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大型魚類單殖吸蟲區系分類及系統關係研究

南海大型魚類單殖吸蟲區系分類及系統關係研究

《南海大型魚類單殖吸蟲區系分類及系統關係研究》是依託華南師範大學,由丁雪娟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海大型魚類單殖吸蟲區系分類及系統關係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丁雪娟
  • 依託單位:華南師範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單殖吸蟲主要寄生於魚類的鰓和體表,是水產養殖和水族館魚類的重要病原生物之一,具有高度的形態多樣性和宿主特異性。單殖吸蟲是國際寄生蟲學界研究的熱點之一,我國學者亦進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但因種種原因,我國大型海洋魚類單殖吸蟲研究幾近空白。本項目擬以旗魚、鯊魚等南海大型魚類為調查對象,通過野外標本採集、實驗室綜合形態分類鑑定等經典分類學研究方法,再結合相關文獻資料分析,明確南海大型經濟魚類單殖吸蟲的種類組成、宿主分布及區系特點;同時對所有蟲種提取DNA,測定ITS及28S rDNA等基因序列,分析系統進化關係,並為疑難種的鑑定提供分子證據。研究結果將填補國內大型魚類單殖吸蟲區系分類研究之空缺,為中國動物志 扁形動物門 單殖吸蟲綱(二)的編研及國際單殖吸蟲基因庫(GenBank)積累重要的基礎性資料,為相關魚類病害的正確診斷與防控提供理論指導和科學依據。

結題摘要

針對我國大型海洋魚類單殖吸蟲研究幾近空白的狀況,2012年3月至2015年12月,我們對南海常見的鯊、旗魚等大型魚類進行了調查,共檢查魚類338種7203尾,檢獲單殖吸蟲標本9554枚。經顯微觀察、測量及文獻比對等,已鑑定出139種蟲,分屬於單杯科(Monocotylidae)、分室科(Capsalidae)等17個科,其中11種擬定為新種,2科8屬26種為中國新記錄,並補充了9種地模標本;已測定47種蟲的ITS1和28S rDNA 5’端序列,並對可感染多種宿主魚的梅氏新本尼登蟲(Neobenedenia melleni)的轉錄組進行了測序及數據分析;對扁形蟲及單杯蟲科的部分蟲種作了掃描電鏡觀察。研究結果填補了我國大型魚類單殖吸蟲區系分類研究的空缺,初步探明了南海大型魚類寄生單殖吸蟲的種類組成、宿主分布及區系特點,豐富了我國單殖吸蟲的種類組成,為中國動物志 扁形動物門 單殖吸蟲綱(二)的編研及國際單殖吸蟲基因庫(GenBank)積累了重要的基礎性資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