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納爾畫化妝

皮埃爾·博納爾(1867-1947),經常被稱為“遲到的印象派”,是位謳歌法式生活的畫家。其筆下的女人、寵物或茶會的世界,儘管受到中產階級的歡迎,卻也遭到嚴厲的批判。 油畫《化妝間》創作於1908年,作品展現的場景是位於巴黎歌劇院的主題為“現代”的包間,這是19世紀末非常受推崇的主題。畫中站立的是加斯頓,其右手邊是他的嫂子,左手邊是他的妻子,後方則是他的哥哥約瑟夫。即便只是一幅定製的畫作,博納爾也沒有把它當成一般習作來對待,而是加入了自己對構圖以及色彩的思考。在加斯頓的兩側,博納爾分別採用了兩種對比色塊。左邊的明橙色使人物具有動感,而右邊的暗紅色則把人物完全隔離起來。畫中各個人物之間沒有任何眼神交流,而且透露著一種疲乏感,無不讓人聯想起馬奈的《陽台》。 方可:博納爾這位畫家十分懂得通過色彩和圖形變化來使畫面富於美感。這幅畫呈現的是幾位人物在巴黎歌劇院內的閒適一刻。畫中,博納爾充分運用了眼神的錯視感,並將畫面構圖、可見與不可見等元素進行協調變換。 田學森:他的畫面大染缸般五顏六色,此畫構圖突破常規,中間男子頂天立地,取一部分頭部,令畫面延伸出去。畫面氣氛惆悵,右下方一亮麗女子端坐,背景兩人物處理模糊。

基本介紹

基本信息,簡介,

基本信息

【名稱】博納爾畫《化妝》
【類別】油畫名畫
【年代】作於1914年
【作者】皮埃爾
【規格】120×80厘米
【屬地】現藏巴黎現代藝術博物館

簡介

19世紀後期,法國以巴黎朱理安美術學院初級班學生保爾·塞留西埃(Paul Sérusier)為首,組織了一個新藝術團體,名為"納比"派(Nabi,希伯來語,即"先知"之意,以否定一切學院派,革新繪畫自負)。他們聲稱:藝術乃是藝術家把自然轉化為個人的審美隱喻,也是一種視覺符號。阿旺橋的高更是他們的啟迪者;法國象徵派和日本木刻版畫是他們引路者。參加這一畫派的有:德尼(Denis)、伊伯爾(Ibels)、朗松(Ranson)、畢奧(Piot)、盧塞爾(Roussel)、維亞爾(Vuillard)與博納爾等。這個名稱據說是一位詩人亨利·卡扎里(Henry Cazalis)用諷刺的口吻提出來的。當時這一畫派旨在反對同時代的印象派,說他們以"視覺的寫實"代替了討厭的"再現的寫實",提出要熔藝術家的智慧、想像、抒情和神秘於一爐。畫家博納爾就是這一畫派的典型代表。
皮埃爾·博納爾(1867.10~1947.1)出生在羅斯的豐特內。 父親是多菲內人,母親是阿爾薩斯人。他初學法律,1888年在政府機關工作,只在業餘去美術學校。後入朱理安美術學院和巴黎美術學院學了一年素描,在學院裡與塞留西埃交往甚密。1890年,開始在蒙馬特爾與德尼、維亞爾合組一個畫室。是年4月,巴黎美術學院內舉行了日本美術展覽。博納爾一夥從日本版畫上看到一種形式的風格化,有規則的點狀平塗,色彩的自由處理,不受真實局限的藝術形象。他決意在實踐中加以效法。在博納爾的許多作品中,如描繪點著油燈的房間,躺在床上的裸女,城市的街景,桌上的靜物,等等,採取一種模糊不清的、隱隱約約的色光,很少用原色,以中間調子為主,但層次強烈。他這樣默默無聞地探索了好幾年。
1898~1899年間,博納爾的藝術形象越來越不穩定,只表現一種氣氛。他採用銀灰、寶藍、玫瑰紅與綠色來表現室內環境。把室內燈光或火爐光用土黃、深紅來強調,讓室內的裸體女人的膚色也染上金黃,又使這種金黃色溶化在其他細節的光的反射中,這幅《化妝》在光色的表現上,有上述特點。
《化妝》的構圖受印象派德加的影響,只強調偶然性因素。但博納爾不喜歡印象派的光色表現,他給予強化。室內光很耀眼,女裸體的高光區擴大。金黃色調子影響到整個室內,紅色,玫瑰色加黃色布滿在四周。而左側一半,由於背光,與右側一半形成對比。背光處呈紫色。靠視窗的大鏡子處,是火熱的暖色。
博納爾在處理色彩時有許多矛盾。他一方面批評印象主義過於忠於自然:一方面又讚美他們善於觀察。他說:"當然,我的朋友和我要繼續印象派畫家的探索,而且設法去發展它們,並期望在他們的自然主義色彩感受方面超越他們。"從這幅畫上可以看出,博納爾為尋求光線的奧秘,已完全忽略了客觀物體的結構。
博納爾和維亞爾是好朋友。維亞爾是個單身漢。博納爾卻很早就在追求一個女郎,1925年和她結了婚。這個女子經常出現在他的畫上。上述畫上的裸女也是這位被他熱烈追戀著的女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