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福村

南福村

南福村隸屬於湖南省郴州市臨武縣,位於臨武縣城東部12公里左右。該村由南福、南福鋪組成。南福村有700多年的歷史,以陳姓為主,李姓次之,擁有豐富的文化旅遊資源,村內有保存完好的古建築群。南福鋪在古代曾是重要的交通要道,是湖南廣東鹽商、茶商必經之地,一條官道橫穿南福鋪,官道兩林立客棧、酒樓、茶館等。

轄區共有土地面積12536畝,耕地面積1848畝,轄22個村民小組,兩個自然村,全村以陳姓人口為主,住戶600餘戶,常住人口2487人,被列為2011年度全市新農村建設示範村。該村西面的十八巋烈士陵墓歷來是全縣中小學生思想教育示範基地,村東南角的東林庵為全縣佛教聖地。2016年11月,南福村被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城鄉建設部等部門列入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公示名單。2018年5月,南福村被列入中央財政支持範圍中國傳統村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南福村
  • 外文名稱:nan fu village
  • 行政區類別:行政村
  • 所屬地區:中國湖南省郴州市
  • 電話區號:0735
  • 郵政區碼:424302
  • 地理位置:湖南省臨武縣汾市鄉的東面
  • 面積:12536畝
  • 人口:2487人
  • 方言:南福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東林庵、神堂坪漢墓群、朝泉閣、十八巋烈士墓
  • 車牌代碼:湘L
  • 汽車站:南福站
地理環境,交通運輸,人口民族,風景名勝,美善堂,餘慶堂,九儒堂,朝泉閣,

地理環境

南福村屬於湖南省臨武縣汾市鄉,位於縣城東12公里。

交通運輸

省道S214線在村旁沿村而過,交通便利。

人口民族

該村住戶600餘戶,常住人口2487人,由陳姓族人為主,李姓次之。

風景名勝

南福村有4個著名的古建築,美善堂、餘慶堂、九儒堂、古井、朝泉閣

美善堂

美善堂位於村口西南,當地人稱“圍子裡”。清朝中葉,
樂善家陳名教多次發動富戶捐資興建公益建築,“圍子裡”被村名譽為“美善堂”,該建築以十餘棟古民居為主,由廊式大屋、門樓等單體建築組合群體建築群,占地面積近1000平方米。
建築群呈方形,建築結構為山牆硬山頂、小青瓦、四牆三間或三牆二間等為主,門窗、天花板、檐梁均為木雕花卉、動物圖案,大小巷道鋪設青石板,保持尚好。曾居住著陳、李兩姓十多戶人家,已經有200多年的歷史。

餘慶堂

餘慶堂位於村中央,清朝中葉陳姓兩兄弟所建。該建築以十餘棟古民居為主,建築格式為上下廳組合,單體建築大小不一,各具特色,形成院落式大宅;建築呈長方形,占地面積約1200平方米,多馬頭牆硬山頂、小青瓦,以四牆三間格式為主,內外均有大小扎樓門,門窗檐梁架等木質構件多以木雕花卉、動物圖案裝飾,大小巷道鋪設青石板,保持尚好,為湘南古建築格式的典型代表。
南福村全景南福村全景

九儒堂

九儒堂位於村東南邊緣,為陳立寶的九個兒子所建,是家族式的古建築群體大院落。該建築由二十棟房屋組合成縱橫排列,台階式上下群體形成散形群居式建築群,單體建築大小不一,房屋格式多為上下廳對稱和廊式大屋,占地面積3000餘平方米,保持尚好。

朝泉閣

朝泉閣位於村的正北方,連串電影《浴血羅霄》曾拍攝於此地,是郴州地區古堡群中,現在還保存得完好的,單憑人工構築的,比較精巧的古單體建築物。牆體表面布滿80餘個排列有序的射擊孔,是個碉樓形式,前人建閣的本意並不在戰守,而是重在守護風水和休閒觀光,所以從來不叫碉樓。且南福土話叫碉堡為“炮樓”。
閣的平靣成四方形,如印鑑式;內五層(實際有七層,其中兩個暗層,上個世紀30年代初,被改作鄉積穀倉庫,暗層被拆去。);高20餘米;建築靣積185平方米;磚木石結構,圍式護風牆封頂,不見瓦靣。四壁內外牆體厚達80厘米。建築風格獨特,極具鮮明的湘南地域文化特色。
閣外除左邊的森林外,右邊是兩排特別旺盛的翠柏,向旁家嶺方向猛伸。閣前是一塊寬廣的平地,那些習武的前人常在這裡練習射技。傳說曾有人抱著一把重五百斤的石鎖於膝上,拉硬弓射中閣頂那個福字的中心,叫做“抱石開弓” 。
里靣頂樓,曾有一個神龕,供奉著七尊仙女塑像。李伯高於13世紀末來南福定居,陳宗寶於14世紀初來定居,都七百多年了。朝泉閣的初建,至遲也不會遲於14世紀末。而朝泉閣右前方那棵古柏,專家鑑定,也已六百高齡,度其位置和整體布局,這棵樹應當是初建閣的同時或稍後一點時間所栽。
閣內牆中嵌有《重建朝泉閣記》的石碑,《記》中強調重建之議己一百多年,但一直未能實現。按雍正後,從乾隆初到同治末,共一百三十九年,其間鹹豐、同治共二十四年,可見現存這棟建築物,應在鹹豐、同治,甚至光緒年間。可惜石碑沒有刻下時間。
朝泉閣位於郴州市臨武縣汾市鄉南福村。坐東北朝西南,平面呈四方形,長14.5米、寬13.7米,建築占地面積185個平方米。整體建築如長方印鑑豎立式,五層、高二十餘米,磚木石結構,小青瓦,圍式護風牆置頂,不見瓦面。四面牆體由下至上布滿了排列有予的射擊孔80餘個,射擊孔內寬外窄,長45厘米、寬12厘米,內砌拱形射擊台,高50厘米、寬40厘米。四面牆體除正面有門和一至三層有窗戶外,整個牆壁封閉式,內外體厚達80厘米。閣樓正門為粗大灰青石條拱門,高3.5米、寬1.75米,門上石灰壁框內有書“朝泉閣”三大字,兩邊粗木方窗各一個,閣名中線依次而上為假檐瓦頂、魚龍紋石灰浮雕對稱、圓形粗木蝙蝠幾何紋窗、長形石灰壁框和對稱式假檐瓦頂、壽字形窗戶、滴水屋檐線等裝飾。
閣樓左側有一小石拱偏門,內部結構為四牆三間,正廳正面、兩旁各有拱形小門對稱,正廳背後為樓梯房共四層樓房,兩側為偏房,樓梯架板被拆除。正廳左右牆壁嵌有“重修朝泉閣記”和陳姓族人捐資修閣青石碑刻三塊。
朝泉閣 據“重修朝泉閣記”碑記載,“為百年之前古建築”,曾於清同治年間重修。
上世紀六十、七十年代,為南福大隊糧食儲存庫房使用。八十年代,曾一度為當地武術學校。
2007年12月,湖南省文物局副局長何強率省、市文物專家考察了朝泉閣,認定為鄉土建築,“地方特色古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