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境域,地質地貌,島嶼,海岸,氣候水文,氣候特徵,潮汐海流,入海河流,自然資源,海洋水產,濱海砂礦,海塗資源,旅遊資源,特產資源,社會經濟,漁業生產,海水養殖,航道航運,港口,航線,
位置境域
博鰲港灣,位於瓊海市嘉積鎮之南20公里博鰲鎮,萬泉河、九曲江匯合該港灣後入海。港灣海岸低平,港灣內幾乎布滿礁石,航道穿越礁石之間,合圍成大潮時,港口常淤淺,以致木帆船亦難航行,以後航道又逐漸恢復。
地質地貌
島嶼
東嶼島,在瓊海市境內,位於博鰲港內的萬泉河與龍滾河交匯處。其地理位置:北緯19°08′39″,東經110°34′06″。東嶼島岸線長5.30公里,島長1.93公里,寬0.78公里,面積為1.51平方公里。該島為河口泥沙沖積而形成的沙島,地勢平坦,無基岩出露,海拔為1.1米。島上生長有椰子樹、高大喬木及灌木叢。島上水源充足,有農田,以種稻的水田為主。每年颱風季節,洪水常常淹沒島上的農田和平地。東嶼島隸屬於瓊海市博鰲鎮,島上有潭沙、樂美、卡吉、高坡、大元、下坡和來園7個自然村,有670多人。居民主要從事農業,種植甘蔗、水稻。近年來,家畜飼養的數量大大增加。有部分居民從事捕撈和海水養殖業。島上建有道路、水電站,還有村委會、醫院、學校、郵電局等公益服務機構。
沙坡島,是三個島嶼中面積第二大島,總面積為0.8平方公里。島上建“林克斯”風格的高爾夫球場。
鴛鴦島,在成立會址的對面有個樹木叢生的小島,它的名字叫作“鴛鴦島”。它是三個島嶼中面積最小的島嶼,總面積僅為0.2平方公里。鴛鴦島尚未開發,在未來的旅遊規劃當中,它將被建設成為水上娛樂中心和水上購物中心。
海岸
博鰲灣內有紅樹林海岸。博鰲港口門北側沿岸均有花崗岩低丘海岸。博鰲鎮內有沙質潟湖海岸。
氣候水文
海水錶層水溫多年平均為25.1℃。沿岸表層鹽度變化與河流入海水量的變化相對應。潮汐類型為不正規半日潮和不正規日潮,平均潮差不到1米。由於受地形影響,表層海流均具風飄流性質,浪向以偏南出現頻率大,全年平均波高較大,為1.0米左右。
氣候特徵
博鰲港沿海岸段年平均日照時數大多數年份為1500~2200小時,且年際間變化相對穩定;年平均氣溫為24℃;年降雨量為1729~2141.4毫米;影響本岸段的颱風平均每年有4.3個,颱風影響盛期是8~10月,占全年總數的71%,尤其以8月份為最多,占全年的31%。
潮汐海流
該港灣屬正規全日潮港灣,夏、秋、冬三季波涌大,但不影響港灣內船隻的進出與避風。春夏多刮南風,秋冬季為西北風,風力以南風最強,颱風在該港灣登入時,風力可達12級以上。
潮汐:博鰲站(東經110°35′,北緯19°09′),平均潮差0.75米,最大潮差1.89米。
海浪:海南省海域的海浪以風浪為主,涌浪少於風浪。4~9月浪向大抵以西南浪為主,10月至次年3月以東北浪為主。東岸多出現偏東南與東北浪。
海流:海南島東部沿海的潮流性質為不正規日潮流和不正規半日潮流。
表層海水溫度:海南省海域屬熱帶海洋,表層海水受太陽輻射、氣溫、海流等影響,水溫較高,而年溫差較小,為熱帶海洋生物的生長、繁殖提供了良好條件。年平均水溫約為23℃~28℃,大致自北往南遞增。冬(1月)、夏(7月)季的表層海水溫度分布趨勢略相似。瓊東沿岸的清瀾站的表層海水溫度的年變化春夏秋較高,為28.8℃~29.7℃,12月至翌年的1~2月較低,為19.9℃~21.2℃。
表層海水鹽度:春季:博鰲港鹽度由港區的31.31‰遞增至港外的33.40‰。夏季:博鰲港和港北港外緣鹽度大於34.60‰。秋季:博鰲港最低,鹽度值為0.06‰。
入海河流
萬泉河,全長156.6公里,流域3693.22平方公里,總落差523米,年均流量163.9立方米/秒,為海南島第三大河流。上游分南北兩支,南支以乘坡河為主,發源於五指山林背村南嶺,長109公里,集雨面積1387平方公里,落差531米;北支以大邊河為主,發源於黎母嶺東南部的風門嶺,長92公里,集雨面積1212平方公里,落差223米。兩支流在合口咀匯合,流經會山、石壁、龍江、萬泉、溫泉、嘉積、上埇、中原、朝陽、博鰲等10個鄉鎮注入博鰲港。
九曲江,發源於與萬寧縣交界處的放牛嶺,流經會山鄉中平仔、南塘,折入文市鄉的九鐵、橋園和中原鎮的九冬嶺後,流經九曲江鄉的北岸、沙美,與萬寧縣的龍滾河匯合注入博鰲港。全長49.7公里,流域面積277.62平方公里,年均流量11.4立方米/秒,平均坡度0.8‰,總落差67.98米,可利用落差34米,河道彎曲係數1.53。流域境內植被茂盛,保水性良好。下遊河床平緩,常發生澇災。
龍滾河,發源於三更羅鄉天秤嶺,海拔高程640米,流經內羅、軍田、東樂、植物園、雷公灘、加坦、龍滾,從沙美內海會合九曲江匯集於博鰲港,然後流入南海,幹流長47.7公里,流域面積214平方公里,流域平均寬度4.48公里,河床平均坡降2.08‰,總落差642米。沿河轄屬北大、東興、祿馬、東嶺及龍滾等五個鄉、鎮、場。居住有漢、黎、苗、壯族,計共人口24843人。流域範圍內現有耕地面積26867畝。其中水旱田19830畝。規劃實現後可開墾達耕地面積34920畝,其中水旱田25320畝。
自然資源
海洋水產
海南省海域的經濟魚類有600種以上,主要經濟魚類40種、蝦類17種、藻類162種、貝類45種、主要海參8種、海龜5種。主要經濟魚類中,上中層魚類主要有藍圓參、鮐魚、小公魚、青乾魚、扁舵鰹、青鱗魚、弓頭燕鰩魚、烏鯧魚、康氏馬鮫魚、寶刀魚和鰳魚等。其主要漁場有北部灣、三亞、大洲、博鰲、清瀾等,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海區均有上中層魚類分布。底層魚類主要有紅鰭笛鯛、金線魚、馬六甲鯉、印度白姑魚、長條蛇鯔、二長棘鯛、五棘銀鱸、黃鰭馬面、海鰻、大黃魚、帶魚、灰星鯊和石斑魚等。其主要漁場有博鰲、崖州石埋邊、夜鶯島、金古嶺、東落嶺、昌化、北黎、海頭、三亞、鶯歌海漁場、北部灣的東、南海漁場以及臨高縣至儋縣的淺海和港灣也有分布。
蝦類有斑節對蝦、溝對蝦、日本對蝦、紅斑對蝦、墨吉對蝦、刀額對蝦、近緣對蝦、典型新對蝦、周氏新對蝦、哈氏仿對蝦、亨氏仿對蝦、細場仿對蝦、刀額氏對蝦、魚額仿對蝦、須赤蝦等。
主要海洋軟體動物有烏賊(墨魚)、魷魚、海參(有梅花參、黑乳參、方刺參、蛇目參、糙參、白妮參)、沙蟲等。
貝類有白蝶貝、馬氏珍珠貝、近海牡蠣、翡翠貽貝、鮑、泥蚶、章魚等。
蟹和海龜中,海南的“和樂蟹”在港澳享有盛譽,海龜有較高的經濟價值。每年4~7月,是西沙捕捉海龜的季節,在博鰲港口“聖公石”沿海一帶,一年四季均有捕獲。
主要藻類有拔石花菜、麒麟菜、江蘺、沙菜等。
濱海砂礦
博鰲鋯英石、鈦鐵礦礦區,位於博鰲鎮北東側濱海平原區。1959~1960年,廣東省地質局715隊勘探。礦體貯存於一級階地細砂層中,共有6個礦體,其中3號礦為主礦體,長5800米,平均寬628米,厚3.6米。鋯英石品位2.76千克/立方米、鈦鐵礦5.1千克/立方米(二號礦體33.2千克/立方米),求獲儲量鋯英石為中型礦床,鈦鐵礦為小型礦床。
海塗資源
瓊東(文昌~萬寧)沿海海塗:瓊東一帶沿海海灘面積為19.47萬畝(1.298萬公頃),占全省海塗面積的27.9%,其中瓊海市海塗面積為3.81萬畝(2540公頃),主要集中在三個片:博鰲河口片、潭門、福田河口片和長坡河口片;萬寧縣海塗面積為2.12萬畝(約1413.3公頃),主要分布在港北灣和東澳港一帶。
旅遊資源
萬泉河出海口,位於博鰲鎮。集三河(萬泉河、龍滾河、九曲江),一港(博鰲港)、兩島(東嶼島、鴛鴦島)風景精華於一地。海濱沙灘細白,海河水相映,風光秀麗迷人,被專家評價為世界河流出海口保持自然風光最好的旅遊景點之一。
聖石捍海,博鰲港聖公石,屹峙港門,狀如累卵,近有三江古廟。今闢為旅遊開發區。
博鰲水城(亞洲論壇成立會址、永久會址),以東嶼島為中心,規劃41.8平方公里,其中有24平方公里的環狀生態控制區。已開發出第一期工程的十多個個項目,包括博鰲索菲特大酒店、博鰲金海岸溫泉大酒店、博鱉高爾夫球場會所、500畝園林景觀,以及國際友好村、友好林等,初步形成集溫泉酒店、別墅、國際會議、高爾夫、萬泉河水上旅遊等為一體的休閒度假勝地。
“玉帶灘”自然奇觀,位於海南萬泉河出海口的玉帶灘,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總部以分隔海、河最狹窄的沙灘半島列入吉尼斯之最,潔白的玉帶灘猶如一條長長的玉帶橫臥在萬泉河與南海之間,把萬泉河與南海隔開。外側南海煙波浩淼,一望無際,內側萬泉河,沙美內海的湖光山色,內外相映,構成了一幅奇異的景觀。佇立玉帶灘,一海一河,一鹹一淡,一動一靜,恍然身臨仙境。因其為世界上最狹窄的分隔海、河的沙灘半島,而被載入吉尼斯世界大全。
特產資源
港灣及港灣附近海域盛產魷魚、馬鮫魚、石斑魚、鮪魚、鯧魚、三園魚、飛魚、海鰻、鯡鯉、龍蝦等著名海產。
社會經濟
漁業生產
每年2~9月為旺汛期,屆時,有島內外漁船200多艘雲集博鰲港灣,與附近潭門港的漁民一起到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海域進行捕撈作業。
海水養殖
海水養殖有灘涂養殖和淺海養殖。1986年,長坡、潭門、博鰲等地的養殖專業戶,大規模興建蝦塘,利用海水飼養蝦、蟹。淺海養殖以麒麟菜為主。沙荖港至潭門港一帶,淺海珊瑚礁上盛產麒麟菜。清末民初,商賈曾在此設立菜廠,僱請漁民采撈,曬乾後運銷外地。此外,1968年試養大型企鵝珠母貝游離珍珠獲得成功,首批共獲8~14毫米直徑大型正圓珍珠39粒。1973年後停止養殖。
航道航運
港口
博鰲港,古稱北鵝港,亦稱北鰲港,位於海南島東部海岸線上,位瓊海市東南15公里,東北距潭門港10公里。該港灣解放前屬自然漁港,1952年初才開始建立碼頭和漁港設施。港池呈彎曲形,長1000米,寬100米,最高潮水位1.6米,最低潮水位0.1米,水深0.5~3.5米。港口狹窄,港門礁石較多,且兩邊為流沙咀,航道港池受季風和洪水影響而常發生變化,回淤嚴重,外來船隻需引水員領航。。是萬泉河和龍滾河匯合入海處的小型河口漁商港。港口有公路直通縣城嘉積鎮,連線海榆東線公路,博鰲至嘉積20公里。海上可通航于海口、清瀾、鋪前、新村、三亞等港口。博鰲—海口120海里,博鰲—清瀾34海里,博鰲—新村77海里,博鰲—三亞113海里。內河航運,在萬泉河水上漲期間,原有客、貨船通嘉積鎮。博鰲港直接經濟腹地是瓊海市,農產品有糧食、油料、橡膠、胡椒等,工業產品有食糖、鈦礦、花崗岩等。花崗岩儲藏量達8億立方米,石墨礦儲藏量1700噸。該港進口貨物有糧食、化肥等,大部分從海口和湛江地區運來,出口貨物主要是鈦礦、農副產品,運往湛江等地區。年吞吐量為2萬噸左右。博鰲港附近的博鰲漁場則在港口門外大海不遠,機帆船行駛1小時便可到達,這些漁場適宜各種捕撈作業。漁場盛產垃魚、馬鮫魚、石斑魚、鮪魚、鯧魚、蘭園魚、飛魚、海鰻和緋鯉、龍蝦等著名海產品,銷往港、澳地區。每年2叫月漁汛旺季期間,島內外漁船約200艘在此進行捕撈作業。秋冬漁汛期還有台灣、香港漁船來此捕魚。
航線
據明《正德瓊台志》記載,明代海南環島海上通航的航線有:東路:(自海口)半日至鋪前港,半日至文昌青藍頭,一日至調懶港,半日至樂會博鰲港。據民國《海南島志》載,清瀾—三亞線,經會同縣(今瓊海)調樓港、樂會縣(今瓊海)博鰲港、萬州(今萬寧)連塘港、崖州臨川(今三亞)港,航程128海里,三日可抵。建國後,有海博線(海口~博鰲,350噸)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解除海禁之後,允許海口商人出港貿易,當時,海南有大號帆船(海船)自海南沿海的保平、三亞、陵水、博鰲、清瀾、鋪前、海口、新英、海頭、北黎、鶯歌海等港口往來於安浦、江門、澳門、香港、廣州各埠。
海南~南洋線:由本島鋪前、清瀾、博鰲、藤橋、三亞、海頭等港往來於安南、暹羅及南洋群島之帆船。順風十餘日可至,逆風或一兩月。容量由千餘擔至1萬擔,每年出入口船平均約百餘艘。冬季北風期時由海南出發,翌年夏季南風起時駛回原港。此等帆船除載各種貨物外,並附搭人客,取費數元,乘客亦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