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詔行宮

南詔行宮

南詔行宮是南詔風情島島上的主體建築,是南詔王避暑行宮的縮稱,南詔(公元653一902年)在歷史上曾建有過3個都城,大理的太和城便是其中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詔行宮
  • 屬性南詔風情島島上的主體建築
  • 簡介:南詔王避暑行宮的縮稱
  • 南詔:(公元653一902年)
規模,特點,歷史,

規模

此外南詔王還在洱海周圍地區建有避暑行宮、御花園、圍獵場等。南詔王城設有軍事防禦之能力,據史書記載其南北城牆的長度分別達3350米3275米,而南北兩牆相距也有500米之遙,這一建築規模一點也不遜於北京故宮,而其輝煌燦爛,也曾在史書上留下重重的一筆,遺憾的是如今只能看到其部分斷垣殘跡。

特點

南詔行宮是仿古皇宮而建,由於當時的南詔王朝深受吐蕃文化和唐文化的影響,所以行宮採用的是“唐朝的屋頂、吐蕃的牆和窗、大理的民房建築的基礎和外形色彩”。行宮占地8000多平方米,其雄偉壯觀,不亞於當年。除了受漢文化與吐蕃文化影響以外,富有特色的白族文化也是這裡的主流。本主崇拜是白族的一種宗教信仰,本主是自族村社的保護神,意為“我們的主人”。自族人講求本主崇拜,只要有白族聚居的地方就有本主,所以大理州具有“五百本主”之說,村村寨寨都供奉本主,且都設有本主廟,有各自的本主節……。

歷史

南詔在歷史上曾經是一個強大的軍事王國,而它原來只是一個小部落,其勢力大小也僅相當於今天的一個小鎮。但後來,卻憑藉其軍事實力,兼併了洱海周圍的其他部落(即“詔”),使其疆域擴大到洱海領域,直到擴張到今天的四川、貴州、廣西一部,雲南全境,甚至整個越南,其國土面積曾達到107.36萬平方公里,為現在雲南省面積的27倍,與當時的唐王朝及吐蕃王朝鼎峙並存了近兩百年。南詔(原名叫蒙舍詔,因其在六詔中地處南部,故稱南詔),原只是巍山腳下的一個部落(相當於今天的一個小鎮)而已,後來在唐王朝的扶持下,憑藉其軍事實力,兼併了洱海周圍的其他五詔,使其疆域擴展到洱海領域。又經過幾十年的苦心經營,使其疆域不斷擴大,直至擴張到四川南部、雲南全境、貴州大部及廣西一部分和整個越南,成為一個盤踞107.36萬平方公里,與唐、吐蕃三足鼎峙的泱泱大國。由於南詔國是在幾乎連年不斷的戰爭中成長起來的,在其249年 (公元653-902年)王朝歷史中,有89年處於戰爭。在金島的附近就曾發生過歷史上著名的天寶戰爭。為此南詔國被後人稱為“軍事帝國”。然戰爭風雲變幻莫測,勝敗難料,為確保“進可攻,退可守”,南詔王城在建築過程中設有軍事防禦功能,以備萬一在戰爭失利時退居城內防守。鑒此,南詔行宮在規劃中便將“軍事防禦功能”視作一項重要參數(依據)來加以採用,並從四個方面予以體現:一是外牆上收下放,堅實厚重、線條明快、防止攀越;二是屋頂四周設有箭垛(女兒牆),以備防禦;三是在行宮主樓的最高處(左方)設有“瞭望塔”,以觀敵情;四是在主樓的右方頂上設有一個“烽火台”,以報軍情。院內的箭羽狀磚也是用以照應軍事積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