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雁盪觀音洞

南雁盪觀音洞

在會文書院右側山上懸崖下。開發於五代,宋時已是主要景點。現有慈雲古剎是清同治年前建;僧徒顯明重修,1982年又大修。

該洞處於一個南北約700米、東西寬約500米的封閉窪地邊緣,洞口高出窪地底部約15米,為一沿東西向裂隙形成的窄長的洞,洞口海拔高程為1450米,以西洞口內外的剖面為代表。在B組發現的動物群中最多的是牛類,其次為犀、劍齒象牙齒,為華南更新世中期大熊貓—劍齒象動物群的典型代表,主要為森林中生活的種屬,如Macaca sp.、Felis cf. tigris、Gomphotheriidae和大部分偶蹄類,大多在山地中生活;在竹林中生活的種類少,如Rhizomys cf. sinensis、Ailuropoda melanoleuca fovealis;喜水或常在沼澤附近生活的動物有Bubalus sp.、Rhinoceros sinensis等。根據生物群推測,該洞附近在更新世中期時有較為茂密的草木和竹林,在山間盆地或窪地有較多的沼澤和湖泊。鈾系測年結果為5.7萬~11.5萬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雁盪觀音洞
  • 外文名:Guanyindong cave deposits
  • 洞高:21米
  • :41米
  • 開發於:五代
南雁盪觀音洞
是釋教所在地。洞高21米,寬41米,寺院殿宇依洞而築,布屬緊湊。主次分明;真是仙山樓閣,巧奪天工。寺中有聯珠瀑,由岩頂飛灑人池,終年不斷,池底有塊“獅舌岩”。洞頂有凌霄峰、普陀峰,卜有淨瓶岩、鸚鵡峰,附近猶有罕見的五色杜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