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華足球會

南華足球會是1904年8月,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民間足球組織。它是由愛好足球的幾個中國學生組織成立的“華人足球會”。足球會推選劉鑄伯為會長,借香港育才書社為會址。後因該會遠離訓練場地愉園球場而就近遷往灣仔書院會所,並由該院院長楊熙繼任會長,會員大約40餘人。著名球員莫慶、郭根、唐福祥等都曾為該會會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南華足球會
  • 創辦時間:1904年8月
  • 創辦地點:香港
  • 創始人:劉鑄伯
  • 涉及項目:足球
1904年8月,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民間足球組織在香港誕生,它是由愛好足球的幾個中國學生組織成立的“華人足球會”。足球會推選劉鑄伯為會長,借香港育才書社為會址。後因該會遠離訓練場地愉園球場而就近遷往灣仔書院會所,並由該院院長楊熙繼任會長,會員大約40餘人。著名球員莫慶、郭根、唐福祥等都曾為該會會員。
1908年,華人足球會改名為南華足球會,曾於1910年奪得第1屆全運會足球冠軍。之後,這個以學生為主體的足球會,因欠缺社會資助而被迫於1912年解體。原會員唐福祥等建立了琳琅幻境社足球隊,葉貴森等組織了孔聖會足球隊。1913年2月,以兩隊隊員為主力的中國足球隊參加了第1屆遠東運動會。
1914年9月,兩隊又分別申請參加了全港足球乙組聯賽,並獲得香港足球總會的批准,使香港足球聯賽第一次出現華人足球隊。1915年5月,兩隊再次攜手組成中國足球隊,參加了第2屆遠東運動會足球賽,並以2:1戰勝菲律賓隊,登上了遠東運動會的冠軍寶座。1916年8月,葉貴森等在殷商、郭晏波,和富豪林景洲的支持下,在樟園成立會所,重新恢復了南華足球會,取名“南華遊樂會”。首屆主席盧俠父,副主席郭晏波,會員有50人。從此,南華遊樂會在香港同胞中推廣足球、田徑、游泳、籃球、排球、網球等多項體育運動,聲譽日隆。
1920年12月5日,為適應組織不斷壯大的需求,經全體大會決議,南華遊樂會改名為“南華體育會”。會長李自重,副會長莫慶,主席黃錦英,會員發展到1200餘人。正值南華足球隊的影響蒸蒸日上之際,從1925年開始,南華體育會卻接連發生了幾件事件。首先是隊長李惠堂因婚事和父母產生矛盾,離港赴滬,使南華體育會缺少了一位體育領導人物。接著,南華隊在香港甲組聯賽中與警察隊捲入訴訟漩渦,影響士氣。1926年4月18日,南華足球隊員成立“南華足球聯愛團”,以“互相親愛、交換知識、研究球藝、守望互助”為口號,致函董事會提出經濟要求,而董事會沒有給予採納。於是聯愛團成員集體退出南華體育會,於同年7月另行成立“中華體育會”,由富商陸蓬山、卓明珊任正副會長,蔡惠鴻任司庫,李翰經、郭保根、歐傑生主持足球部工作。“中華足球隊”誕生後,很快獲得香港足球總會的特許,參加了1926-1927年度香港足球甲組聯賽,並蟬聯了1927-1928、1929-1930年度全港甲級聯賽足球冠軍。1927年,中華足球會還參加了第2屆全國足球分區賽,獲得錦標。同年8月,全部球員入選第8屆遠東運動會中國足球隊,成為中華足球會的鼎盛發展時期。與此同時,原南華隊隊員也竭力重組復興。經過5年的努力,亦終於在1930年重振威名。1930年,南華和中華兩隊聯合代表華南區勇奪第5屆全國足球分區賽冠軍。3月22日,又以“中華聯隊”的名義奪得香港第6屆國際杯足球賽錦標。同年5月,南華與中華的主力隊員與上海7名戰將代表我國出席了第9屆遠東運動會足球賽,並獲得冠軍。
“南華”可算得上是近代中國實力最強的足球隊。他們曾多次訪問南洋各國,戰績顯赫,並湧現出一批著名的運動員,叱吒風雲的足球名將李惠堂就是其中之一。[1]
[1]崔樂泉總主編,中國體育通史,第四卷,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8:352-353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