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長仙村

明永樂三年(1405年)建村。因曾有一鶴髮仙姿的長者雲遊至此,遂命名為長仙村。為與後來建村於本村之北的北長仙村相區別,又改名南長仙村。 南長仙村位於海陽市北部,朱吳鎮東北部,地處東經121°08′,北緯36°58′。東南與溝楊家村為鄰,西南與當道村相連,北與北長仙村相交。隸屬朱吳鎮,距市政府駐地25公里。 全村轄區面積約1.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6.2公頃,適宜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花生、蘋果、蔬菜等。 2002年,全村有80戶,237人。有王、張、冷等3姓,均為漢族,其中人口較多的是王姓。文教科技1958年村建國小,時有學生10人。自建國至2002年,全村共考取大中專院校的學生8人。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糧食100公斤左右,只能靠半糠菜半糧度日。建國後,村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1957年,全村人均糧食320公斤。1975年,人均糧食380公斤,全村收入6萬元。2002年,人均糧食550公斤,全村有各種運輸車28部,機車12輛,電話44部,彩電48台,電冰櫃18台。 村莊建設建國前,村內的街道不整齊,住房以草房為主,人均住房面積不足5平方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南長仙村
  • 所屬地區:朱吳鎮
  • 面積:1.5平方公里
  • 人口: 237人
社會進步,組織建設,

社會進步

文教科技1958年村建國小,時有學生10人。自建國至2002年,全村共考取大中專院校的學生8人。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糧食100公斤左右,只能靠半糠菜半糧度日。建國後,村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1957年,全村人均糧食320公斤。1975年,人均糧食380公斤,全村收入6萬元。2002年,人均糧食550公斤,全村有各種運輸車28部,機車12輛,電話44部,彩電48台,電冰櫃18台。 村莊建設建國前,村內的街道不整齊,住房以草房為主,人均住房面積不足5平方米。1997年,村黨支部統一規劃建設了中心街和前河街。並在前河街道兩邊栽上花木,在通往北河路旁栽植長壽松,美化了環境,居住條件得到改善。2002年,人均居住面積20平方米。

組織建設

中共基層組織建設1945年7月,王興斌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本村第一名黨員。同年11月,成立黨支部,王興斌任黨支部書記,時有黨員3人。1949年10月,黨員身份公開,有黨員8名。2002年,黨員發展到12名。曾任村黨支部書記的有王興斌、王元福、王龍斌、王元增、王元志、王文成、王龍軍。王龍軍任黨支部書記以來,村黨支部曾被中共海陽市委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1941年4月,設村公所。1943年,改稱村政府。1958年9月,改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68年6月,改稱大隊革命委員會。1980年12月,恢復大隊管委會。1984年5月,始設村民委員會,下設民政、調解、治安、婦女、民兵等組織。曾任村行政主要負責人的有王兆亭、王興斌、王忠恆、冷得友、王龍斌、王元福、王龍義、王仁國、王元勤、張梅武、王元增、王仁科、王文成、王龍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