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窯居委會

南窯居委會位於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沙子口街道辦事處駐地以東3.5公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南窯居委會
  • 外文名稱:NaYao residents' committees
  • 地理位置: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沙子口街道辦事處
  • 人口:1075人
簡介,歷史,發展現狀,

簡介

由南窯、煙雲澗、幸福三個自然村組成,在嶗山路南北兩側成品字形排列。1986年南窯村改稱南窯居委會,全體社區居民農轉非。居委會東、南、西三面靠海,東面為流清河灣,南面是槐石灣,西面為栲栳島灣,社區後有一條河流名叫登瀛河。原本該半島北部與陸地不通,只有當海水退潮的時候島上的人們才能取近路往返。20世紀60年代島上的駐軍在社區後修了一座橋,才使居住在這裡的人們出入方便。2004年居民共有410戶、1075人,總收入18400萬元,人均純收入6130元。

歷史

南窯居委會的東南有一處海灣,當地人叫它“滄石蔭”。這裡有一蔟蔟狀似蓮花的石磯,其中最大的一蔟稱為“蓮花磯”,又名“蓮花盆”,在波光漣艷中若出水芙蓉。半島上一塊方約數丈、平展光潔的大石田。石田的四腳各有立柱圓孔,相傳是齊王王伯恭的點將台(王伯恭是山東兗州人。公元432年北魏南侵,王伯恭在嶗山起兵,自稱齊王,後與東萊鎮將孔伯孫接戰時,戰敗身死)。半島南端的大頂山下有一稱“磨眼”的岬角隔海與大福島對峙,其間寬約300餘米,長達1000餘米,海深近20米,名東乘口。這裡海流湍急,勢若奔馬,亦稱“虎踏流”或“沸騰流”。大福島是嶗山當地一座有名的海上孤島 ,社會上有一種流傳,據說當年秦始皇派徐福到東海尋求長生不老藥,就是從南窯的大福島上帶八百童男童女渡海走的。煙雲澗社區在南窯社區的西北方向,因這裡長年被海霧籠罩,因此起名為煙雲澗社區。明正德年間(1506—1521),嶗頂鐵瓦殿的道長在澗西蒼崖之旁建一腳廟,名壽陽庵,一名雲陽庵。幸福社區在煙雲澗社區東一華里,湛流路(嶗山路)的北側,是嶗山旅遊南線的必經之路,這裡早先有一座聲名赫赫的道觀“聚仙宮”,亦名旱寨廟。元泰定三年(1326年),全真教華山派高徒李志明、王志建創建,大學士張起岩為之記。明代詩人陳沂詩云:“遙觀海上有仙家,樓依群峰住赤霞。來就青滄息嘉樹,道人來此飯胡麻”。由此可以看出當年這裡是眾家道人所嚮往並經常來掛單的地方。

發展現狀

居委會多年的海上運輸,使南窯人大開眼界,長了見識,無論是在船上還是家中,都喜歡吟曲唱歌,他們排演的《牆頭記》、《小姑賢》、《王定保借當》、《搜書院》等傳統呂劇,在當地小有名氣。每年正月的山場廟會、集市喜慶,都少不了南窯的“耍景”(演戲),久而久之,人們把“南頭的耍景”簡化成“南頭耍”了。開展的愛國主義教育和各項精神文明建設活動,環境美化、社區居現代化,養老保險為居民解決養了後顧之憂,連續多年獲青島市“軍警民共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先進單位”稱號。被青島市授予 “社會主義文明社區莊”等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