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明洪武年間,南部文廟始建。
清代中期,南部文廟經歷了大規模的修繕。
民國三十年(1941年),南部縣人謝芳回、王建宇、胡乃緯、游家祥等人,籌辦私立民宜初級中學校,以縣文廟作校址。
新中國成立後,民宜中學由南部縣人民政府接管,1951年併入南部中學。
20世紀60年代,戟門、欞星門、崇聖祠等建築相繼拆除,在原址建起武裝部辦公大樓和檔案館,大成殿改作南部縣委、縣人民政府開會用的禮堂。
2009年起,南部縣開始保護修繕南部文廟。
建築格局
道光《南部縣誌》明確記載文廟在縣城中的位置及布局:“文廟在學街。崇聖祠在文廟後。名宦祠在文廟東。鄉賢祠在文廟西。忠義祠在明倫堂東,節孝祠在明倫堂東。”實際這是儒學的布局,既包括了文廟的建築,也包括了學校的建築(明倫堂)。
南部文廟坐北朝南,現存建築群包括大成殿、兩廡、泮池,占地面積約1500平方米。其中大成殿是清乾隆四年(1739年)修建的,兩廡為道光年間修建,現存建築面積為916.72平方米。
主要建築
綜述
南部文廟始建於明洪武年間(1368年—1398年),清順治、康熙、乾隆、嘉慶、道光等朝相繼增建修葺。原建築規模較大,現存文廟由大成殿、東廡、西廡、泮池、泮橋組成。
大成殿
南部文廟大成殿為單檐歇山式房建,素麵磚鑲砌成九脊屋頂,屋面飾筒瓦,面闊五間25.3米,中心間、次間、梢間面闊分別為6.1米、5.0米和4.6米,進深15.5米,屋架為十六架椽栿屋前後乳栿搭牽對七椽栿用五柱的抬梁結構,通高11.5米,台基高1.4米,前檐廊,中心間前有月台。
東西廡
南部文廟東廡、西廡為單檐懸山式頂,均為抬梁結構,青瓦屋面,面闊五間22米,進深6米。
泮池泮橋
南部文廟泮池內寬外窄,兩邊呈弧形,上架圓橋,長8.8米,橋面寬2.76米,為三孔石橋,兩頭均有六級踏道。
文物價值
南部文廟是南部縣城內僅存的一處古建築和名勝之地,也是南部地方歷史文化的標誌。
保護措施
政策措施
1996年3月,南部文廟被南部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2007年6月1日,南部文廟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014年11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南部文廟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
項目建設
2009年,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編制的南部文廟修繕方案和整體復原方案已完成設計。
2012年,南部文廟整體維修、復原及開發方案被南部縣委、縣政府列入文廟廣場建設項目。
2019年6月,南部文廟安裝完成一批監控攝像頭、防盜報警系統等安防設備,覆蓋了大成殿、東西廡殿和院落等文物本體及院落前後缺口等高風險部位。
2019年10月,南部縣發展和改革局下達南部文廟保護利用展陳方案編制項目投資計畫。
旅遊信息
地址
南部文廟位於四川省南充市南部縣濱江街道文廟街。
開放時間
南部文廟僅完成古建築修繕,按規劃待文廟展陳和文化打造實施後才能正式對外開放。
交通
從南部縣城區前往南部文廟可乘坐南部縣公交1路、2路在西門橋站下車,再步行至南部文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