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薰橋
- 位置:鎮海老城南薰門
- 年代:民國18年(1929)
- 橋長:12米
- 橋寬:6米
南薰橋,位於鎮海老城南薰門(俗稱大南門)外,南北走向,初為木質吊橋,民國18年(1929),因市政建設而拆城門拓路,將吊橋改建為鋼筋混凝土結構橋,橋長12米,寬6米,橋名源自《呂氏春秋》云:東南曰薰風。唐太宗詩“薰風自南來”等句,均作和煦興發之意。
1974年重修。南薰橋兩岸有商店、菜場、劇院、銀行等,自明清以來一直是老城的商業中心。
南薰橋,又名銅魚橋、南門橋、朱子橋,始建年代不祥。宋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曾修建。南門橋下怪石嶙峋,水位頗深,有文物“金車石刻”,與銅魚池相對。目前的...
南薰橋,坐落在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賓川縣州城鎮南門外離婁河(古名鐘良溪)上,是一座單孔石拱牌樓式風雨橋。距賓川縣城金牛鎮約10餘公里。...
南薰橋,位於鎮海老城南薰門(俗稱大南門)外,南北走向,初為木質吊橋,民國18年(1929),因市政建設而拆城門拓路,將吊橋改建為鋼筋混凝土結構橋,橋長12米,寬6米,...
朱子橋,又名南薰橋、南門橋、銅魚橋,始建年代不祥。宋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曾修建。南門橋下怪石嶙峋,水位頗深,有文物“金車石刻”,與銅魚池相對。目前的...
1988年5月27日,大理州人民政府公布南薰橋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與周官紅軍標語一併列為州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及大理州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南薰橋不但年代古老,而且也是紅軍長征歷史的見證,由此,又名“紅軍橋”。1936年4月,賀龍、任弼時率紅二、六軍團長征過賓川,在州城遇反動勢力阻撓。4月20日拂曉,...
18州城文廟和武廟19南薰橋20祝聖寺21上滄本主廟;彌渡縣:22南詔鐵柱23永增玉皇閣;漾濞彝族自治縣:24雲龍橋;雲龍縣:25諾鄧白族鄉土建築群26泚江古橋樑群27虎頭...
文、武廟頂,青苔翠綠,古意盎然;南薰橋下,溪流淙淙,令人心曠神怡。州城鎮州城鎮歷史州城古鎮,又名“白霞城”,因此地出現過白霞煥彩的奇景而得名。位於賓川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