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劍羚

南非劍羚

南非劍羚(學名:Oryx gazella):體長約150-200厘米,肩高約110到130厘米。體重約100-200千克,是劍羚屬中最大型的種類。不論是雄性或是雌性都有長而直的角,其中以雄性的角較大,最長可以達到約120厘米。身體上覆蓋的毛是灰褐色,但臉部、腹部及四肢下部的體毛是白色。臉部中央、眼睛到嘴巴四周、咽部、前肢與後肢之間的體側、四肢的脛部及尾巴都有黑色的毛分布。

棲息於乾燥的草原及沙漠地區,晨昏活動,白天氣溫較高時躲在陰涼處休息。食草動物,主要食物是草、樹葉,條件艱苦時可以用強壯的前肢挖出地下1米深處的植物根莖充飢。分布於南非、納米比亞波札那。是納米比亞的國獸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亞種分化,種群現狀,保護級別,

形態特徵

南非劍羚是四種劍羚中體型最大的一種,體長約190-210厘米,肩高約110-130厘米。體重約210-240千克,是劍羚屬中最大型的種類。不論是雄性或是雌性都有長而直的角,區別於大多數羚羊的特點是雌雄個體的角非常相似,長角末端尖銳如同刀劍,因此叫"劍羚"。其中以雄性的角較大,最長可以達到約120厘米。
通體呈藍灰色,身體上覆蓋的毛是灰褐色,但臉部、腹部及四肢下部的體毛是白色,除了四肢上部、腹部外側以及脊背上各有一條黑色條紋外。它的黑白臉也是比較醒目的生理特徵,臉部中央、眼睛到嘴巴四周、咽部、前肢與後肢之間的體側、四肢的脛部及尾巴都有黑色的毛分布。
南非劍羚和東非劍羚非常相像,區分這兩種動物有以下主要重要特徵:
東非劍羚東非劍羚

東非劍羚(學名:Oryx beisa)
角則略顯彎曲而且較細。背部豎毛更淺更窄之外。最顯著的區別就是,東非劍羚的後腿沒有黑色區域,黑色斑紋到腹部為止;而南非劍羚的後腿則有大面積的黑色斑塊。
左圖:仔細看它的後腿沒有黑色區域,到腹部為止。
南非劍羚南非劍羚

南非劍羚(學名:Oryx gazella
角又粗又直,南非劍羚毛色較深,腹部的黑色條紋比東非劍羚更寬,自頭頸而下直至臀尾的黑色脊線也是東非劍羚所沒有的,體型也比東非劍羚彪悍,
右圖:再看南非劍羚,後腿和前腿一樣都有黑色斑紋。

棲息環境

棲息於,長年生活在炎熱乾燥的環境中。生活在海拔900-1200米處,即可生活在樹木繁茂的多雨草原和草原,也可以在乾燥的草原及沙漠地區生存。喜歡雨水有限的石質平原,也出現在沙丘和岩石山區。

生活習性

集群生活,每群6-40隻不等,平均數量是14隻,最高紀錄為300多隻,羚群由一隻強大的成年公羚為中心,帶領數隻母羚和幼羚共同生活,領地面積約25平方公里,成年雄性會離開群體獨自生活。晨昏活動,白天氣溫較高時躲在陰涼處休息,為草食性動物主要食物是草、樹葉,條件艱苦時可以用強壯的前肢挖出地下1米深處的植物根莖充飢。
南非劍羚同本屬的其他幾種大羚羊一樣,都非常耐乾旱。由於長年生活在炎熱乾燥的環境中,南非劍羚進化出了多種適應沙漠環境的生理特性,缺水的時候它可以連續幾天不飲,為了保留住體內寶貴的水分,它能使自己的體溫從35.7℃上升到45℃這個其它哺乳動物肯定死翹翹的溫度,減小了身體和外界的溫差,從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熱量的吸收。非常適應在沙漠的生存
南非劍羚的視覺和聽覺都很敏銳,警惕性很高,而且即使在沙漠中它也可以快速奔跑一段時間,再加上它體大如馬身強力壯還配有兩把"利劍",使得它鮮有天敵,能夠威脅其生存的幾乎只有分布在卡拉哈里沙漠中毛色青灰的獨特的獅子種群。

分布範圍

分布於波札那、納米比亞、南非、辛巴威。
可能滅絕:安哥拉。
南非劍羚分布圖南非劍羚分布圖

繁殖方式

每年12-翌年3月間交配繁殖,期間雄羚之間會爆發激烈的奪偶戰爭,雙方會用尖角把對方扎得血肉模糊,以競爭與某隻雌性繁殖的機會。雌羚的懷孕期約為9-10個月,通常每胎僅1仔,偶爾2仔,幼羚於9月至翌年1月間出生,出生3-6周后可以參加群體活動。哺乳期約3-4個月,5個月大時即可獨立生活,雌性2歲左右性成熟,雄性5歲,壽命18-22年。

亞種分化

南非劍羚(4亞種)
中文名稱
學 名
命名者及年代
英文名稱
1.
南非劍羚萊基皮亞亞種
Oryx gazella annectens
Hollister, 1910
Laikipia Oryx
2.
南非劍羚條紋耳亞種
Oryx gazella callotis
Thomas, 1892
Fringe-eared Oryx
3.
南非劍羚蓋拉亞種
Oryx gazella gallarum
Neumann, 1902
Galla Oryx
4.
南非劍羚指名亞種
Oryx gazella gazella
Linnaeus, 1758
South African Oryx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較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