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摘要
天然氣水合物為冰狀固體,是一定的氣體與水分子在低溫(<10℃)、高壓(>10MPa)條件下生成的三維籠形,主要賦存於低溫、高壓環境的世界海洋大陸邊緣和高緯度凍土裡。海洋天然氣水合物通常埋藏於水深大於300m的海底以下0~1100m處,礦層厚數十厘米至上百米。世界各大洋中已發現的水合物總資源碳總量約相當於全世界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氣總儲量的兩倍,其總量之大足以取代日益枯竭的傳統油氣能源,是世界各國矚目的21世紀具有商業開發前景的戰略資源。
2002年1月18日,國務院批准實施“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資源調查與評價”專項(118專項), “天然氣水合物資源調查及評價”項目(編號:GZH200200201)是其下設項目之一,工作時間為2002-2010年,工作經費44250萬元。目標任務是:開展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資源調查,查明水合物資源的分布狀況,研究水合物的成礦特徵、賦存條件和成礦規律,科學預測調查區水合物資源前景,在此基礎上,圈定2~3塊勘探遠景區,選準前景良好的若干靶區,實施鑽探,取得戰略性突破,為進一步勘探開發這一新能源提供後備基地,同時為外交、軍事部門提供涉及爭議地區的水合物資源情況與信息。
項目在以往工作幾近空白的情況下,歷經近10年艱苦攻關,在我國南海北部陸坡開展了天然氣水合物資源調查與評價,取得一系列前瞻性、創新性、突破性的調查研究成果,縮短了與已開發國家的差距,開拓了我國能源調查新領域。
自2001年前期啟動以來,項目重點選擇了南海北部陸坡西沙、神狐、東沙及瓊東南等四個海域,開展了天然氣水合物資源調查與評價,利用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五艘綜合科學考察船,以及荷蘭FUGRO公司Bavenit號鑽探船開展了26個航次海上調查,2007年於神狐海域實施鑽探,首鑽即獲取天然氣水合物實物樣品,實現項目調查評價的重大突破。水合物資源調查先後完成大量高解析度多道地震測量、多波束測量、淺層剖面測量、單道地震測量,地質取樣,海底攝像,熱流測量,並開展了鑽探工作。
本項目調查成果填補了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調查領域的空白;首次在南海北部東沙海域附屬檔案發現大量碳酸鹽岩;在南海北部成功鑽獲水合物實物樣品、實現了重大戰略突破;圈定了南海北部陸坡水合物有利遠景區並初步評價了水合物資源潛力;創新性提出“複合型”陸緣水合物成藏地質模式;建立了具有南海特點的天然氣水合物勘查技術體系及編制系列調查技術規程和水合物調查評價規範;培養了一批優秀人才,提升了我國水合物地質科技的國際地位;為我國下一個水合物調查專項的實施及後續多個重大成果的發現墊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