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西部沉積層厚度與結構特徵及其形成機制》是由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邱燕、周效中、陳泓君、彭學超、李唐根、蔡祝平、吳新林、鄧慧榮擔任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海西部沉積層厚度與結構特徵及其形成機制
- 成果登記號:20030028
- 第一完成單位: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
- 項目類別:科研項目
成果信息,成果摘要,
成果信息
成果登記號 | 20030028 |
項目名稱 | 南海西部沉積層厚度與結構特徵及其形成機制 |
第一完成單位 | 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 |
主要完成人 | 邱燕、周效中、陳泓君、彭學超、李唐根、蔡祝平、吳新林、鄧慧榮 |
研究起始日期 | 1998-06-01 |
研究終止日期 | 2001-09-01 |
主題詞 | 南海西部;沉積層厚度;結構與形成機制 |
任務來源 | 02; |
成果摘要
本專題以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多年來在南海所獲取的綜合調查資料及成果為基礎,從區域地質條件分析入手,套用層序地層等研究手段,注重地質與地球物理相結合的方法,系統分析了南海西部的晚新生代地震地層特徵,詳細研究了晚新生代沉積層厚度、結構特徵及分布規律,在研究晚新生代沉積層的形成機制方面有全新的認識。在綜合分析的基礎上,分別建立了研究區碎屑岩和碳酸鹽岩沉積模式。碎屑岩沉積主要表現為三角洲和濱淺海及半深海相,碳酸鹽岩沉積多見於台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