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樊紹述墓志銘

《南陽樊紹述墓志銘》是唐代文學家韓愈所寫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南陽樊紹述墓志銘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出處:《全唐文》
  • 文學體裁:散文
  • 作者:韓愈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南陽樊紹述①墓志銘
樊紹述既卒,且葬,愈將銘之,從其家求書。得書:號《魁紀公》者三十卷②,曰《樊子》者又三十卷,《春秋集傳》十五卷,表、狀策、書序、傳記、紀志、說論、今文贊銘凡二百九十一篇③,道路所遇及器物門裡雜銘二百二十,賦十,詩七百一十九。曰:多矣哉,古未嘗有也。然而必出於己④,不襲蹈前人一言一句,又何其難也。必出入仁義⑤,其富若生蓄⑥,萬物必具⑦,海含地負⑧,放恣橫從⑨,無所統紀⑩。然而不煩於繩削而自合也。嗚呼,紹述於斯術,其可謂至於斯極者矣。
生而其家貴富,長而不有其藏一錢。妻子告不足,顧且笑曰:“我道蓋是也。”皆應曰:“然。”無不意滿。嘗以金部郎中告哀南方,還言某帥不治,罷之,以此出為綿州刺史。一年,征拜左司郎中。又出刺絳州。綿、絳之人,至今皆曰:“於我有德。”以為諫議大夫,命且下,遂病以卒,年若干。
紹述諱宗師。父諱澤,嘗帥襄陽、江陵,官至右僕射,贈某官。祖某官,諱泳。自祖及紹述三世,皆以軍謀堪將帥策上第以進。
紹述無所不學,於辭於聲,天得也。在眾若無能者。嘗與觀樂,問曰:“何如?”曰:“後當然。”已而果然。
銘曰:
惟古於詞必己出,降而不能乃剽賊,後皆指前公相襲,從漢迄今用一律。寥寥久哉莫覺屬,神徂聖伏道絕塞,既極乃通發紹述,文從字順各識職,有欲求之此其躅。
【題解】
韓愈沒有專門論文的文章,但《送孟東野序》、《答李翊書》及本篇,都是論文的重要之作。樊紹述約卒於長慶三四年間(823~824),韓愈卒於長慶四年十二月,此文寫於離他輟筆不遠。
本篇講的是樊紹述的文章,實際是宣傳韓愈自己的文學主張,這就是:一、詞必己出,不襲蹈前人一言一句;二、文從字順各識職;三、出入仁義,富若生蓄,萬物必具。前兩條指文章的文字形式,後一條指文章的思想內容。文章的文字,要求新鮮活潑,避免襲用陳詞濫調,但又要求明白通曉,即文從字順。文章的內容要求合於仁義,即所謂“貫道”,但又要求內含豐富多樣,包羅萬象,即萬物必具。這三條即是文章所要求遵循並做到的原則,即所謂“有欲求之此其躅”。躅是軌跡的意思,用今天的話也可作原則解。
但是,樊紹述的著作雖多,留下的文章只有兩篇:《絳守居園池記》、《綿州越王樓詩並序》。其他的全散失了。以這留存的兩篇來看,雖然經過後人的研究注釋,仍然艱澀難讀。李肇《國史補》說:“元和之後,文筆則學奇於韓愈,學澀於樊宗師。”這說明樊紹述的文章風格並未做到“文從字順”。歐陽修據樊紹述所留兩篇文章,也批評他“孰雲己出不剽襲,斷句欲學《盤庚》書”,這又說明樊紹述也沒有做到“詞必己出”。這樣看來,韓愈在此篇中所稱道的樊紹述的文章成就,與事實並不符合。因此後人有說,這是韓愈“有心違俗之言”;又有說,“韓好奇,震樊之奇,不能不讚美之”;又有說,“在元和群賢競力之時,固宜有此獨樹一幟者”。這些意見總起來的意思,韓愈以奇為正,以澀為順,目的是為了提倡新體古文,打倒平庸的時文。這話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應指出,韓愈本人的文章是做到了詞必己出、文從字順,而又“海含地負,放恣橫從”的。
【注釋】
①南陽樊紹述:南陽:今河南獲嘉北,為樊氏族望。樊紹述:名宗師,河中(今山西永濟)人。
②《魁紀公》:取星名自號。魁是北斗第一星至第四星總名。《史記·天官書》:“北斗運於中央……定諸紀。”自稱魁紀公,有統紀文運的意思。
③凡二百九十一篇:樊紹述的著作,據《唐書·藝文志》載“樊宗師集二百九十一卷”,故舊注疑志文篇字誤。
④必出於己:有兩重意思:文字,不用熟語、套語;內含,不重複前人的意境。《答李翊書》說的“唯陳言之務去”,下句說的“不襲蹈前人一言一句”,皆是同一意思。
⑤出入仁義:不離開仁義。仁義,即韓愈崇奉的周公孔子之道。
⑥富若生蓄:生殖蓄養極為繁富,形容樊紹述學養的豐厚盛大。
⑦萬物必具:形容其學識的廣博。必:通“畢”,皆、全的意思。
⑧海含地負:形容其足以包含負載萬物。
⑨放恣橫從:不受拘束,隨意自如。從:同“縱”。
⑩無所統紀:沒有系統,不拘一格的意思。

作者簡介

韓愈(768~824),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孟州)人。自謂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貞元八年(792年)進士。曾任國子博士、刑部侍郎等職,因諫阻憲宗奉迎佛骨被貶為潮州刺史。後官至吏部侍郎。卒謚“文”。倡導古文運動,其散文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其詩力求新奇,有時流於險怪,對宋詩影響頗大。有《昌黎先生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