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街村清真寺

南街村清真寺

南街村清真寺,始建於清康熙五十年(1712年),民國時期重修。位於臨穎縣南街村,坊上有回民1200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臨潁縣南街村清真寺
  • 地理位置:臨穎縣南街村
  • 面積:1200人
  • 修建時間:清康熙五十年(1712年)
歷史沿革,修繕重建,建築特色,清真寺阿訇,地理位置,

歷史沿革

清真寺始建於清康熙五十年(1712年),民國時期重修。

修繕重建

清真寺占地650平方米,建有大殿、卷棚、講堂屋、水房各3間。“文革”期間清真寺先後被占用,除大殿卷棚外,房屋均遭拆除。1978年後歸還,因大殿年久失修,不敷使用,1989年在有關各界支持下重建。1980年又翻修了講堂屋1994年增建了6間北屋,9間南屋。
為了徹底改善回族穆斯林的宗教活動條件,體現黨對少數民族的關懷,積極創建園林城市。南街村黨支部書記、南街村集團公司董事長王洪彬和村委主任佟平安一班人,積極協調有關部門,在南街村公園附近的護城河畔審批地基7畝5分,籌集資金300萬元,新建了一座既有民族風格又有時代特徵的清真寺。工程於1998年10月開始動工,2000年12月竣工。

建築特色

大殿為鋼筋混凝土建築,前面卷棚為三層,後殿一層,採用阿拉伯式建築風格,頂部為大型綠色裝飾圓頂,上裝寶瓶月牙,在陽光下煙烙生輝。大殿內寬敞明亮,可容納數百人做禮拜。大殿內採光充足,寬敞明亮。殿內懸掛各式彩燈。地板上鋪有紅綠相間的兩色地毯,典雅潔靜,素雅樸實。大殿南北兩側是上下各7間的兩層講堂屋和男女水房。水房內備有淋浴設備,大殿、水房安裝有中央空調,冬暖夏涼,為方便穆斯林民眾舉行宗教活動提供了舒適、方便的現代化設備。阿拉伯式建築風格的大門,造型別致,美觀大方。寺院內種植了許多奇花異草,通觀整個寺院,氣勢宏偉,典雅新穎,和諧完美,幽雅美麗。

清真寺阿訇

自民國以來,先後有閃文明、黃世欽、白成群、巴占恩、黃志強等阿訇在該清真寺任教。
現任阿訇為馬福德,南陽鄧州人。

地理位置

臨潁縣南街村清真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