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生魯四樂圖》是中國明代畫家陳洪綬的國畫作品。該畫為長卷,絹本設色,縱30.8厘米,橫289.5厘米,現流落於(瑞士)蘇黎世瑞特保格博物館。取自唐代詩人白居易《四樂圖》詩意,故分為四段:一、解嫗,二、醉吟,三、講音,四、逃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生魯四樂圖
- 縱:30.8厘米
- 橫:289.5厘米
- 畫家:陳洪綬
作品簡介,作者介紹,
作品簡介
《南生魯四樂圖》取自唐代詩人白居易《四樂圖》詩意,故分為四段:一、解嫗,畫南生魯居士坐於石案後,一老嫗扶杖立於前,表現白居易作詩通俗,老嫗可解;二、醉吟,畫居士頭飾野花,執杖雲遊,追慕白居易被貶後半仕半隱的歲月;三、講音,畫居士沉醉音樂,使人想起白居易《琵琶行》;四、逃禪,畫居士盤坐蕉葉上,後有佛像和蓮花,憶念白居易晚年居洛陽龍門石窟旁,忘情山水,棲心釋氏。畫後有款:“李龍眠畫白香山四圖,道君題日白老四樂,洪綬以香山曾官杭州,風雅恬淡,道氣佛心,與人合體,千古神交,為生翁居士取其意寫之屬門人嚴湛、兒子陳名儒設色。時己丑仲冬也。山民洪綬。”從中可看出,此圖為清順治六年(1649)陳洪綬與弟子嚴湛、兒子陳字三人合作。四段畫面皆以構圖簡潔明快取勝。配物簡單,人物突出。白居易面容有肖像寫實之風,髯須濃密,多以正面示人,笑容親和動人,以顯其之“樂”意。線描流暢飄逸,有唐宋之風,設色清雅雋秀。每段皆有獨立的題跋。書畫相應,自顯一股清新脫俗、與眾不同之風範。陳洪綬之所以畫此圖,是從側面反映出他晚年苦悶的心情。
作者介紹
陳洪綬 (1598-1652),字章侯,幼名蓮子,一名胥岸,號老蓮,別號小淨名、晚號老遲、悔遲,又號悔僧、雲門僧。浙江諸暨楓橋人。明末富有革新精神和獨創風格的畫家。祖上為官宦世家,至其父家道中落。陳洪綬幼年早慧,詩文書法俱佳,曾隨藍瑛學畫花鳥。成年後到紹興蕺山師從著名學者劉宗周,深受其人品學識影響。崇禎三年(1630)應會試未中。崇禎十二年(1639)到北京宦遊,與周亮工過從甚密。後以捐貲入國子監,召為舍人,奉命臨摹歷代帝王像,因而得觀內府所藏古今名畫,技藝益精,名揚京華,與崔子忠齊名,世稱“南陳北崔”。明朝覆沒後,清兵人浙東,陳洪綬避難紹興雲門寺,削髮為僧,一年後還俗。晚年學佛參禪,在紹興、杭州等地鬻畫為業。陳洪綬生性怪僻,憤世妒俗,身歷憂患之時,所交師友多為正義之士。著有《寶綸堂集》。
陳洪綬雖不以書法名世,但其於書法藝術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也是相當驚人的。陳洪綬作書嚴循中鋒用筆之法,他深諳掌豎腕平執筆的奧秘。其間雖小有以側鋒取妍處,但他能立即將筆調整過來。如此高超的控筆能力,無疑只能以掌豎腕平執筆法為之方可。再有,書法所要求的“回藏”、“提按”、“頓挫”、“絞衄”、“呼應”等等筆法要略,在他的運筆過程中,似無一處有缺憾,只是他做了無痕跡罷了,這也正是大相不雕、信言不美、修養至爐火純青境界的具體體現。從其書作中,我們可以感到,陳洪綬作書,心態是愉悅恬靜、輕鬆歡躍的,書寫過程對他來說似乎是一種最甜美適暢的享受。因此可以說,陳洪綬已找到了一種執運筆法的最佳方式,而這方式正是書法執筆、運筆的“真義”,在這“真義”中,書法的中鋒運行、回藏提按以及頓挫絞衄,全都是為暢爽書寫且寫出美感服務的。
陳洪綬一生秉性孤傲倔強,吞恨而終。他是一位擅長人物、精工花鳥、兼能山水的繪畫大師,與北方崔子忠齊名,號稱“南陳北崔”。當代國際學者推為“代表十七世紀出現許多有徹底的個人獨特風格藝術家之中的第一人”。著有《寶綸堂集》、《避亂草》等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