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設計與開發虛擬仿真實驗

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設計與開發虛擬仿真實驗是南開大學建設的虛擬仿真實驗課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設計與開發虛擬仿真實驗
  • 課程負責人:張婧文
  • 建設院校:南開大學
  • 授課教師:劉毅、馬嬌
課程性質,教學目標,

課程性質

課程背景
博物館文創產品是以博物館資源為開發基礎,來源於個人或集體創造,具有智慧財產權,承擔文化信息傳播功能的消費品。近年來,隨著文化消費的興起,博物館文創產品的消費市場呈現爆發式增長,潛力巨大。與此同時,國家先後出台系列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和推動文化產業或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政策檔案,如《國務院關於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若干意見》《關於推動文化文物單位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若干意見》和《關於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見》等。但在文創產業迅猛發展的過程中,也暴露出文化資源利用不當、產品創新力不足、產品形式單一、社會功能拓展不夠等問題。
《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設計與開發》和《文物學概論》課程作為文物與博物館學專業本科教學中的基礎課程,將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的政策導向、創意方案、研發流程、行銷推廣及系統評估等作為教學內容,培養學生文物合理利用意識,提高學生文創產品設計創作能力。但由於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流程複雜,學生理解難度大;吸收、轉化、加工文物的文化元素周期長、產品生產耗資高,實訓可行性低,因此基於靜態圖文的傳統教材和基於動手實踐的傳統實驗教學模式均無法實現教學目標。目前該類實驗教學課程在各高校本科教學中十分缺乏,理論與實踐嚴重脫節。
本項目針對課程教學難點,緊扣教學大綱要求,深挖一線教師課堂實驗教學環節各個痛點,堅持“學生中心、問題導向、學科融合、創新實踐”的實驗教學理念,按照“能實不虛、虛實結合”的原則,對教學問題進行針對性改善。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設計與開發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以南開大學博物館館藏精品文物資源為基礎,以多學科交叉研究成果為支撐,以行業人才需求為導向,整合實踐及教學經驗,將博物館文創產品的創意方法、研發過程具象化,引導學生提取文化元素,創意設計產品,在大幅度節約實訓成本、規避操作風險的同時,幫助學生直觀理解、闡釋與呈現創意性設計思維,快速掌握相關設計要點和技巧,提高教學效率。

教學目標

1、提升學生對文創產品設計與開發流程的基礎性認知。通過虛擬仿真技術使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流程可視化,引導學生進行文創設計理論學習、經典案例仿真、文創產品自主創作和展示交流;使未經過系統產品設計訓練的文物與博物館學專業學生通過本實驗,體驗博物館文創產品的設計流程,掌握文創產品設計的市場調研、思維方式、基本要素、設計方式、打樣生產、行銷與推廣等環節的系列知識點,深入理解文創產品設計基本思路,實現對文創產品設計理論的深度學習。
2、促進學生將文創產品設計與開發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實驗提供豐富的文物素材,系統的文物知識解讀,豐富的產品模型及易於操作的設計工具,解決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流程複雜、製作周期長、打樣成本高的問題,降低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的“技術性”門檻,使文創產品設計對非設計學專業學生更可及;使學生掌握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技能,為今後的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3、提升學生創意思維的表達與闡釋能力。通過“自主創作”模組,學生可對文物元素進行高效提取和個性化設計表達,從而進一步加強對文物內涵的理解,提升藝術審美素養,增強學習中的創新意識和創造性,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4、強化文創產品設計與開發的美育教育功能。利用公共數據開放平台,向廣大公眾開放設計系統,讓更多人能夠參與到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中;搭建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共享交流平台,形成獨特的考核互評體系,促進教師、學生、文博愛好者、行業工作者等各個群體的交流互助、共同進步。通過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讓公眾更了解博物館與文物,培養公眾創新精神,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提升民族文化自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