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書名:博古叢刊(第9輯)
- 作者:彭衛國
- ISBN:7806941258
- 頁數:111頁
- 出版社:廣陵書社
- 出版時間:2005年10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32開
圖書信息,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圖書信息
第1版 (2005年10月1日)
ISBN: 7806941258
條形碼: 9787806941256
尺寸: 21.1 x 14.4 x 0.6 cm
重量: 181 g
內容簡介
本輯《博古》叢刊共收錄二十餘篇文章。
從知識性方面來說,在陶瓷方面有朱裕平的《淺絳彩的工藝方法和繪畫方法》,為我們提供了收藏和鑑賞淺絳瓷的必要知識;在玉器方面,有華慈祥的《神遊於宗教與世俗問的佛像——玉佛》和張明華的《吉祥玉及口彩》兩篇,可資參考。徐建融先生的《藝術市場上的書畫鑑定》一文,密切結合市場,針對書畫鑑定中存在的新情況和新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和應對方法,極具現實的指導意義。本文共分四節,上期已刊兩節,本期續完。
來新夏教授對於新近發現的一批有關北洋軍閥史的信札,進行了認真的閱讀與辨析,認為:“新史料之發現並及時報導,應是研究者的福音。但共望能於發表前有一基本評什,不過事誇張,以求實際。”反映了老先生對於史料工作的重視與嚴肅態度,同時也是對我們辦刊工作的要求與指導。
從欣賞性方面來說,作家山谷談故宮博物院收藏傅抱石畫的文章,為我們提供了一些重要的史事與掌故遺聞,很有可瀆性。
本輯還有兩篇介紹收藏軼事的文章。一篇是蔡耕所寫《唐雲與收藏》,介紹了老一輩收藏家的風範,他們的收藏理念與心態,很可以成為新一代收藏家和收藏愛好者的楷模。另一篇足年輕的成功的收藏家張偉先生自述電影文獻資料收藏的經歷,也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經驗。
最後還要向讀者推薦的文章是林豪的《遙記師友王一榴》。林豪先生是一位年已九旬的老書店工作者,七十年前曾涉足漫畫界,本文是他對我國最甲一代漫畫家王敦慶的回憶與紀念,其中有許多涉及到美術界的史料,十分難得。
圖書目錄
特稿
4 山谷 故宮收藏的傅抱石畫
玉器鑑賞
8 華慈祥 神遊於宗教與世俗間的佛像——玉佛
15 張明華 吉祥玉與口彩
賞陶識瓷
27 朱裕平 淺絳彩的工藝方法和繪畫方法
33 吳德宏 高郵出土白瓷考
書畫品鑑
35 華振鶴 唐雲《竹下小雞圖》
37 高恩德 從徐行恭的書法扇面談起
39 沈正鐘 漢隸《建初買地刻石》拓片
古幣賞析
41 聶保昌 古幣珍品金質“宣和元寶”出士紀實
44 陳逸民 南帛錢牌
書畫鑑定
47 徐建融 藝術市場上的書畫鑑定(續)
百家書話
52 陸象賢 獨樹一幟的《中華郵工》月刊
54 虎闈 展開《開展》
56 翁長松 倪貽德和《東海之濱》
58 韋力 芝蘭齋書
史料述評
63 來新夏 讀北洋軍政要員信札
收藏軼事
67 蔡耕 唐雲與收藏
我與收藏
77 張偉 我的電影文獻收藏
86 平安齋主 平安齋收藏影吉瓷散記
89 武延康 趙朴初《毛主席輓詩》手稿
91 陸其國 一塊“佛手牌”味素老廣告牌
藝壇人物
93 林豪 遙記師友王榴
103 周建國 藝專且精吳朴堂
藝術市場
108 余醒許歡2005秋季上海國拍博古齋專場書畫古籍精品先睹記
文摘
具有多樣性用途的明代玉佛
兩宋時期零星出現的玉佛在明代有了較大的發展,特別是明代中晚期,玉佛己具有多種功能,或為佛堂供奉,或作案頭擺設,或是隨身攜帶,玉佛是一種更富有中國文化特色的佛教雕刻。
明代山上的玉佛計有:明嘉靖年問江蘇蘇州王錫爵墓的釋迦佛像、明中期上海陸深墓的觀音像、上海松江明墓的釋迦佛坐像及明萬曆北京定陵嵌於鎏金銀簪中的釋迦佛像等。
王錫爵墓釋迦佛像(圖一):螺發,面相豐滿,五官陰刻,以上下兩條弧線表示眼眶,中間一道橫線以示眼珠;鼻為上下粗細相似的直鼻,並與眼、嘴相連;小口,與鼻同寬。著通肩袈裟,局部飾格線紋,袖口飾鋸齒紋。右
手置於胸前,左手下垂,赤足。
手置於胸前,左手下垂,赤足。
松江明墓釋迦佛坐像(圖二):螺發,頭大而飽滿,雙耳垂肩,向部刻畫與王錫爵墓釋迦佛像相似,只是鼻為楔形鼻;著右袒袈裟,跏趺坐於蓮座。
上海陸深墓觀音像(圖三):高5.5厘米,頭戴花冠,面相圓潤,表情慈祥,肩披帛,面部陰刻同王錫爵墓釋迦佛像,著對襟長衣,右下持雲帚。此像刻畫粗獷,陰刻線條粗且生硬。
由於北京定陵的釋迦佛像照片模糊,且不論。總結此三件出土玉佛可知明代玉佛具有如下特徵:
一、皆為小型玉佛,陸深墓觀音像高5.5厘米,王錫爵墓釋迦佛像原考古報告稱為小玉佛,松江明墓釋迦佛坐像據知情者告,也是小個。
二、此三件玉佛具有明代玉雕人物面部的典型特徵,頭較大,臉渾圓,陰刻上下弧形眼眶,巾問橫線,直鼻或楔形鼻,口寬同於鼻寬。
三、在土雕工法上具有明代玉器雕工風格卡H率、線條剛直、衣紋粗硬的特點。
明代傳世玉佛的風格與出土玉佛有所區別。傳世玉佛器型較大,圓雕,做工也較精細、逼真。這或許是作為佛堂供奉或文房清玩的玉佛,大概不會輕易葬入墓葬吧。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明晚期青玉菩薩像(圖四),叫玉持珠觀音像(圖五),明玉送子觀音像等。像高一般任10~30厘米問,立體圓雕,面部以推磨之法琢出五官,衣紋線條或硬直或柔中帶剛,整體效果有莊重、淳樸和溫潤之感。
傳世與出土的玉佛在樣式、風格和做工上的不同,恰好說叫明代玉佛在功能上的多樣性,不一樣的玉佛是為了滿足不同的用途。
一、供奉於佛堂
明代社會各階層,上至帝王,下達庶民,對佛焚香禮敬是日常事。在家中設一佛堂,供奉一尊較為小型的佛像,以便時常向佛祈願、禮拜。明代晚期的文震亨(1585~1645)在《長物志》卷九“佛堂”一節記述了明人在佛堂
供奉小型佛像之事,此處的小型佛像是指相對於石窟、寺廟的大型佛像而言,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的尺寸在1O~30厘米的玉佛是十分適宜在家中供奉的。
供奉小型佛像之事,此處的小型佛像是指相對於石窟、寺廟的大型佛像而言,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的尺寸在1O~30厘米的玉佛是十分適宜在家中供奉的。
二、置十書房案頭作為文房清玩
明代文人注重書房的布置。簡潔流暢的明式家具,風格多樣的文房用品,以及室內的熏爐、暖爐、燈具和置於書案、幾桌上的盆景、古琴、古物等,共同營造出雅致怡情的文人空間。玉佛可以供於案頭,可以向之祈願,也可以作為一件玉雕欣賞甚至把玩。此類用途的玉佛尺寸也應較為人些。
三、某些玉佛可以隨身攜帶
有些玉佛可以置十特製的盒中隨身攜帶,以便使用者在外山旅行途中隨時與佛結緣。此類玉佛一般器型扁平,正面弧凸,背面平直,有對穿孔可與盒壁系接,有利玉佛穩妥地安身盒內。如上海文物商店藏的明白卡釋迦佛像(圖六)。此類上佛尺寸較小,大多在3~5厘米左右。
四、某些玉佛可作鑲嵌之用
某些玉佛可包鑲於金屬製品內,成為金玉複合工藝品。如上海陸深墓的觀音像(圖三)包鑲於金插扦中,北京定陵的釋迦佛立像嵌於鎏金銀簪里。此類玉佛亦為小佛。P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