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威將軍郛休碑》全稱《晉明威將軍南鄉太守郛休碑》,碑陽20行,每行45字,碑陰兩行。西晉泰始六年(270)刻。現存北京故宮博物院。
《明威將軍郛休碑》全稱《晉明威將軍南鄉太守郛休碑》,碑陽20行,每行45字,碑陰兩行。西晉泰始六年(270)刻,清道光十九年(1839)于山東掖縣出土,其用筆與結體皆在隸楷之間,可考見變體源流,正是隸書向楷書演變時的作品。隸書之所以向楷書演變,實用方便是一大因素。單個漢字的書寫運動方向是自上而下、自左而右,其起筆都在左上角,收筆都在右下角,這是右手執筆和視覺運動的規律性,但是古代漢語書寫的款式是自上而下的豎式,這樣,其收筆在右下角,如用翻筆,橫排出鋒似隸書之波勢,與下一個漢字在左上起筆的需求起了“背道而馳”的衝突。如果易橫為曲,把橫出之筆鋒改為回筆斂鋒,向左下圓轉,順道而馳,向下一漢字的左上角“送去”,便顯得比較順勢也比較方便簡捷,這就是楷書、行草的運筆方式。對照此碑,隸書的這種演變趨向宛然可見。此碑雖與《王基碑》同屬隸變時期的作品,但比《王基碑》功力紮實,可取之處亦多。現存北京故宮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