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袁北苗”,兩位都是1930年出生的同齡育種專家,“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和“寒地香稻之父”苗永增。讓中國人吃飽吃好,都是對世界糧食安全的貢獻,也是對人類社會進步的貢獻,在人類發展史上留下重要記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袁北苗-袁隆平/苗永增
- 國籍: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
- 民族:同為:漢族
- 出生日期:同為:1930年
- 職業:同為:水稻育種專家
- 信仰:同為:無黨派
在國內近代水稻發展始上,人們不乏會聽到這樣的說法“南袁北苗”——南有袁隆平,北有苗永增。這一南一北,兩位專家創造的不僅是他們人生的奇蹟,更是我國稻米史上的奇蹟篇章。的確,在我們這個人口大國中自古以來大米是我們賴以生存的主食。
為此,我國對稻米的需求量遠遠超過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在“量”上解決了我們對稻米的需求,“寒地香稻之父”苗永增先生卻在“質”上保證了我們對稻米品質的苛求。這一“量”一“質”恰恰解決了我們對“食”的欲望。
二位老人家這份“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的精神真的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學習,不是簡單的感慨,而是發自內心的敬佩。帶給我們的啟示是: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人物 | 苗永增 | |||
身份 | ||||
作用 | 提高水稻產量 | 提高水稻質量 | ||
水稻 類型 | ||||
愛好 | 體育、讀書、小提琴 | 體育、書法、小提琴、手風琴、民族樂器 | ||
生日 | 1930年9月7日,星期一,農曆七月十五日 | 1930年3月13日,星期四,農曆二月十四日 | ||
屬相 | 馬 | 馬 | ||
政治 面貌 | 無黨派 | 無黨派 | ||
淡漠 名利 | 將專利無私貢獻國際 | 綏粳4號等“綏字號”品種不申請專利,不以個人姓氏命名 | ||
出生地 | 北京協和醫院 | 黑龍江省綏稜閒的上集鎮 | ||
曾居 住地 | 北平、天津、江西九江、江西贛州、湖北漢口等地。 現居住湖南長沙市。 | 吉林梨樹、榆樹、黑龍江綏稜、富裕、肇源縣。 現居住綏化市雙河鎮 | ||
接 受 教 育 | 1936- 1946 | 湖南重慶中國小 | 1939- 1946 | 雙河鎮國小 |
1946- 1948 | 漢口博學中學讀高中 | 1946- 1947 | 綏化縣一中學 | |
1948- 1949 | 南京中央大學附中讀高中(今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 1947- 1949 | 現黑龍江綏化學院前身原綏化簡師(後師範學院) | |
1949- 1953 | 重慶北碚夏壩的相輝學院農學系後併入重慶新建的西南農學院農學系 | 1949- 1959 | 畢業後分配到雙河區政府工作隊 | |
從事 農校 教學 | 1953 | 畢業於西南農學院(現西南大學)農學系。服從中國統一分配,到湖南省懷化地區的安江農校任教。同年被分配到偏遠落後的湘西雪峰山麓安江農校教書。 | 1964- 1968 | 雙河鎮農業中學任教 |
1968- 1982 | 雙河鎮中學任教農業、水稻技術 | |||
勵志 | 1961 | 把這株變異株的種子播到創業試驗田裡,結果證明了1960年發現的那個“鶴立雞群”的植株,是“天然雜交稻”。他當時是一個安江民校的教師,但面對當時嚴重饑荒,他立志用農業科學技術擊敗飢餓威脅,從事水稻雄性不育試驗。 | 1942 | 日寇侵占東北,不讓中國人吃大米,苗永增決心讓中國人想什麼時間吃就什麼時間吃,而且要吃最好的大米。 |
1977 | 苗永增看到家鄉雙河鎮因稻瘟病使水稻產區卻吃上了國家返銷糧,內心十分不安,勵志用自己積累的技術經驗,培育出高產、早熟、抗病蟲害的水稻良種。 | |||
發現 | 1964.7 | 在中國首創水稻雄性不育研究。在安江農校實習農場的洞庭早秈稻田中,找到一株奇異的“天然雄性不育株”,這是中國首次發現。經人工授粉,結出了數百粒第一代雄性不育材料的種子。 | 1968 1982 | 苗永增在雙河鎮中學擔任農業基礎知識和水稻栽培技術課程,根據上級指示搞教學、科研、生產、“三結合”,帶領學生“學農基地”積累了大量技術經驗和資料,被評為綏化地區“三結合”先進積極分子,並根據氣象資料編制《雙溫曲線交圖》。 |
從 雲 南 引 進 稻 種 | 1970 | 從雲南引進野生稻,擬在靖縣(安江農校又搬遷到了靖縣)做雜交,後因沒有進行短光照處理而未成功。秋季,袁隆平帶領科研小組李必湖、尹華奇來到海南島崖縣南江農場進行三季水稻實驗條件良好的海南,進行研究試驗,向該場技術員與工人調查野生稻分布情況。 | 1978 | 苗永增從雲南、陝西、湖南等地引進黑稻,香稻品種,開始在世界上最高緯度北緯47°的寒地黑土雙河鎮進行研發,並注重收集水稻栽培方面的資料,與當地的粳稻和糯稻雜交,按排列組合選取。 |
打 開 突 破 口 | 1970.11 | “把雜交育種材料親緣關係儘量拉大,用一種遠緣的野生稻與栽培稻進行雜交”的構想指導下,助手李必湖和馮克珊在海南島南紅農場找到“野敗”,為秈型雜交稻三系配套打開了突破口。 | 1982 | 呼蘭河與諾敏河之間的雙河鎮大旱,河水幾近乾涸,試驗田用機井水灌溉,因水涼而使稻秧莖葉發紅不出穗,在機井進水口處苗永增突然發現一奇異單株,綠油油挺立並將要秀穗,經細心觀察與護理,秋後收到了3穗總計100多粒飽滿稻穀。 |
科 研 經 過 | 1972 | 袁隆平將“野敗”材料分發到中國10多個省、市的30多個科研單位,用了上千個品種與“野敗”進行了上萬個測交和回交轉育的試驗,擴大了選擇機率,加快了三系配套進程。同年選育成了中國第一個套用於生產的不育系二九南1號。 | 1984 | 泰國、日本香米的價格是普通大米的4~5倍,苗永增於是萌生了寒地香稻育種夢,並堅信世界三大黑土地之一的家鄉雙河鎮一定會長出香稻,時年從湖南引進香稻品種,與當地及雲南的黑稻和吉林的黏稻雜交香稻收穫成熟香稻品種僅三粒,為之珍藏一冬。 |
1973 | 國家協作組通過測交找到了恢復系,攻克了“三系”配套難關。正式宣告中國秈型雜交水稻“三系”已經配套。 | 1985 | 苗永增將三粒香稻與當地粳稻再次雜交後,喜獲一株獨苗,觀察發現植株變矮分櫱多穗,秋後收到近千粒香稻。 | |
科 研 成 就 | 1973 1974 | 袁隆平選育成了中國第一個套用於生產的不育系二九南1號。 育成了中國第一個強優勢雜交組合“南優2號”。 | 1986 1987 | 苗永增再次與雲南黑稻和吉林糯稻雜交,品種逐步成型,呈現出明顯的抗凍、抗鹼、抗旱較強的抗逆性。 |
1987.9 | 雙河突降大雪,大片水稻被雪壓倒,唯有一株水稻傲雪挺立,其抗倒伏性抗嚴寒能力令人驚喜,它就是後來的“綏粳1號”。 | |||
國家 列為 科研 項目 | 1972.3 | 國家科委把雜交稻列為中國重點科研項目 | 1987.11 | “綏粳1號”被國家列為省級科研項目 |
成果 | 1974 | 中國第一個強優勢雜交組合“南優2號”。在安江農校試種,667平方米產量628公斤。翌年作晚稻栽培1.33公頃,667平方米產量511公斤。攻克了“優勢關”。1975年,攻克了“制種關”,摸索總結制種技術成功。12月中旬,華國鋒指示:中央拿出150萬元人民幣支持雜交水稻推廣;由農業部主持召開南方13省(區)雜交水稻生產會議,部署加速推廣雜交水稻。 | 1987 1991.4 | 該品種與綏化地區農科所聯合進行異地試驗,均有良好表現,均產量9000kg/公頃,比當地主栽品種增產20%,綏化市紅旗鄉引種試驗點,產量10000kg/公頃。 |
1992 | 黑龍江省有關部門組織專家鑑定,“綏粳1號”六項主要技術指標均達到並超過全省大面積栽種的優良品種,被命名為“綏粳1號”,因此創“綏”字號水稻品種先河。 | |||
1986 | 袁隆平培育成雜交早稻新組合“威優49”解決了中國人的吃飽問題。 | 1992 1998 | “綏粳2號”與“綏引1號”等品種相繼經國家審定推廣。在與黑稻、糯稻反覆組合雜交後,“綏粳4號”經分離、變異、譜選整理,漸趨定型穩定,為我省此後的系列香稻提供了種質資源。 | |
1998.8 | 袁隆平應邀赴北戴河休假期間,向朱鎔基總理呈送“申請總理基金專項支持超級雜交水稻選育”的報告。朱鎔基總理批示:“國務院全力支持這個研究”,並撥經費1000萬元予以支持;獲日本“越光國際水稻獎”。 | 1999 | 在綏化地區科研所合作下,“綏粳4號”被省水稻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推廣,至此結束了黑龍江沒有香稻的歷史,“綏粳4號”填補了這個空白並成為世界上緯度最高的香粳稻品種。 | |
2000 | 苗永增與袁隆平先生聯繫構想搞雜交稻,委託其瀋陽蘇家屯課題組提供研究材料,此課題在本地連續研試5年後,因條件不宜放棄,但此前卻在他們的指導下,找到了秈粳之間雜交的橋樑本親,解決了秈稻與粳稻交源太遠不親和的重大難題。 | |||
2004 | 袁隆平出任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天津分中心首席科學家。5月,獲得沃爾夫獎,以色列總統為其頒獎。9月,獲得泰國國王金鐮獎。10月,胡錦濤總書記在湖南調研期間赴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充分肯定了他們作出的重大貢獻。 | 2006.7 | 由宋亞東先生將“苗香粳1號”(苗系918-4號)送到三亞實驗基地袁隆平處,袁先生親自蒸飯品嘗後稱讚不止。 | |
2005 | 被貴州省人民政府聘為貴州省農業科學院顧問。10月19日上午,在外交部第四期大使參贊學習班上作有關雜交水稻的報告。11月,在2005年亞太地區種子協會(APSA)年會上,袁隆平院士被授予“APSA傑出研究成就獎”。 | 2010.1 | “苗系918-4號”經國家水稻品種審核認定為“苗香粳1號”同年該米被第五屆全國粳稻米大會組委會評為“優質食味粳米”。 | |
2011.9 | 超級稻第三期目標畝產900公斤高產攻關獲得成功,湖南隆回縣百畝試驗田畝產達到926.6公斤。 | 2013.1 | “苗稻1號”(苗系918-16)經國家審定推廣。 | |
2014.1 | “苗稻2號”(苗系918-20)經國家審定推廣。 | |||
顧問 | 2012.6 | “陳游標綠色食品產業高級顧問”,6月15日,陳游標赴長沙拜訪袁隆平先生,向他請教了綠色食品、綠色農業的有關問題;在青島農業大學做了題為“發展雜交水稻,保障糧食安全”的主題報告,並被青島農業大學聘請為學校高級顧問。 | 2015.10 | "四季味道(大連)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高級指導專家",10月17日,四季味道總裁張文遠先生攜聯合創始人團隊親赴綏化雙河鎮拜訪苗永增先生,向他請教寒地香稻種植技術與如何在北緯42°東經119°,海拔588米,地處內蒙古高平原向松遼平原過渡地帶的赤峰市哈拉道口鎮沙漠土且平均日照時間≥3000h,年積溫≥3200°的環境下種植香稻—“米哈達·沙之米”等技術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