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麻姑島村位於海陽市西南部,地處東經120°53′、北緯36°37′。北與中麻姑島村接壤,西、南、東分別與萊陽市羊郡鎮、即墨市豐城鄉、本市海頭村隔海相望,隸屬行村鎮,北距鎮政府駐地6.5公里,東距市政府駐地39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麻姑島村
- 命名原因:相傳麻姑曾雲遊來此
- 特產:小麥、玉米、花生、大豆等
- 地點:海陽市西南部
- 總面積:1平方公里
- 人口:300人(2002年)
概況,社會進步,組織建設,
概況
相傳麻姑曾雲遊來此,故命名麻姑島。清康熙年間(1662-1722年),王姓十一世祖王允還、王允福兄弟二人自行村遷此建村於麻姑島南端,遂命名南麻姑島村。全村轄區總面積約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0公頃,適宜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花生、大豆等。開發近海灘涂面積4公頃,主要養殖蛤蜊、蟲益蟶等貝類。 2002年,全村100戶,300人,皆為王姓,均屬漢族。
社會進步
文教科技1970年,成立南島國小,時有教職工2人,學生20餘人。1982年,村國小併入中島國小。2000年,併入何家學區國小。自建國至2002年,全村考入大中專院校的學生4人。 本村重視科技教育,經常與水產局、邊防站聯繫,加強對漁民的業務培訓,使本村的船長、大副全部持證上崗。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糧食不足100公斤,生活異常艱苦。建國後,村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1962年,全村人均糧食為130公斤。1978年,人均糧食300公斤,全村收入4.95萬元。2002年,全村人均存款1700元,有運輸車2輛,機車36輛,電話70部,彩電100台,行動電話26部,電冰櫃75台,洗衣機3台。 村莊建設建國前,村內街道不整,破爛不堪,村民住房以草房為主,人均居住面積不足5平方米。1982年,村統一規劃了街道和房屋建設。到2002年,共完成規劃面積25000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積30平方米。 集體福利1971年,村合作醫療站建立,村民平常用藥藥費報銷50%,病重住院藥費報銷70%。1978年以來,隨著集體經濟的不斷發展壯大,村民的福利逐步提高。1983年,投資3萬元,全村用上了電網供電。1987年,投資5萬元,安裝上閉路電視,同年,安裝了100門電話交換機。1988年春,與市運輸公司聯合開通了南島到煙臺的公車。1997年,投資10萬元修水塔,村民開始用上了自來水。同年,一次性安裝程控電話60多部,成為電話普及村。
組織建設
中共基層組織建設1947年,王道琮、王德聚、王德義、王光仁等4人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本村第一批黨員。同年和中島村聯合成立黨支部。在黨支部領導下,村里成立了互助組,並組織支前隊,隨軍參加戰鬥。1949年黨員身份公開,全村有黨員7名。2002年,全村有黨小組2個,黨員20名。先後有王德聚、王德義、王德坤、王京德、王京彩、王京武、王京江、王光君任黨支部書記。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1946年,成立村政府。1958年9月,改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68年,大隊管理委員會改稱大隊革命委員會。1980年,復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84年,始稱村民委員會,下設民政、調解、民兵、治安、婦女等組織。先後擔任村行政主要負責人的有王道宗、王光仁、王德坤、王德友、王京才、王京江、王宗德、王光君、王永波。1999年5月,王光君當選為首任直選村委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