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頓故城

南頓故城

南頓故城又名“鬼修城”位於河南省項城市西郊南頓鎮東風行政村內,隸屬項城市南頓鎮政府,是一處大型的歷史文物群。包括南頓夏商時代遺址、南頓故城遺址、南頓故城現存城牆、南頓故城古墓群、光武台遺址、光武廟等建築歷史遺蹟和文物。

南頓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尤其是光武遺址是漢文化重要組成部分。南頓故城遺址是中國歷史上具有時代特徵的一處文化遺產,具有較高的歷史、科學和文化研究價值。2013年被國務院核定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頓故城
  • 所在地區:河南省周口市項城市
  • 時代:夏、商、漢
  • 級別批次: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批准單位:國務院
  • 批准文號:國發(2013)13號
  • 編號:7-0303-1-303
歷史發展,地理位置,現存狀態,

歷史發展

夏商時期,人類在這裡聚集居住,公元前1005年周成王東征,為震懾這裡的商民舊族,封其姬姓子孫在此建頓子國。公元前496年楚亡頓,頓民淪為楚奴,頓都遺於後世。秦並天下置南頓郡,西漢高祖始置南頓縣延至東漢末年,此400餘年舊城復築,所以南頓故城文化蘊藏豐富。東漢光武劉秀,其父劉欽任南頓縣令,劉秀少年隨父於南頓,“復光漢室”後於建武十九年移駕南頓,南頓民眾築台舉城歡慶。劉秀念父老舊情,免南頓二年田租,頓民世代感恩,光武台上建廟祭之,兩千餘年毀而復修,香火不衰。南頓自封都建國至漢末延續千餘年,遺留墓群出土大量文物。南頓故城跨越一千餘年作為國都、郡守、縣城,所形成的大型文物群,具有典型性和文物性。
光武廟光武廟
南頓故城遺址時代跨度大,從夏商時代延續至東漢末年,至今相承二千多年,遺址分布比較集中,夏商遺址居於故城遺址下1.5米,東西兩公里,南北兩公里。南頓故城牆大部被農民削高平凹用掉,現存北城牆一部分,長216米,寬30米,高5米。光武台遺址位於南頓故城北城牆外,東西長270米,南北寬245米,現存光武廟大殿和人祖殿。“南海大寺”、“天爺閣”、“光武台”、“欽馬池”、“搬倒井”、“古銀杏”尚有遺址可現。
公元前1005年,周建王建頓子國;公元前637年,五霸爭雄,頓子國將國都南徙,遷至潁水南岸(今南頓),故史稱南頓。南頓故城,俗稱“鬼修城”,相傳王莽趕劉秀時,劉秀令小鬼一夜所築,於是,流傳諸多膾炙人口的歷史典故。與劉秀有關的“飲馬池”、“扳倒井”、“白禾樹”、“跑馬嶺”、“閱兵台”等人文景點,至今還留有遺蹟可尋。因光武帝劉秀青年時代在南頓生活過(父劉欽做南頓縣令時),稱帝後,下旨免南頓縣二年田租。南頓人民感恩百代,以廟祭之。自東漢至民國近兩千年,光武帝廟歷遭兵火,毀而復之,香火不衰,形成了集古國、“鬼城”、光武帝廟及歷史典故於一體的豫東名跡勝地,聞名遐邇。
雖經2600多年人世滄桑,風雨剝蝕,自然風化,仍然雄風猶存,牆體上層為秦代文化,中層為東西周文化,下層為商代文化,1986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由南頓鎮人民政府投資400萬元,做旅遊開發。現每月2月、10月兩個月廟會,輻射周邊鄰縣200公里,會期人山人海,已被市政府納入三點一線旅遊線作為項城市發展文物旅遊的重點項目工程,2004年項城市博物館將其作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推薦材料上報國家文物局。

地理位置

南頓故城又名“鬼修城”,位於河南省項城市西郊,隸屬項城市南頓鎮政府,是一處大型的歷史文物群。含有南頓夏商時代遺址、南頓故城遺址、南頓故城現存城牆、南頓故城古墓群、光武台遺址、光武廟等建築歷史遺蹟和文物。2013年5月,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遺址位於南頓鎮東風行政村內,東距市區5公里。南頓古城牆是商代古城遺址。

現存狀態

南頓,古為頓子國,有城牆2公里見方,經過2000多年滄桑變遷,原南、東、西城牆皆為平地,僅存東北角一段土城牆,長217米,寬12米,高7米,雖經2600多年的人世滄桑,風雨剝蝕,自然風化,仍然雄風猶存。牆體上層為秦代文化,中層為東西周文化,下層為商代文化,1986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東漢初年,光武帝劉秀巡幸南頓,又在古城牆遺址北100米處,築台修廟,後人稱為光武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