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深海沉積過程與機制

南海深海沉積過程與機制

《南海深海沉積過程與機制》是依託同濟大學,由劉志飛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重大研究計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海深海沉積過程與機制
  • 項目類別:重大研究計畫
  • 項目負責人:劉志飛
  • 依託單位:同濟大學
中文摘要,結題摘要,

中文摘要

南海深海沉積過程的現場觀測和長期沉積記錄的岩芯研究在近年來都取得了重要進展,但對深海沉積過程的動力學模擬、以及對地質歷史時期沉積動力學演變的恢復卻十分缺乏。本項目將基於這兩個領域的現階段研究進展,一方面對南海深海重要沉積過程的觀測和模擬開展集成研究,包括濁流沉積過程、等深流沉積過程、中尺度渦遠距離搬運作用、霧狀層跨陸坡搬動作用、以及深海底邊界層過程;另一方面運用模擬獲得的沉積動力學機制,再造南海深海地質歷史時期重要沉積體的形成過程,包括南海北部陸坡高速沉積物堆積體、南海中央海盆頻繁發育的濁積層序、以及南海西南次海盆沉積物快速沉積的控制因素。該項研究將是深海沉積動力過程與機制古今結合研究的先驅性工作,預期將從過程觀測和地質記錄兩個方面回答南海深海沉積學的關鍵科學問題,有望在深海沉積動力學和深海沉積環境演變上大幅度提高南海深海過程的研究程度,對促成我國深海科學的跨越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結題摘要

本項目通過繼續開展錨系觀測的數據採集和沉積物樣品的實驗補充分析,進行南海深海重要沉積動力過程的觀測和模擬集成研究,再造南海深海地質歷史時期重要沉積體的形成過程。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包括: 1、南海等深流沉積搬運過程的長期觀測研究。通過連續7年(2011.8-2018.5)的長期觀測,第一次揭示出等深流的速度結構及其季節性變化,南海等深流向西南淨搬運量每年約86 Mt,提出等深流是大陸邊緣最重要的沉積物搬運過程。 2、南海中尺度渦的三維結構及其對物質輸運的影響研究。通過典型強反氣旋渦的模擬,發現上層流場呈碗狀結構,半徑隨深度增加而減小,深層為傾斜的柱狀氣旋式流動,計算顯示該中尺度渦能夠引起近底約1.56 Mt沉積量搬運。 3、颱風觸發深海濁流活動的長期觀測研究。通過在台灣岸外的高屏海底峽谷長達三年半的錨系連續原位觀測,第一次揭示出路徑台灣的颱風降雨是觸發高屏海底峽谷深海濁流發育的直接原因,計算顯示濁流每年沿高屏海底峽谷搬運沉積物量達25 Mt。 該項研究是深海沉積動力過程與機制古今結合研究的先驅性工作,提出等深流主導大陸邊緣深海沉積的搬運過程、濁流和中尺度渦等中小尺度過程調控陸源沉積物從近岸向深海輸運機制。取得的研究成果已在Geology、Chemical Geology、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Oceans等國際著名學術刊物發表,對發展我國深海沉積學學科、促成我國深海科學的跨越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