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Ⅰ號(紀錄片)

南海Ⅰ號(紀錄片)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南海Ⅰ號》是由中央電視台和國家文物局聯合出品的的三集紀錄片,於2011年12月2日至4日在央視紀錄頻道播出。

該紀錄片將展示“南海Ⅰ號”從1987年中英聯合打撈隊偶然發現到2001年開始大規模探查20多年的歷史。首次全面、細緻地展現了南宋商船“南海Ⅰ號”的打撈過程,以及這條沉船背後的故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海Ⅰ號
  • 出品時間:2011年
  • 出品公司:中央電視台,國家文物局
  • 製片地區:中國大陸
  • 拍攝地點:廣東
  • 發行公司:中央電視台
  • 首播時間:2011年12月2日
  • 導演劉文
  • 集數:3
  • 每集長度:53分57秒
  • 類型:紀錄片
  • 線上播放平台:CNTV
劇情簡介,分集劇情,幕後製作,拍攝過程,關於團隊,主創團隊,獲獎記錄,幕後花絮,發行信息,早期宣傳,播出信息,作品評價,

劇情簡介

《南海Ⅰ號》紀錄片第一次全息紀錄“南海Ⅰ號”沉船的發現、考察和打撈保護的全部過程。對已存放在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水晶宮”中的這艘古船最新考古發掘行動的拍攝,將為世人解開有關這條沉船的懸念。
《南海Ⅰ號》的主要內容基本上可概括為四個方面,即古船發現情況,探查打撈情況,考古保護情況及各方相關背景。從事件的展開和敘述來看,全片對“南海Ⅰ號”故事敘述的最重要的線索,是從古船發現、整體打撈到考古發掘情況的整個過程的回溯。講述了考古發掘中的各種謎團、關於文物的猜想、專家的推測;整體打撈過程中鮮為人知的故事、直觀的技術揭秘等。同時介紹了時代背景、歷史背景、文化背景等等各種相關背景的內容。

分集劇情

第1集 海底沉船
  1972年中英聯合打撈“萊茵堡”號沉船時意外發現埋藏在海底800年的古沉船——“南海一號”。沉沒在神秘的“海上絲綢之路”的“南海一號”驚鴻一瞥的亮相開始了它日後的傳奇故事。1989年,中日合作聯合勘察,對“南海一號”的第一次探測,正式開啟了我國對自己水下疆域的探索。2001年,“南海一號”探查行動再次啟動。歷經千辛萬苦,勘察隊最終找到沉船位置,並拍攝了清晰的影像資料。從這裡起航,他們將揭開“南海一號”的神秘面紗。
第2集 歷史密碼
  “南海一號”並不是唯一發現的宋代沉船,因船板無法點著而躲避了被漁民肢解的命運,關於沉船的考古提供了中國在世界上的貿易和交往的研究線索。“南海一號”上出土的精美瓷器揭開了古瓷器生產地及貿易航線的研究序幕,船上精美金製品的主人也成為擺在專家面前的一個謎,而瓷器上的文字又有著怎樣的意義。
第3集 浮出水面
  南海一號,這艘沉睡海底800多年的宋代沉船。國際上,對於古代木質沉船,一般會採用原地發掘的方式,這種方法相對成熟,但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沉船保留下來的原生態信息,對於南海一號而言,大量的淤泥是它的保護,而且船體已經相當脆弱,面對著這條珍貴的沉船,中國人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構想,把“南海一號”整體打撈上來。可是如何將它整體打撈呢?最終又能否成功。
選集
選集
(分集劇情來源:)

幕後製作

拍攝過程

該紀錄片攝製組進入各大博物館、拍攝了南海Ⅰ號出水的各個種類的文物,包括展品和藏品。通過國家文物局的特批,攝製組搭建攝影棚,將文物原件細細展現在觀眾面前。
為了直觀表現對“南海Ⅰ號”的水下考古過程,攝製組在相似海域,同樣的深度,邀請中國水下考古隊最資深的水下攝影師,進行水下攝影。同時鏡頭基本按照紀錄片的腳本設計和當年的真實事件進行拍攝。通過這些影像,觀眾可以直觀感知水下考古隊員怎樣對“南海Ⅰ號”進行水下考古。可以說是中國第一部大量使用水下再現攝影的紀錄片。
該片除了在之前新聞報導中出現的重要的當事人外,攝製組還找到了許多幕後的,為“南海Ⅰ號”做出貢獻的相關人員。通過他們,攝製組能夠知道“南海一帶有2000多條沉船”這一說法的由來;攝製組能夠知道第一位下水找到“南海Ⅰ號”的潛水員那天在海底的奇妙遭遇;攝製組能夠知道第一位接觸到“南海Ⅰ號”文物的文博專家的感受;攝製組能夠知道“南海Ⅰ號”的外銷瓷出自哪個古窯的遺址等。
該片對宋代泉州城用數字三維特效進行復原,展現古城繁榮景象,通過實拍再現與三維動畫特效合成,逼真再現宋代福船建造場景和漫山遍野的宋代燒窯景況,特效畫面帶領觀眾穿越時空。

關於團隊

該片集結了央視紀錄片創作的有經驗的創作人員,所有人員均參與過大型電視紀錄片《再說長江》《故宮》《大國崛起》《頤和園》《香港十年》的創作。

主創團隊

出品人
總監製
羅明、董保華、董明康
監製
張寧、李耀申、關強
總製片人
劉曙光、劉文
製片人
周艷、史岩、陳曉卿、石世侖
總導演
劉文
執行總導演
李俠
策劃
王莉、鄭國珍、魏峻、王仁義、閆亞林、范伊然、李學良
導演
李俠、劉華、鄭浩
撰稿
張毓雄
視效導演
劉華
攝影
張何
水下攝影
李濱
搖臂攝影
朱鳳軍、宋章、劉俊雄
再現導演
鄭浩
再現攝影
喬楠、朱鳳軍、
燈光
孫高勇、孫高峰、歐陽龍
美術
張寶慶
攝影助理
鄭文深、呼和夫
解說
李易
作曲
趙天
音樂編輯
王同、高寶喜
音頻合成
九方名座
特效設計
李瑧、謝波
動畫製作
秦建英、于濤、盧煒、郭利、張國熹
視效製作
銳智盛揚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製作
馬樹超
統籌
張西子、關點
製片
佟一平、烏力吉
製片主任
徐玉剛
運營管理
劉茜、楊海莉、韓雯
宣傳推介
王同業、李艷峰
視覺包裝
周俊、白曉
技術統籌
栗小斌、李躍山、尚德學
技術監製
徐進
監製
張寧、李耀、申關強
參考資料來源:

    獲獎記錄

    屆次獎項備註
    第六屆
    “紀錄·中國”創優評析
    一等獎

    幕後花絮

    • 2011年4月24日,攝製組在泉州清淨寺取景。
    • 制組還先後在德化、泉港及中心市區的天后宮、德濟門遺址、生導城漁村等地取景、拍攝。

    發行信息

    早期宣傳

    2011年3月20日上午10時,該紀錄片在陽江市海陵島十里銀灘上的中國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海洋知識廳舉行開機儀式。

    播出信息

    時間頻道備註
    2011年11月25日
    北京梅地亞中心
    首映
    2011年12月2日-4日
    中央電視台紀錄頻道(CCTV-9)《特別呈現》時段
    每天22:00
    2011年12月10日
    中央電視台紀錄頻道(CCTV-9)節假日編排時段
    09:00-12:00
    2012年1月28日-30日
    中央電視台紀錄頻道(CCTV-9)《特別呈現》時段
    每天22:00
    2012年6月8日-10日
    中央電視台紀錄頻道(CCTV-9)《特別呈現》時段
    每天22:00
    2013年1月16日-18日
    中央電視台紀錄頻道(CCTV-9)《特別呈現》時段
    每天22:00
    2013年2月27日-3月1日
    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CCTV-1)《魅力紀錄》欄目
    每天22:40
    2013年8月1日-3日
    中央電視台紀錄頻道(CCTV-9)《特別呈現》時段
    每天22:00
    2014年3月6日-8日
    中央電視台紀錄頻道(CCTV-9)《特別呈現》時段
    每天20:00
    註:該片的中、英文版將會登入央視紀錄頻道國內版、國際版以及央視的其他相關頻道,在海內外播出。

    作品評價

    該紀錄片追求以真實的整體風格,在結構內容上,追求故事敘述引人入勝,力求全片大氣的風格和品質,讓觀眾沉浸於“好看”的同時,更要引發深層次的理解和思考。在表現手法上,追求視聽語言的震撼效果,藉助高清晰度電視設備的特殊表現功能、拍攝的特殊視角、後期的三維動畫製作等視覺表達,以期傳播出更全面、更豐富的信息,達到最佳的視覺影像效果和長期的保留和利用價值。央視網評)
    該紀錄片全面、細緻地展現了南宋商船“南海Ⅰ號”的打撈過程,以及這條沉船背後的故事。除了以影像化、故事化的方式揭示了水下考古這一行業,在中國從無到有再到迅速發展的過程外,影片的拍攝手法也另闢蹊徑。(騰訊娛樂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