“文化定福莊”政策研究及建議》課題組成員;
11、橫向課題《隆化文化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課題負責人;
12、橫向課題《唐津運河文化產業園發展規劃》課題負責人;
13、橫向課題《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數位化保護研究(“冀東三枝花”)》課題負責人;
14、橫向課題《天津市濱海新區文化產業發展規劃》課題負責人;
15、橫向課題《普洱市品牌農業五年發展規劃》課題負責人;
16、中國優質農產品開發服務協會委託課題《品牌價值評價農產品》國家標準起草諮詢課題組組長。(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公告(2014年第27號)正式發布《品牌價值評價農產品》國家標準(GB/T31045-2014),該標準於2014年12月31日起正式實施)

觀點選登

1、“大學生創新教育應注重“五商”的培養。”
2、“鳳凰學院應當發展成為具備產學研一體化特色的中國傳媒產業界高端教育、培訓與研究旗艦機構。”
3、“鼓勵在校學生通過文化創意自主創業”、“文化創意產業的未來應當是原創、生產和行銷三個環節資源整合的產業鏈,我們始終為之努力的目標就是培養打通這三個環節的專業創意人才”。
4、“從文化創意的角度看待傾城計畫,傾城計畫提供了一個很新穎的角度。”
5、“不能忽視來自於網路的公益力量。網路公民通過虛擬社區的方式,各展所長,將分散的社會力量更容易的集中在一起,更省時有效的展開了公益活動。”
6、“中國的動漫人不應該孤軍奮戰,應該形成一個全產業鏈條。除轉變自身觀念外,還應該得到國內企業的支持。”
7、“作為文化創意產業的重要基地之一,國家大劇院在開幕運營以來在文化創意事業中作出了重大貢獻,從藝術文化的角度為這個社會增添了更多魅力和享受。”
8、“隨著移動互聯技術的日臻完善,微視頻能滲透到生活的每個角落,微視頻將為平遙影像大展等獨特文化景觀帶來全新的呈現模式,並賦予這些文化景觀更富生命活力的發展動力。”
9、“我國同類影視題材泛濫現場嚴重,在一定程度上是我們影視產業創新能力不夠的表現。”
10、“中國的文化資源很豐富,但是我們挖掘資源和整合資源的程度不高。美國充分利用本國和世界各國的資源元素,並將之變成自己的影視產業資源開發,許多帶有中國元素的影片,卻被美國人整合利用行銷全球。”
11、“校友崔永元的《口述歷史研究》課程開啟歷史研究影像模式。”

活動報導

1、2005年4月15日,參加何慶魁《聖水湖畔》研討會。
2、2005年5月17日,出席中國傳媒大學第21屆"廣院之春"歌手大賽決賽。
3、2008年5月30日,出席中國傳媒大學洛陽教學科研實習基地揭牌儀式。
4、2005年7月15日,出席中國傳媒大學2005年暑期社會實踐出征儀式。
5、2005年8月,帶隊參加中國傳媒大學中國電影調研社會實踐團。
6、2005年10月9日,參加“‘岩松看台灣’報告會暨中國傳媒大學2005年讀書節開幕式。
7、2010年5月21日,參加中國傳媒大學河北校友會成立大會。
8、2007年10月27日-28日,出席“創意中國·和諧世界”論壇—北京文化創意產業國際論壇並發布《北京宣言》。
9、2008年11月17日、18日,先後出席中國傳媒大學東北師大附中、吉林毓文中學優質生源基地揭牌儀式。
10、2008年12月15-16日,出席第三屆“創意中國·和諧世界”文化產業國際論壇並發布《承德宣言》。
11、2012年9月,出席《唐津運河文化產業集聚區發展規劃》徵求意見座談會。
12、2012年9月19日出席並主持由《新京報》社主辦的“新戰略、新驅動、新發展—2012文化創意產業(北京)峰會。
13、2013年6月21日,出席北京市文化局重點課題《北京市文化建設頂層設計》結題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